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对课内诗歌作品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刘裕典故,把自己与历史英雄人物作对比,表达对英雄的追怀,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无奈心境。
B.《归园田居》中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两句与开头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和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C.“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用“灰飞烟灭”四字凸显周瑜指挥自若的形象。
D.《书愤》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两句对仗工整,所选意象典型且两两相合,展现出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2-11 08:55: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蔡幼学字行之,温州瑞安人。年十八,试礼部第一。是时,陈傅良有文名于太学,幼学从之游。月书上祭酒芮烨及吕祖谦,连选拔,辄出傅良右,皆谓幼学之文过其师。孝宗闻之,因策士将置首列。而是时外戚张说用事,宰相虞允文、梁克家皆阴附之。幼学对策,其略曰:“陛下资虽聪明而所存未大,志虽高远而所趋未正,治虽精勤而大原不立。即位之始,冀太平旦暮至。奈何今十年,风俗日坏,将难扶持;纪纲日乱,将难整齐;人心益摇,将难收拾;吏慢兵骄,财匮民困,将难正救。”帝览之不怿。遂得下第,教授广德军。丁父忧,再调潭州。执政荐于朝,帝许之,且问:“年几何矣?何以名幼学?”参政施师点举《孟子》“幼学壮行”之语以对。上伫思,慨然曰:“今壮矣,可行也。”遂除敕令所删定官。首言:“大耻未雪,境土未复,陛下睿知神武,可以有为。而苟且之议,委靡之习,顾得以缓陛下欲为之心。”孝宗喜曰:“解卿意,欲令朕立规摹尔。”寻以母忧去先是朝廷既岁币入金境适值其有难不果纳则遽以兵叩边索之中外汹汹皆言当亟与幼学请对,言:“玉帛之使未还,而侵轶之师奄至,且肆其侮慢,形之文辞。天怒人愤,可不伸大义以破其谋乎!”于是朝论奋然,始诏与金绝。幼学因请“固本根以弭外虞,示意向以定众志,公汲引以合材谋,审怀附以一南北”。帝称善。一夕感异梦,星陨于屋西南隅,遂卒。年六十四。

(选自《宋史·蔡幼学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寻以母忧去/先是/朝廷既遣/岁币人金境/适值其有难/不果纳则遽/以兵叩边索之/中外汹汹/皆言当亟与/
B.寻以母忧去/先是/朝廷既遺岁币人金境/适值其有难/不果纳/则遽以兵叩边索之/中外汹汹/皆言当亟与/
C.寻以母忧去/先是朝廷既遣/岁币人金境/适值其有难/不果纳/则遽以兵叩边索之/中外汹汹/皆言当亟与/
D.寻以母忧去/先是/朝廷既遣岁币入金境/适值其有难/不果纳/则遽以兵/叩边索之中外/汹汹皆言当亟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是中央政府设置的官学。
B.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
C.下第,既指下等、劣等,又指科举时代考试不中。文中指前者。
D.参政,即参知政事,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权力同宰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幼学才学出众,青出于蓝。他十八岁就位列礼部考试榜首,而且其文章水平超越了老师陈傅良,得到了孝宗的赏识。
B.蔡幼学廷对直言,不避权贵。外戚张说专权时,他敢于直言朝廷政治弊病,因此惹怒了皇上,没能置于首列留京重用。
C.蔡幼学恪尽职守,能解圣意。调任潭州后,他建议孝宗不要受消极的言论、积习影响,而应积极收复国土,引起孝宗共鸣。
D.蔡幼学极尽忠言,鞠躬尽痒。蔡幼学力排众议,使皇帝答应同金国断交,提出了加固根本、聚合人才等治国主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即位之始,冀太平旦暮至。奈何今十年,风俗日坏,将难扶持。
(2)玉培之使未还,而侵轶之师奄至,且肆其侮慢,形之文辞。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褒字子渊,蜀人也,宣帝时修武帝故事,讲论六艺群书,博尽奇异之好,征能为《楚辞》九江被公,召见诵读,益召高材刘向、张于侨、华龙、柳装等待诏金马门。神爵、五凤之间,天下殷富,数有嘉应。上颇作歌诗,欲兴协律之事,丞相魏相奏言知音善鼓雅琴者渤海赵定、梁国龚德,皆召见侍召。于是益州刺史王襄欲宣风化于众庶,闻王褒有俊材,请与相见,使褒作《中和》《乐职》《宣布诗》,选好事者令依《鹿鸣》之声习而歌之,时汜乡候何武为僮子,选在歌中,久之,武等学长安,歌太学下,转而上闻.宣帝召见武等观之,皆赐帛,谓曰:“此盛德之事,吾何足以当之!”褒既为刺史作颂,又作其传,益州刺史因奏褒有轶材,上乃征褒,既至,诏褒为圣主得贤臣颂其意。褒对曰:“夫荷旃被毳者,难与道纯绵之丽密;羹藜含糗者,不足与论太牢之滋味。今臣辟在西蜀生于穷巷之中长于蓬茨之下无有游观广览之知顾有至愚极陋之累不足以塞厚望应明指虽然,敢不略陈愚而抒情素!夫贤者,国家之器用也。所任贤,则趋舍省而功施普;器用利,则用力少而就效众,故工人之用钝器也,劳筋苦骨,终日矻矻……”其后太子体不安,苦忽忽善忘,不乐。诏使褒等皆之太子宫虞侍太子,朝夕诵读奇文及所自造作。疾平复,乃归。太子喜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令后宫贵人左右管诵读之。后方士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宝,可祭祀致也,宣帝使褒往祀焉。褒于道病死,上闵惜之。

(节选自《汉书·王褒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臣辟/在西蜀生/于穷巷之中长/于蓬茨之下无/有游观广览之知/顾有至愚极陋之累/不足以塞厚望/应明指/
B.今臣辟在西蜀/生于穷巷之中/长于蓬茨之下无/有游观广览之知/顾有至愚极陋之累/不足以塞厚望/应明指/
C.今臣辟在西蜀/生于穷巷之中/长于蓬茨之下/无有游观广览之知/顾有至愚极陋之累/不足以塞厚望/应明指/
D.今臣辟/在西蜀生/于穷巷之中长/于蓬茨之下/无有游观广览之知/顾有至愚极陋之/累不足以塞厚望/应明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艺,说法有两种。一种指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另一种指六部儒家经典。
B.《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因其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故名《楚辞》。
C.太牢,天子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率,只有羊、豕,没有牛。
D.太子,指被定为王位、皇位继位者的人。由于立嫡立长,皇帝的嫡长子一般自动获得太子身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褒初露锋芒,文才声名远播。他讲论六艺群书,广泛而详尽地搜罗奇异的玩好,征召九江人被公诵读《楚辞》。
B.王褒擅长写作,多次受到征召。益州刺史王襄曾召他作《中和》《乐职》《宣布诗》,皇上也曾召他作颂。
C.王褒善诵奇文,巧为太子治病。太子身体不适时,王褒奉诏进宫侍奉太子,他早晚用诵读奇文的方法为太子治病。
D.王褒为人谦卑,应召陈词委婉。当他接受为圣明君主得到贤臣而作赋颂的任务时,他态度谦逊,抒发衷情,作了赋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神爵、五凤之间,天下殷富,数有嘉应。
(2)于是益州刺史王襄欲宜风化于众庶,闻王褒有俊材,请与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