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语言知识
- + 文言实词
- 哀
- 爱
- 安
- 按
- 案
- 拔
- 白
- 败
- 拜
- 报
- 暴
- 备
- 被
- 倍
- 悲
- 北
- 背
- 奔
- 本
- 彼
- 逼
- 辟
- 蔽
- 毕
- 便
- 遍
- 表
- 并
- 伯
- 薄
- 泊
- 博
- 步
- 栽
- 苍
- 操
- 草
- 策
- 曾
- 差
- 尝
- 长
- 超
- 朝
- 陈
- 称
- 诚
- 出
- 除
- 辞
- 驰
- 冲
- 传
- 垂
- 次
- 刺
- 促
- 错
- 处
- 达
- 殆
- 怠
- 旦
- 独
- 笃
- 度
- 断
- 夺
- 发
- 法
- 反
- 放
- 非
- 分
- 奉
- 服
- 伏
- 复
- 盖
- 苟
- 鼓
- 固
- 寡
- 国
- 过
- 何
- 恨
- 厚
- 胡
- 患
- 或
- 疾
- 即
- 既
- 将
- 解
- 结
- 矜
- 竟
- 就
- 绝
- 堪
- 克
- 困
- 怜
- 弥
- 靡
- 莫
- 能
- 内
- 迫
- 期
- 奇
- 迁
- 劝
- 却
- 如
- 若
- 色
- 稍
- 审
- 甚
- 识
- 适
- 是
- 书
- 疏
- 数
- 孰
- 属
- 率
- 私
- 遂
- 涕
- 图
- 徒
- 王
- 望
- 微
- 闻
- 恶
- 悉
- 相
- 谢
- 幸
- 延
- 阳
- 要
- 宜
- 狱
- 再
- 造
- 贼
- 振
- 志
- 治
- 置
- 诸
- 族
- 左
- 昂
- 傲
- 包
- 比
- 鄙
- 兵
- 病
- 察
- 彻
- 乘
- 从
- 当
- 道
- 得
- 定
- 伐
- 犯
- 方
- 负
- 赋
- 更
- 故
- 顾
- 观
- 归
- 好
- 号
- 还
- 会
- 惠
- 及
- 极
- 济
- 计
- 加
- 假
- 间
- 简
- 见
- 节
- 竭
- 尽
- 进
- 居
- 举
- 具
- 俱
- 聚
- 决
- 类
- 临
- 虑
- 论
- 漫
- 灭
- 明
- 名
- 命
- 谋
- 难
- 平
- 戚
- 启
- 强
- 请
- 穷
- 求
- 取
- 去
- 全
- 任
- 入
- 塞
- 善
- 少
- 舍
- 涉
- 生
- 胜
- 师
- 施
- 实
- 食
- 使
- 释
- 恃
- 说
- 顺
- 素
- 汤
- 通
- 痛
- 退
- 亡
- 为
- 务
- 徙
- 狭
- 鲜
- 向
- 效
- 信
- 行
- 形
- 兴
- 修
- 徐
- 许
- 寻
- 业
- 遗
- 贻
- 夷
- 异
- 易
- 诣
- 益
- 阴
- 引
- 盈
- 余
- 逾
- 缘
- 远
- 云
- 责
- 章
- 知
- 止
- 致
- 质
- 众
- 专
- 周
- 走
- 足
- 卒
- 作
- 坐
- 属
- 文言虚词
- 文言句式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②当与秦相较 “当”同“___________”,________
使负栋之柱 动词,___________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连词,___________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动词,___________
⑤焉
盘盘焉,囷囷焉 用于形容词词尾,____________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语气词,___________
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___________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兼词,___________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疑问代词,___________
①辞楼下殿,辇来于秦②李牧连却之③鼎铛玉石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⑤燕赵之收藏⑥日削月割⑦族秦者秦也⑧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⑨盖失强援,不能独完,⑩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A.①④/②⑤/③⑧⑨/⑥⑦⑩ | B.①⑤/②⑥⑦/③⑧/④⑨⑩ |
C.①⑥⑦/②⑤⑧/③⑨/④⑩ | D.①⑥/②/③⑧/④⑦/⑤/⑨⑩ |
(一)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二)
志功名者,荣禄不足以动其心;重道义者,功名不足以易其虑。何则?纡朱怀金,与荷锄畎亩者殊途;抗志青云,与侥幸一时者异趣;此伯夷所以饿于首阳,仲连所以欲蹈东海者也。矧名教之乐,加乎轩冕,违己之痛,甚于冻馁,此重彼轻,有由然矣。仲尼有言曰,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未见其人。嗟乎,如先生近之矣!
