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州司马青衫湿”中“青衫”指青色单衣,官职比较低的官服为青色。 |
B.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壬戌,古代历法中的干支纪年法。既望,农历十六。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
C.“赋”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类似后世的散文诗,它讲究韵律和文采,侧重于写景,也时常借景抒情。 |
D.《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 |
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传述之意,主要用于解释经书,阐明经义。例如:《春秋左氏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B.在古代,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师说》中的“师襄”,“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 |
C.《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霓裳》为唐代著名乐曲名,相传为唐玄宗所制;《六幺》为唐时有名的琵琶曲名。 |
D.“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也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艺。“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指前者。 |
下列句中“而”字的意义与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 B.吾尝终日而思矣 |
C.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 D.吾尝跂而望矣 |
下列各句的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而今安在哉? |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C.不拘于时,学于余。 | 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
C.处分适兄意,那得敢自专! |
D.哀吾生之须臾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妥当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又称“诗三百”。“赋、比、兴、风、雅、颂”被称为诗经“六义”。 |
B.《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
C.乐府原是一个掌管音乐的机构,后来演变成一种文学体裁名称,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是收集乐府歌词最完备的一部总集,魏晋六朝到唐朝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模仿乐府古题的作品也统称乐府诗。 |
D.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源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后人便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为骚体诗。《楚辞》是屈原的诗歌总集,由西汉刘向编辑。 |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
B.举酒属客 举匏樽以相属 |
C.我心伤悲,莫我知哀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
D.修禊事也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
下列对课内诗歌作品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刘裕典故,把自己与历史英雄人物作对比,表达对英雄的追怀,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无奈心境。 |
B.《归园田居》中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两句与开头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和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
C.“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用“灰飞烟灭”四字凸显周瑜指挥自若的形象。 |
D.《书愤》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两句对仗工整,所选意象典型且两两相合,展现出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