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关汉卿《窦娥冤》) (跖是传说中春秋末年奴隶起义的领抽,因起义前有过偷盗行为,故被称为“盗跖”;颜渊,孔子弟子,贫而好学,被推崇为贤人的典范。盗跖、颜渊在这里泛指坏人和好人。) |
B.“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吴钩是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这里泛指宝刀,汉代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对吴钩曾有记载,古人常借“吴钩”表达建功立业的壮志,李贺诗中有“男儿何不带吴钩”句。) |
C.“因入京师,观太学”(《张衡传》) (太学是中国封建时代设在京城的全国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就学的生员皆称太学生、国子生。) |
D.“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范晔《张衡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