(节选自赵孟頫《五柳先生传论》)
(三)
窃惟靖节先生高志远识,超越古今,而设施不少概见。其令彭泽也,不过一时牧伯①辟举相授,得公田之利以自养,如古人不得已而为禄者尔,非受天子命而仕也。曾几何时,不肯屈于督邮而去,充此志节,异时讵肯忍耻于二姓哉!观《述酒》《荆轲》等作,殆欲为汉相孔明之事而无其资。
(节选自吴澄《湖口县靖节先生祠堂记》)
注:①牧伯:州郡长官。【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田园将芜胡不归 为什么 ②恨晨光之熹微 微弱
③策扶老以流憩 拄着 ④复驾言兮焉求 言语
⑤曷不委心任去留 随心 ⑥乐夫天命复奚疑 犹疑
⑦如先生近之矣 接近 ⑧异时讵肯忍耻于二姓哉 怎么
A.①⑧ | B.②④ | C.③⑥ | D.⑤⑦ |
A.悟已往之不谏 得公田之利以自养 |
B.眄庭柯以怡颜 行义以达其道 |
C.泉涓涓而始流 如古人不得已而为禄者尔 |
D.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加乎轩冕 |
A.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云彩没有心情从山里飘出,鸟飞倦了就知道返回山林。 |
B.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有时坐着有篷的小车,有时划着一只小船。 |
C.纡朱怀金,与荷锄畎亩者殊途。 身份富贵的人,与荷锄耕种的人有不一样的人生道路。 |
D.而设施不少概见。 |
【小题4】下列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问征夫以前路”中的“征夫”意为征召之人。 |
B.“乃瞻衡宇”中的“衡宇”代指简陋的房屋。 |
C.“审容膝之易安”中的“容膝”指狭小的地方。 |
D.“将有事于西畴”中的“西畴”指西边的田地。 |
①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②重道义者,功名不足以易其虑。
【小题6】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①文段(二)中说陶渊明“隐居以求其志”,请联系《归去来兮辞》,说说陶渊明有怎样的“志”。
②文段(三)说陶渊明想做“孔明之事”却“无其资”,请解释“资”的含义,并联系本段内容说说这样说的依据。
明论
苏洵
天下有大知①,有小知。人之知虑有所及,有所不及。圣人以其大知而兼其小知之功,贤人以其所及而济其所不及,愚者不知大知,而以其所不及丧其所及。故圣人之治天下也以常,而贤人之治天下也以时。既不能常又不能时悲夫殆哉夫惟大知而后可以常以其所及济其所不及而后可以时 常也者,无治而不治者也;时也者,无乱而不治者也。
日月经乎中天,大可以被四海,而小或不能入一室之下,彼固无用此区区小明也。故天下视日月之光,俨然其若君父之威。故自有天地而有日月,以至于今,而未尝可以一日无焉。天下尝有言曰:叛父母,亵神明,则雷霆下击之。雷霆固不能为天下尽击此等辈也,而天下之所以兢兢然不敢犯者,有时而不测也。使雷霆日轰轰焉绕②天下,以求夫叛父母、亵神明之人而击之,则其人未必能尽,而雷霆之威无乃亵乎?故夫知日月雷霆之分者,可以用其明③矣。
圣人之明,吾不得而知也,吾独爱夫贤者之用其心约而成功博也,吾独怪夫愚者之用其心劳而功不成也。是无他也,专于其所及而及之,则其及必精;兼于其所不及而及之,则其及必粗。及之而精,人将曰:是惟无及,及则精矣。不然,吾恐奸雄之窃笑也。
齐威王即位,大乱三载,威王一奋而诸侯震惧二十年。是何修何营邪?夫齐国之贤者,非独一即墨大夫,明矣;乱齐国者,非独一阿大夫与左右誉阿而毁即墨者几人,亦明矣。一即墨大夫易知也,一阿大夫易知也,左右誉阿而毁即墨者几人易知也。从其易知而精之,故用心甚约而成功博也。
天下之事,譬如有物十焉,吾举其一,而人不知吾之不知其九也。历数之至于九,而不知其一,不如举一之不可测也,而况乎不至于九也!
