-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语言知识
- + 文言实词
- 哀
- 爱
- 安
- 按
- 案
- 拔
- 白
- 败
- 拜
- 报
- 暴
- 备
- 被
- 倍
- 悲
- 北
- 背
- 奔
- 本
- 彼
- 逼
- 辟
- 蔽
- 毕
- 便
- 遍
- 表
- 并
- 伯
- 薄
- 泊
- 博
- 步
- 栽
- 苍
- 操
- 草
- 策
- 曾
- 差
- 尝
- 长
- 超
- 朝
- 陈
- 称
- 诚
- 出
- 除
- 辞
- 驰
- 冲
- 传
- 垂
- 次
- 刺
- 促
- 错
- 处
- 达
- 殆
- 怠
- 旦
- 独
- 笃
- 度
- 断
- 夺
- 发
- 法
- 反
- 放
- 非
- 分
- 奉
- 服
- 伏
- 复
- 盖
- 苟
- 鼓
- 固
- 寡
- 国
- 过
- 何
- 恨
- 厚
- 胡
- 患
- 或
- 疾
- 即
- 既
- 将
- 解
- 结
- 矜
- 竟
- 就
- 绝
- 堪
- 克
- 困
- 怜
- 弥
- 靡
- 莫
- 能
- 内
- 迫
- 期
- 奇
- 迁
- 劝
- 却
- 如
- 若
- 色
- 稍
- 审
- 甚
- 识
- 适
- 是
- 书
- 疏
- 数
- 孰
- 属
- 率
- 私
- 遂
- 涕
- 图
- 徒
- 王
- 望
- 微
- 闻
- 恶
- 悉
- 相
- 谢
- 幸
- 延
- 阳
- 要
- 宜
- 狱
- 再
- 造
- 贼
- 振
- 志
- 治
- 置
- 诸
- 族
- 左
- 昂
- 傲
- 包
- 比
- 鄙
- 兵
- 病
- 察
- 彻
- 乘
- 从
- 当
- 道
- 得
- 定
- 伐
- 犯
- 方
- 负
- 赋
- 更
- 故
- 顾
- 观
- 归
- 好
- 号
- 还
- 会
- 惠
- 及
- 极
- 济
- 计
- 加
- 假
- 间
- 简
- 见
- 节
- 竭
- 尽
- 进
- 居
- 举
- 具
- 俱
- 聚
- 决
- 类
- 临
- 虑
- 论
- 漫
- 灭
- 明
- 名
- 命
- 谋
- 难
- 平
- 戚
- 启
- 强
- 请
- 穷
- 求
- 取
- 去
- 全
- 任
- 入
- 塞
- 善
- 少
- 舍
- 涉
- 生
- 胜
- 师
- 施
- 实
- 食
- 使
- 释
- 恃
- 说
- 顺
- 素
- 汤
- 通
- 痛
- 退
- 亡
- 为
- 务
- 徙
- 狭
- 鲜
- 向
- 效
- 信
- 行
- 形
- 兴
- 修
- 徐
- 许
- 寻
- 业
- 遗
- 贻
- 夷
- 异
- 易
- 诣
- 益
- 阴
- 引
- 盈
- 余
- 逾
- 缘
- 远
- 云
- 责
- 章
- 知
- 止
- 致
- 质
- 众
- 专
- 周
- 走
- 足
- 卒
- 作
- 坐
- 属
- 文言虚词
- 文言句式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送徐尚之序
张惠言
尚之以诗、古文名天下。乾隆戊戌、己亥间,余尚少,方学制艺文(1),而余姊之婿董超然喜为诗,与尚之交最密。余以此识尚之,读其诗文。其后尚之游京师,校书四库馆,试官河南,超然往往与偕,而余迄不得相见。然见超然,未尝不言尚之也。超然言尚之居京师时,其尊甫被吏议逮诣刑曹,少司寇杜公以谳鞠(2)失实得谴,事不可测。当是时,尚之以诸生旅居,贫困,衣食弗能给。出则左右营护,事卒得解释;入则供具衣物酒肉,起居纤悉无不周办。其尊甫愉然不知逮系之戚,并不知其子之贫也。“人之知尚之者,取其儒雅醇粹而已,而吾之重之以此。此其至诚,抑有才知焉。”超然言此时,眉目怒张,神色飞舞,闻者皆为慷慨。余以是贤尚之,又多两人之交能以道义相取也。
尚之在河南,五摄知县事,皆有声,以忧去。嘉庆五年十月,起谒吏部,引见,仍试用河南。而超然适以应顺天试不得解,留京师。三人者遂复得偕晤。回顾始相识时,年各少壮,今二十载矣,超然与余须始白,而尚之发溓然,盖三人者皆将老矣。超然既困有司,不得志;尚之亦局促于一官,非其所乐。独两人诗、古文益奇,盖其性情气概,有非劳苦忧患所能损者。余又以知两人者之所得有在,而非世之役役者也。
