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一项是
A.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
B.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C.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 |
D.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 |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既自以心为形役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宾主尽东南之美 |
C.襟三江而带五湖 酌贪泉而觉爽 |
D.访风景于崇阿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
B.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
C.伏惟启阿母 伏惟,指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
D.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初九为上九,十九为中九,二十九为下九;在汉代,下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
下列各句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雀东南飞》“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中,“黄昏”指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 |
B.“二十四史”的前四史包括司马迁著的《史记》、班固著的《汉书》、范晔著的《后汉书》,以及陈寿著的《三国志》,都是纪传体例。 |
C.《师说》中“六艺”指的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
D.《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中,“青衫”指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也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官职低。 |
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流芳百世(流传) 差池(意外的事) 望眼欲穿(形容殷切盼望 ) |
B.招摇过市(炫耀张扬) 囿于(沦陷) 解甲归田(脱去铠甲) |
C.牝马 (公马) 闷葫芦(不爱说话) 了无生意(生机、活力) |
D.走投无路(抛、扔) 求神拜佛(要求) 心力交瘁(会集) |
(1)小惠未徧“ ”通“ ”解释
(2)孰视之“ ”通“ ”解释
(3)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通“ ”,解释
(4)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通“ ”,解释
(5)共其乏困“ ”通“ ”,解释
(2)孰视之“ ”通“ ”解释
(3)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通“ ”,解释
(4)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通“ ”,解释
(5)共其乏困“ ”通“ ”,解释
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舍,古时以三十里为一舍。“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父,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 |
B.“三省六部制”中“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
C.国子先生,唐代对国子博士的尊称。唐代主管教育的机构为国子监,下设国子学、太学等七学,各学置博士负责教学。 |
D.“疏”是古代臣下向皇帝条陈自己意见的一种文体。“序”是一种文体,主要分书序和赠序两种,如《送李愿归盘谷序》《伶官传序》都是赠序。 |
下列对教材古诗文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孝廉是汉代举荐人才的科目之一,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A.“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关汉卿《窦娥冤》) (跖是传说中春秋末年奴隶起义的领抽,因起义前有过偷盗行为,故被称为“盗跖”;颜渊,孔子弟子,贫而好学,被推崇为贤人的典范。盗跖、颜渊在这里泛指坏人和好人。) |
B.“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吴钩是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这里泛指宝刀,汉代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对吴钩曾有记载,古人常借“吴钩”表达建功立业的壮志,李贺诗中有“男儿何不带吴钩”句。) |
C.“因入京师,观太学”(《张衡传》) (太学是中国封建时代设在京城的全国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就学的生员皆称太学生、国子生。) |
D.“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范晔《张衡传》) |
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B.大王来何操? |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D.不拘于时,学于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