(有改动)
(注)①知:同“智”,智慧。②绕:巡绕。③明:洞察力。【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贤人以其所及而济其所不及 济:帮助 |
B.大可以被四海 被:覆盖 |
C.吾独爱夫贤者之用其心约而成功博也 约:节约 |
D.左右誉阿而毁即墨者几人 毁:诽谤 |
A.既不能常/又不能时/悲夫殆哉/夫惟/大知而后可以常/以其所及济/其所不及/而后可以时/ |
B.既不能常/又不能时/悲夫殆哉/夫惟大知/而后可以常/以其所及/济其所不及/而后可以时/ |
C.既不能/常又不能/时悲夫殆哉/夫惟大知/而后可以/常以其所及/济其所不及/而后可以时/ |
D.既不能/常又不能/时悲夫殆哉/夫惟/大知而后可以常/以其所及济/其所不及而后/可以时/ |
A.君父:诸侯之子称其父为“君父”。有时特指天子。在本文中的含义,是第二种。 |
B.即位:指站在中庭左右规定的位置上。常指开始成为帝王,诸侯或臣子任某职务。 |
C.诸侯:古代帝王分封的各国国君,规定要服从王命,定期朝贡述职。后来喻指掌握军政大权的地方长官。 |
D.大夫:职官等级名。夏商周三代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之中又分上、中、下三等。 |
A.第1段作者将治国者分为“圣人”“贤人”“愚人”三类,为下文议论张本。 |
B.第2段运用比喻论证,提出论题:治国不能只凭“雷霆日轰轰”,而应“用其明”。 |
C.后三段作者扣住“精”字,反复论证了愚者“功不成”是因为“兼于其所不及而及之”。 |
D.第4段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以齐威王的故事说明要想使事情成功,可从自己最熟悉的方面入手。 |
(1)雷霆固不能为天下尽击此等辈也,而天下之所以兢兢然不敢犯者,有时而不测也。
(2)是无他也,专于其所及而及之,则其及必精;兼于其所不及而及之,则其及必粗。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倘见之欤?
(选自苏轼《方山子传》)
陈慥,字季常,自称“龙丘先生”又曰“方山子”。好宾客,喜畜声妓,然其妻柳氏绝凶妒,故东坡有诗云:“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河东狮子,指柳氏也。坡又尝醉中与季常书云:“一绝乞秀英君。”想是其妾小字。黄鲁直①元祜中有与季常简曰:“审柳夫人时须医药,今已安平否?公暮年来想渐求淸净之乐,姬媵无新进矣,柳夫人比何所念以致疾邪?”又一贴云:“承谕老境情味,法当如此,所苦既不妨游观山川,自可损药石,调护起居饮食而已。河东夫人亦能怜老大,一任放不解事邪?”则柳氏之妒名,固彰着于外,是以二公皆言之云。
(选自《容斋三笔•卷三》)
(注)①黄鲁直: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字鲁直。【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尊奉 |
B.余谪居于黄 谪:恰好 |
C.方山子亦矍然 矍然:吃惊注视的样子 |
D.审柳夫人时须医药 审:知悉 |
A.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
B.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
C.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
D.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
A.方山子血气方刚,崇尚侠义。年轻时,方山子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侠肝义胆,乡里的游侠之士都推崇他。 |
B.方山子远离尘世,隐居不仕。方山子住茅草屋,吃素食,隐居在山中。他家里四壁萧条,妻子和奴仆却洋洋得意. |
C.方山子精于骑射,武艺髙强。方山子曾带着随从去西山游猎,只见他拉紧缰绳,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翔中的喜鹊。 |
D.方山子折节读书,有志用世。随着年龄的增长,方山子一改少年时的志趣行为,开始发奋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 |
(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2)好宾客,喜畜声妓,然其妻柳氏绝凶妒。
孔夫人家传
刘树堂
①夫人孔氏,名祥淑。六岁随兄从袁石斋先生学。课毕,坐而听讲,人咸异之,先生未之奇也。越明年,诸兄学诗,夫人亦诗;诸兄学文,夫人亦文。先生曰:“尔读书不过记名姓耳,不似尔弟兄博取科名也。”夫人曰:“不科名即不读书耶?”曰:“亦须晓义理。”夫人曰:“晓义理何分儿女耶?”先生抚几而起曰:“七岁女子能发此论,奇哉!若男儿,他日必成伟器。”
②庚午,夫人二十四岁,是年三月来嫔于我,家计窘甚。夫人曰:“窘非难,处窘为难;不量出入,取窘之道。”夫人综理筹运,可汰者汰之,可减者减之。有息之债,典妆奁偿之。三年可敷用矣,五年有余蓄矣。夫人一日曰:“做女人须要脱女人气。”语奇甚,询之,夫人曰:“女人多见小有己,未识我行事何尔。”癸酉八月,先严由甘致仕,道出长安,疾劳交作。书至,夫人将分娩,代治装促驰往。冬仲迎养至保。侍奉三年如一日,先慈见背又复然。八弟树仁索捐花样,力不逮,夫人曰:“虽若有一缺,弱弟事借债亦须办,我易簪珥以佐之。”
③癸未三月,权天津道,夫人偕行。秋,直东豫三省大水,天津众汇所归,无堤不险。力求抢护,未增料重赏不可。仆回取款,告夫人曰:“此举恐贻他日累。”夫人曰:“全郡几成泽国,犹计及此耶?”悉出私蓄以给之。不足,开官库以补之。各堤埝无一溃者,由夫人不吝重赀,靡不一以当百,而踊跃争先也。是冬,就食者众,我司赈务亦惟满是惧或远而止之或择而收之故孤嫠得以多收也。
④惟其明大义,顾大局,得以公私无忝;而夫人劳心苦思,匪伊朝夕,气体阴受其伤,而忽不加察。暇犹手不释卷,偶感复尔吟咏,我从事鞅掌①,愧弗能和。夫人曰:“尘俗纷沓中,惟此可瀹灵府②耳。”
[注]①鞅掌:事纷扰烦忙②瀹灵府:浸润心田。【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先生抚几而起曰(___________) (2)典妆奁偿(______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力不逮( )
A.追上,赶上 B.及,比得上 C.前后相接
A.趁机 |
A.衡量,比较 B.权柄,权力 C.权宜,变通 D 代理官职
