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语言知识
- + 文言实词
- 哀
- 爱
- 安
- 按
- 案
- 拔
- 白
- 败
- 拜
- 报
- 暴
- 备
- 被
- 倍
- 悲
- 北
- 背
- 奔
- 本
- 彼
- 逼
- 辟
- 蔽
- 毕
- 便
- 遍
- 表
- 并
- 伯
- 薄
- 泊
- 博
- 步
- 栽
- 苍
- 操
- 草
- 策
- 曾
- 差
- 尝
- 长
- 超
- 朝
- 陈
- 称
- 诚
- 出
- 除
- 辞
- 驰
- 冲
- 传
- 垂
- 次
- 刺
- 促
- 错
- 处
- 达
- 殆
- 怠
- 旦
- 独
- 笃
- 度
- 断
- 夺
- 发
- 法
- 反
- 放
- 非
- 分
- 奉
- 服
- 伏
- 复
- 盖
- 苟
- 鼓
- 固
- 寡
- 国
- 过
- 何
- 恨
- 厚
- 胡
- 患
- 或
- 疾
- 即
- 既
- 将
- 解
- 结
- 矜
- 竟
- 就
- 绝
- 堪
- 克
- 困
- 怜
- 弥
- 靡
- 莫
- 能
- 内
- 迫
- 期
- 奇
- 迁
- 劝
- 却
- 如
- 若
- 色
- 稍
- 审
- 甚
- 识
- 适
- 是
- 书
- 疏
- 数
- 孰
- 属
- 率
- 私
- 遂
- 涕
- 图
- 徒
- 王
- 望
- 微
- 闻
- 恶
- 悉
- 相
- 谢
- 幸
- 延
- 阳
- 要
- 宜
- 狱
- 再
- 造
- 贼
- 振
- 志
- 治
- 置
- 诸
- 族
- 左
- 昂
- 傲
- 包
- 比
- 鄙
- 兵
- 病
- 察
- 彻
- 乘
- 从
- 当
- 道
- 得
- 定
- 伐
- 犯
- 方
- 负
- 赋
- 更
- 故
- 顾
- 观
- 归
- 好
- 号
- 还
- 会
- 惠
- 及
- 极
- 济
- 计
- 加
- 假
- 间
- 简
- 见
- 节
- 竭
- 尽
- 进
- 居
- 举
- 具
- 俱
- 聚
- 决
- 类
- 临
- 虑
- 论
- 漫
- 灭
- 明
- 名
- 命
- 谋
- 难
- 平
- 戚
- 启
- 强
- 请
- 穷
- 求
- 取
- 去
- 全
- 任
- 入
- 塞
- 善
- 少
- 舍
- 涉
- 生
- 胜
- 师
- 施
- 实
- 食
- 使
- 释
- 恃
- 说
- 顺
- 素
- 汤
- 通
- 痛
- 退
- 亡
- 为
- 务
- 徙
- 狭
- 鲜
- 向
- 效
- 信
- 行
- 形
- 兴
- 修
- 徐
- 许
- 寻
- 业
- 遗
- 贻
- 夷
- 异
- 易
- 诣
- 益
- 阴
- 引
- 盈
- 余
- 逾
- 缘
- 远
- 云
- 责
- 章
- 知
- 止
- 致
- 质
- 众
- 专
- 周
- 走
- 足
- 卒
- 作
- 坐
- 属
- 文言虚词
- 文言句式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1)至
吾至爱汝
至若春和景明
时至轩中
(2)顾
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顾视无可置者
顾计不知所出耳
(3)以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
且以汝之有身也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情况与众不同的一句是A.云青青兮欲雨 |
B.栗深林兮惊层巅 |
C.越人语天姥 |
D.虎鼓瑟兮鸾回车 |
A.沛公安在 |
B.尔安敢轻吾射 |
C.既来之,则安之 |
D.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
A.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
B.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
C.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
D.指如削葱根 |
A.黄河九曲天边落,华岳三峰马上来。 |
B.长白峰高尘漠漠,浑河水落草离离。 |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D.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
A.“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而是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人云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 |
B.诗人完全摆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这种句法、韵法适应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象,忽高忽低的情感流程,达到了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
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 |
D.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所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托的。虽然诗末有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 |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仆虽罢驽, 亦尝侧闻长者之遣风矣。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独郁悒而无谁语。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何则?士为知已者用,女为说己者容。若仆大质已亏缺矣,虽材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
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指意。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句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雍,恐卒然不可为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而耻之! 夫以中材之人,事有关于官竖,莫不伤气,而况于慷慨之士乎!如今朝廷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之豪俊哉!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材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外之,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下之,不能积日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乡者仆亦尝厕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议不以此时引维纲尽思虑令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阘茸之中乃欲仰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谨再拜。
(选自《报任安书》节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若望仆不相师 望:抱怨 |
B.仆又薄从上雍 薄:接近 |
C.幸勿为过 过:过错 |
D.无所短长之效 短长:大小(功绩) |
A.自古而耻之 客逾庖而宴 |
B.商鞅因景监见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 |
C.以污辱先人 此吾祖太常公执此以朝 |
D.与时俯仰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
A.任安在司马迁担任中书令的时候,写信要求司马迁向汉武帝推举贤才,司马迁在文中引用了钟子期和伯牙的典故,表明虽然两人之间友情深厚,但自己遭遇不幸后,推荐贤才只能自取其辱,只好拒绝朋友的请求了。 |
B.司马迁引用雍渠、景监、同子等人的材料是为了表明宦官是历来被人瞧不起的,有志之士往往以宦官的推荐为耻辱,因而自己承受宫刑后,近于宦官,是不适合推荐贤才的。 |
C.选文紧紧围绕任安的要求展开,从多个角度进行解释拒绝的理由,表明自己对任安“推贤进士”的要求不愿为、不配为、没有心情为。 |
D.选文将议论与叙述相结合,说理与抒情相结合,在解释拒绝任安请求的原因的同时,一再倾诉自己遭受宫刑后的屈辱和痛苦,一个惨遭迫害的不幸者形象跃然纸上。 |
乡者仆亦尝厕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议不以此时引维纲尽思虑今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阘茸之中乃欲仰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延羞当世之士邪?
【小题5】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恐卒然不可为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2)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
(1)沛公军霸上 (_______________)
(2)沛公欲王关中 (_____________)
(3)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_______________)
(4)吾得兄事之 (______________)
(5)籍吏民 (_______________)
(2)距关,毋内诸侯 (______________)
(3)张良出,要项伯 (_____________)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____________)
(5)且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_____________)
(6)令将军与臣有郤 (_____________)
(7)毋内诸侯/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____________)
(8)项托则受璧,置之坐上 (______________)
(7)常以身翼蔽沛公 (______________)
(8)头发上指 (_________________)
(9)先破秦人咸阳者王之 (_______________)
(10)道芷阳间行 (________________)
(7)固不如也 (________________)
(8)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___________________)
(9)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__________________)
(10)吾属今为之虏矣 (________________)
(2)旦日飨士卒 (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_________________)
(4)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 (____________________)
(5)会其怒,不敢献 (___________________)
刑人如恐不胜 (_____________) 沛公不胜杯杓 (_______________)
予观夫巴陵胜状 (___________)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_____________)
(8)然: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_____________) 不然,籍何以至此 (______________)
项王默然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
(9)因:
不如因善遇之 (______________) 因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