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

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倘见之欤?

(选自苏轼《方山子传》)

陈慥,字季常,自称“龙丘先生”又曰“方山子”。好宾客,喜畜声妓,然其妻柳氏绝凶妒,故东坡有诗云:“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河东狮子,指柳氏也。坡又尝醉中与季常书云:“一绝乞秀英君。”想是其妾小字。黄鲁直①元祜中有与季常简曰:“柳夫人时须医药,今已安平否?公暮年来想渐求淸净之乐,姬媵无新进矣,柳夫人比何所念以致疾邪?”又一贴云:“承谕老境情味,法当如此,所苦既不妨游观山川,自可损药石,调护起居饮食而已。河东夫人亦能怜老大,一任放不解事邪?”则柳氏之妒名,固彰着于外,是以二公皆言之云。

(选自《容斋三笔•卷三》)

(注)①黄鲁直: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字鲁直。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尊奉
B.余谪居于黄     谪:恰好
C.方山子亦矍然   矍然:吃惊注视的样子
D.审柳夫人时须医药 审:知悉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B.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C.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D.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山子血气方刚,崇尚侠义。年轻时,方山子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侠肝义胆,乡里的游侠之士都推崇他。
B.方山子远离尘世,隐居不仕。方山子住茅草屋,吃素食,隐居在山中。他家里四壁萧条,妻子和奴仆却洋洋得意.
C.方山子精于骑射,武艺髙强。方山子曾带着随从去西山游猎,只见他拉紧缰绳,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翔中的喜鹊。
D.方山子折节读书,有志用世。随着年龄的增长,方山子一改少年时的志趣行为,开始发奋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2)好宾客,喜畜声妓,然其妻柳氏绝凶妒。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26 10:02: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宿九仙山①
苏轼
风流王谢古仙真,一去空山五百春。
玉室金堂余汉士,桃花流水失秦人。
困眠一榻香凝帐,梦绕千岩冷逼身。
夜半老僧呼客起,云峰缺处涌冰轮。
①九仙山:诗人于题下自注:“九仙谓左元放、许迈、王、谢之流。”山在杭州西面,山上有无量院,传为东晋葛洪、许迈等炼丹成仙处。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歌首联点明题目中的九仙山,写当年九仙山的那些风流名士逝去已久,五百年间仙去山空,从而为诗歌后面的抒情作了铺垫。
B.颔联写汉士左元放的塑像尚能瞻仰,可是那些风流名士已不见踪影。这一联虽然只写了两种人物形象,却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达了物是人非、人生无常的慨叹。
C.颈联困眠香帐暗示白日游览尽兴,梦绕冷岩既承上句写了白日游览的余兴,也写了九仙山的高峻,兼有虚实之妙,暗点诗题。
D.诗人困眠无量院,梦游九仙山,却在酣梦中被老僧唤起,可以见出老僧懂得诗人是一个好游之人,也表明两人情谊相契,堪为知音。
E. 诗歌既有对山中美景的精细描写,也有对古代风流之士的追怀,表现出本诗风光虽美,人生无常,悲喜参半的情感基调。
【小题2】诗歌结尾句“云峰缺处涌冰轮”因其精妙而为历代传诵,请结合诗歌赏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西江月①
【宋】苏轼
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③。障泥④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⑤。解鞍欹枕绿扬桥,杜宇⑤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②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③层霄:弥漫的云气。④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⑤杜宇:指杜鹃鸟。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临溪流,即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就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
D.诗人于拂晓被杜鹃鸟吵醒,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便书此词,却未写此景,只用“杜宇一声”概之,这是留白写法,让人顿生无限遐想。
E. 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
【小题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的妙处。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前赤壁赋(节选)

苏 轼

①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②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举匏樽以相(___________) (2)虚者如彼(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②君子之志道也
B.①驾一叶扁舟     ②今我睹子难穷也
C.①苏子愀 ②君尔妾亦
D.①客亦知水与月乎 ②而不得极游之乐
【小题3】下列各句与“而今安在哉”文言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攻坚强者莫之能胜。B.何取于水也?
C.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D.以为莫已若。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②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小题5】上文第①段作者借“客”之口抒发了_____________的无限感慨。第②段作者对“客”之问作出回答,以水和月为喻,由自然到人谈了______________的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