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加点词。
(1)过秦论
(2)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3)追亡逐北
(4)因河为池
(5)揭竿为旗
(6)赢粮而景从
(7)非抗于九国之师
(8)骊山北构而西折
(9)不霁何虹
(10)族秦者秦也
(11)使六国各爱其人
(12)取之尽锱铢
(13)六国互丧
(14)盖失强援
(15)与嬴而不助五国
(16)始速祸焉
(17)秦击赵者再
(18)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19)函梁君臣之首
(20)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过秦论
(2)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3)追亡逐北
(4)因河为池
(5)揭竿为旗
(6)赢粮而景从
(7)非抗于九国之师
(8)骊山北构而西折
(9)不霁何虹
(10)族秦者秦也
(11)使六国各爱其人
(12)取之尽锱铢
(13)六国互丧
(14)盖失强援
(15)与嬴而不助五国
(16)始速祸焉
(17)秦击赵者再
(18)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19)函梁君臣之首
(20)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按题目要求填空。
(1)杜甫《月夜》一诗中运用反衬手法,突出表现对妻子的思念、担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描写音乐暂停之后突然爆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登楼》中借眼前古迹委婉抒怀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太乙近天都,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终南山》)
(5)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李白《_______________》<篇名>)
(6)《锦瑟》中化用典故描写音乐情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7)《书愤》中作者回忆从军作战经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而后人哀之;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1)杜甫《月夜》一诗中运用反衬手法,突出表现对妻子的思念、担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描写音乐暂停之后突然爆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登楼》中借眼前古迹委婉抒怀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太乙近天都,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终南山》)
(5)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李白《_______________》<篇名>)
(6)《锦瑟》中化用典故描写音乐情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7)《书愤》中作者回忆从军作战经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而后人哀之;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例句: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A.夫晋,何厌之有 |
B.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
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D.为巡船所物色 |
下列各句中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无乃尔是过与? 译:恐怕应该是你错了吧? |
B.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译:从骊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走。 |
C.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译:有人脱身逃跑,不被远处近处的人收容。 |
D.璧有瑕,请指示王。 译:和氏璧上有瑕疵,请允许我指给大王看。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与秦相较(应当) 缦立远视(久立) |
B.河东凶亦然(收成不好)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结交) |
C.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罪状) 陈力就列(担任) |
D.若属皆且为所虏(你们) 籍吏民,封府库(登记) |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归而求救国之策 终苟免而不怀仁 |
B.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
C.求人可使报秦者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行李之往来 |
下列选项中都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匪来贸丝 ②交广市鲑珍 ③箱帘六七十 ④徐徐更谓之 ⑤悟言一室之内 ⑥络绎如浮云 ⑦否泰如天地 ⑧何方圜之能周兮
①匪来贸丝 ②交广市鲑珍 ③箱帘六七十 ④徐徐更谓之 ⑤悟言一室之内 ⑥络绎如浮云 ⑦否泰如天地 ⑧何方圜之能周兮
A.①②④⑤ | B.②③⑥⑦ | C.①③⑤⑧ | D.⑤⑥⑦⑧ |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爱:喜爱 |
B.犹缘木而求鱼 缘:攀援,爬 |
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横渡 |
D.彼且奚适也 适:去 |
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之 然则一羽之不举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
B.其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
C.乎 异乎三子者之撰 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 |
D.而 泉涓涓而始流 夜缒而出,见秦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