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姜彧,字文卿,莱州莱阳人也。彧幼颖悟好学,荣守济南,辟为掾,升左右司知事,寻迁郎中,进参议官。至元五年,召拜治书侍御史,出为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使,赐金虎符,改信州路总管。后累迁陕西汉中、河东山西道提刑按察使,拜行台御史中丞。
A.“郎中”本来是古代民间对医生的尊称,这里是官职名,即帝王的侍从官。 |
B.“虎符”是古代用金属制的虎形调兵凭证,其背面刻有铭文,分为左右两半。 |
C.“信州路”与辛弃疾词中“烽火扬州路”中的“路”均为宋时行政区划名。 |
D.“累迁”中的“迁”意为调动官职,在古代一般指升职。累迁就是多次升官。 |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俄直集贤院。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晚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
B.“忧”此指丁忧。古代官员在位期间父母去世,要辞官回乡为父母守制,是为“丁忧”。 |
C.“召”有征召、召唤、招致之意,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召来授予官职或另有调用。 |
D.参知政事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比如“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此句中就是这种用法。 |
B.古人的称谓比较复杂,如“留侯张良”是封号加姓名的。留,古地名,刘邦得天下后,封张良为“留侯”。再如“左尹项伯”,也是封号加姓名的。 |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中的“参乘”也叫“车右”,其任务是站在车右担任警卫。 |
D.古时音乐分为七音: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为变徵之声”中的“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
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寡人,古代讲究“以德治国”“以德配天”,是说上天只会把天下给有德的人,君主诸侯如果失德就会失去权位,所以君主诸侯就谦称自己为“寡人”。 |
B.爵位,春秋时的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虽有尊卑之分,但在待遇方面没有明显区别。主要是由诸侯国之间国力不同而定。 |
C.执事,常见义项是做事情,主持工作。还有一种是敬称。指管事的人,不直接称对方,而称执事,表示尊敬对方,可译为“您”。 |
D.《左传》与《公羊传》《穀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是以丰富的历史材料诠释《春秋》的,其他两传则是从政治和思想方面诠释《春秋》的。 |
对以下文化常识的解说有错的一项是
A.“十旬休假”:唐朝时的官员每十天休息一天,叫做“旬休”。 |
B.“察臣孝廉”:孝廉,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 |
C.“当侍东宫”:指担任侍奉太子的职务。东宫,指太子,因太子居东宫。 |
D.“亲故多劝余为长吏”:长吏,指职位最低的官。陶渊明为生活所迫,身边人都劝他做个小官。 |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的“永和”是皇帝的年号。 |
B.“江州司马青衫湿”的“青衫”指唐代的一种官服。 |
C.“举臣秀才”中的“秀才”指科举时代州县的生员。 |
D.“六艺经传”中的“六艺”指儒家的六部经典著作。 |
下列各句文化常识中,有错误的一句是
A.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周朝制度,天子出兵车万乘,诸侯出兵车千乘,后世以“万乘”称天子。 |
B.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寿、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 |
C.左迁:贬官,降职。白居易任谏官时,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 |
D.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这里指夜深人静的时候。 |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龙驭:指天子车驾。除此之外,该词还有“皇帝”“君临天下”及委婉称呼“帝王继位”之意。 |
B.从事:官名,源于汉武帝时期,有刺史属吏之称,分为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史等,主要职责是主管文书、察举非法,到宋代时被废除。 |
C.季父:叔父。古代常用伯(孟)、仲、叔、季来表示长幼之序,如伯夷、叔齐,再如孔子字仲尼,是因他排行第二,故字中有“仲”。 |
D.尚飨:亦作“尚享”,希望死者的灵魂来享用祭品。这是祭文结束时的常用语。尚,表示希望。飨,鬼神享用祭品。 |
下列有关官吏任免升降的术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视事”指官吏到地方检查公务;“下车”指官吏到任;“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归田”等。 |
B.“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署”“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
C.征辟是汉代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
D.是夕始觉有迁贬谪。迁、谪在古代文言文中都是“贬官”的意思。 |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衫,多为低阶的官服或卑贱者的衣服,也指便服。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哀痛的情感。 |
B.豪民,地方上无官职,但有财势,不守法度、凌压百姓的人。 |
C.逐北,指追剿败北逃亡的军队,“北”指打了败仗往回逃。 |
D.“解职”即“革职”,因为违反朝廷意愿而被免除相关的职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