余少学诗,不成。年三十余,始为古文,愧未闻道,而尚之独见许,亟称之。于其别也,超然曰:“子不可无言。”余曰:“然。”乃谂之曰:古之以文传者,传其道也。夫道,以之修身,以之齐家、治国、平天下。故自汉之贾、董,以逮唐宋文人,韩、李、欧、苏、曾、王之俦,虽有淳驳,而就其所学,皆各有以施之天下。非是者,其文不至,则不足以传。今子为古之文,学古之道,立身事亲,既至矣。独位卑,任之者浅,道不得于下。古之人不能必其道之果行也,而无一日忘道之行。故十室之邑,未尝不以先王之道治之。方今天子申饬吏治,大吏方务求才,尚之之得为于时,必也往哉!以子之事亲者当官,何事不济?若曰古之道不可用于今,则非吾之所敢知也!
(选自《茗柯文补编》)
注:(1)制艺文,即八股文。(2)谳鞠,审讯。【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余迄不得相见 迄:竟 |
B.起居纤悉无不周办 纤悉:细致而详尽 |
C.其尊甫被吏议逮诣刑曹 尊甫:谦称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
D.五摄知县事 摄:代理 |
A.而余姊之婿董超然喜为诗 门虽设而常关(《归去来兮辞》) |
B.尚之以诸生旅居 但以刘日薄西山(《陈情表》) |
C.故自汉之贾、董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
D.而尚之发溓然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逍遥游》) |
A.闻者皆为慷慨 听的人都为此情绪激动 |
B.取其儒雅醇粹而已 剔除了他风度温文尔雅、学问精纯不杂的优点罢了 |
C.而尚之独见许 可是唯独尚之称赞我 |
D.以子之事亲者当官何事不济 用您侍奉父母的诚心做官有什么事情不能做成 |
A.徐尚之为官河南颇有声望,后以忧去职。守孝结束后,先为官吏部,再到河南为官,作者写此文祝贺。 |
B.徐尚之以诗和古文闻名天下,却并未因之仕途显达,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古代读书人追求仕进之艰。 |
C.在这篇赠序中,作者回顾了与徐尚之的交往过程,也自然而巧妙地交代了尚之曲折的人生经历。 |
D.这篇序言夹叙夹议作者既叙述、评价了徐尚之的为人和作文也借此文表达了自己的为文之道。 |
①余以是贤尚之又多两人之交能以道义相取也。
②盖其性情气概有非劳苦忧患所能损者。
【小题6】董超然在文中起哪些作用?结合全文予以概括。
①盖失强援,不能独完②图久远者,莫如西归③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⑤而木之性日以离矣⑥素善留侯张良⑦眄庭柯以怡颜⑧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A.①⑥/②/③⑦/④/⑤⑧ | B.①⑥⑧/②④⑤/③⑦ |
C.①⑥⑧/②⑤/③⑦/④ | D.①③/②⑤/④/⑥⑦/⑧ |
A.何方圜之能周兮 匪来贸丝 | B.箱帘六七十 契阔谈讌 |
C.齐彭殇为妄作 鸡鸣桑树颠 | D.芳菲菲其弥章 长乐王回深父 |


(1)“顾”字小篆的形体由“雇”(一种候鸟)和“頁”(像突出了头部的人形,表示回头看)组成。从构词法的角度看,“顾”是__________个字。
(2)古时农人看见雇回来即开始农耕,因此“顾”的本义为回头看、转头看。成语有“__________”,表示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
(3)又引申指__________,如《出师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4)又引申指考虑、顾虑,如《鸿门宴》中__________(填人名)曾说:“大行不顾细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