【小题3】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夫人曰:“窘非难,处窘为难,不量出入,取窘之道。”
【小题4】对第③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司赈务/亦惟满是惧/或远而止之或择而收之/故孤嫠得以多收也。 |
B.我司赈务亦惟满是惧/或远而止之/或择而收之/故孤嫠得以多收也。 |
C.我司赈务/亦惟满是惧或远/而止之或择而收之故/孤嫠得以多收也。 |
D.我司赈务亦惟满/是惧或远而止之/或择而收之故/孤嫠得以多收也。 |
醒心亭记
曾巩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日“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那么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那么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那么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因此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事实上,又善者矣。
尽管,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假设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恩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那么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
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丰乐亭记(节选)
欧阳修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因此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小题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涯:边际 | B.更欲久而忘归也久:久待 |
C.而名之以见事实上名:命名 | D.其可不喜且幸欤幸:幸福 |
A.①自为记,以见其名义 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B.①而名之以见其实 ②其信然邪?其梦耶 |
C.①那么必即醒心而望 ②封府库,而待将军 |
D.①那么凡同游于此者 ②徘徊于斗牛之间 |
A.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因此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
B.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因此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
C.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因此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
D.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因此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
(1)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
(2)假设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
(3)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小题5】两篇文章均阐述了欧阳修之“乐”,联系文本概括其真正的欢乐。(不用原文回答)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 客逾庖而宴, 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日“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日:“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日:“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竞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日:“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日:“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茸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节选自《项脊轩志》)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庭中始为篱 为:扎上 |
B.乳二世 乳:喂养 |
C.余自束发 束发:古人成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到头上 |
D.或凭几学书 书:写字 |
A.往往而是 | B.而母立于兹 | C.呱呱而泣 | D.余扃牖而居 |
A.选文第一段轩中怀旧,写了三件可悲的事,从在客观的记述中寄寓感叹,到含蓄而有节制的“泣",到失去控制的“长号”,感情表达逐层递增,极富层次。 |
B.选文第二段写作者闭门苦读和项脊轩遭火未焚的神奇,这里稍加点染,不仅淡化了第一段的悲情,也表现出作者对项脊轩的深情。 |
C.作者善于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通过生动的细节,用平实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朴素的真情实感。 |
D.选文最后一段含蓄地用景语结束全篇,把悠悠不尽的感情轻轻收住,引发读者凄婉惆怅的共鸣,堪称精彩之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