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各题。

[双调] 殿前欢 爱山亭上

张可久

小阑干,又添新竹两三竿。倒持手版搘[注]颐看,容我偷闲。松风古砚寒,藓土白石烂,蕉雨疏花绽。青山爱我,我爱青山。

注:搘,zhī,同“支”,支撑。

【小题1】下列对本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曲写了作者登临爱山亭,游赏到一片富有生趣、烂漫可爱的自然美景。
B.前二句景象清新明快,透露出了诗人登临爱山亭之勤,心情之闲适愉悦。
C.“倒持手版搘颐看”流露出诗人摆脱宦务,得以自由自在的“偷闲”之乐。
D.“松风”三句形象鲜明,想象丰富,“寒”“烂”二字却增添了凄凉色彩。
【小题2】结尾句“青山爱我,我爱青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全曲,举例说说这种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

(双调)清江引·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1)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点染出怎样的画面?
(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

[正双调]水仙子

秋 思 张可久

天边白雁写寒云,镜里青鸾瘦玉人,秋风昨夜愁成阵。思君不见君,缓歌独自开樽。灯挑尽,酒半醺,如此黄昏。
(1)女主人公为何“缓歌”?请简要说明。
答:
(2)请从情与景的角度,简要分析这首曲子是如何表现“秋思”的。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小题。
[黄钟]人月圆
山中书事
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黄钟”是这首小令的曲调, “人月圆”是曲牌名 ,“山中书事”是题目。
B.首句以历史盛衰来表达作者对历代王朝的繁华只是瞬间一梦的感慨。
C.“孔林……楚庙”三句意在借助历史人物赞颂儒家圣贤与英雄豪杰。
D.作品语言委婉自然,结构严谨,虚实结合,意境阔大,耐人寻味。
E. 下片是对眼前山中生活的叙写,描摹了山居读书、酿酒饮茶的悠闲宁静生活。
【小题2】“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列小题
【中吕】卖花声·客况
张可久
十年落魄江滨客,几度雷轰荐福碑①,男儿未遇暗伤怀。忆淮阴年少,灭楚为帅,气昂昂汉坛三拜②。
【注】①雷轰荐福碑:范仲淹是守鄱阳(今属江西),穷书生张镐来投。荐福寺有唐书法家欧阳询所书碑刻,其拓本值千钱,范仲淹准备为张镐拓印千本出售,以作为张镐赶考资费。备好纸墨,将拓未拓,忽然夜间雷雨大作,将碑击碎。②"忆淮阴”三句: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信少年时家贫,曾受胯下之辱。后被刘邦登坛拜为大将,并辅佐灭楚兴汉。
【小题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元曲的标题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宫调、曲牌、题目。本曲中“中吕”是曲牌,“卖花声”是宫调,“客况”是题目。
B.此出前三句,抒发了一种“志不得伸”的感慨,同时含蓄地诉说了落魄江湖的坎坷经历,充满了生不逢时的悲哀。
C.“十年落魄”,化用杜牧《遣怀》诗:“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取其流落失志之意。
D.“男儿未遇暗伤怀”一句承上启下,由客居境况的诉述转入内心情感的抒发,一个“暗”字,写出了作者的孤寂落寞,也写尽了人情的冷暖炎凉。
E. 最后三句是作者内心世的进一步展开,但作者并未直抒胸臆,而是巧妙地以对历史人物的回忆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无奈和悲观的人生态度。
【小题2】本曲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结合曲子内容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人月圆 山中书事
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注】①作者平生足迹曾遍及湘、鄂、皖、苏、浙等江南各省,做过路吏、扬州民务官、桐庐典史、昆山幕僚等卑微杂职。②诗眼:诗人的洞察力。
【小题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起首二句,总写兴亡盛衰的虚幻,气势阔大。诗人纵观古今,视通万里。
B.“诗眼倦天涯”,承前接后,“倦”字为后文写隐居生活埋下伏笔。
C.“孔林”三句,铺叙千古繁华如梦的事实,意在缓解“倦”情,宽慰己心。
D.下片写了山中隐居生活,既照应题目,又突出了隐居环境幽静古朴的特点。
E. 上片咏史,下片抒情。语言浅近质朴,含蓄蕴藉,其风格属于婉约一派。
【小题2】结合上片,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双调】折桂令·九日
(元)张可久①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②。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张可久:曾任典史等小吏,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仕途上很不得意,平生好遨游,足迹遍江南各地,晚年居杭州。此为张可久晚年之作。②苏轼曾有诗句,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小题1】对这首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首小令以重九游为话题,抒发了作者暮年的愁怀。作者有意设置一个跌宕片段,回忆起做官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传达出对功名未就、仕途失意的烦躁。
B.前三句,写诗人登髙时所见之景,此时,已逾古稀之年的他,早已厌倦官场的倾轧,望着南归的大雁,内心感到无限惆怅。
C.“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三句,诗人由写眼前景转为对昔日生活的回忆,这里用的是直接抒情的手法,凸显诗人此时的孤寂心境。
D.作者化用了苏轼的诗句,是因为诗人有感于眼前之景而发出的深沉感慨:人生易老,好景不常,游子不要留恋他乡。
E. 诗人由眼前实景写起,此时正值秋髙气爽,同时万物也开始萧疏。大雁南归,更易引发游子思乡,而秋景却最令游子泪下神伤,给人一种沧桑的感觉。
【小题2】本曲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作结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全曲作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双调]折桂令 九日
(元)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又称“重九”,即我国传统的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②张可久:曾任典史等小吏,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仕途上很不得意,平生好遨游,足迹遍江南各地,晚年居杭州。此为张可久晚年之作。
【小题1】对这首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两项
A.七、八两句,“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是诗人有感于眼前之景,有思于今非昔比的境况而发出的深沉感慨。
B.面对已凋谢的黄花,连蜂蝶都要发愁,作者感叹:人生易老,好景不常,游子不要留恋他乡。
C.前三句,写诗人登高时所见之景,“秋”“归雁”之意象传达出困倦游子对功名未就、仕途失意的烦躁。“强整乌纱”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
D.接下来,“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三句,写尽了自己现在所居官场宴客场景的繁华热闹,采用了实写的手法。
E. 综观全曲,一个“思”字贯穿全篇。语言清丽,对仗工整,清雅自然,具有典雅蕴藉之美,堪称元散曲中的精品。
【小题2】请结合全曲简要赏析作品末尾三句。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双调]折桂令•九日

[元]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又称“重九”,我国传统的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②张可久:曾任典史等小吏,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仕途上很不得意,平生好遨游,足迹踏遍江南各地,晚年居杭州。此为张可久晚年之作。③苏轼曾有诗句:“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悉。”
(1).对这首元曲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前三句,写作者登高时所见之景,“归雁”“秋”之意象传达出困倦游子对功名未就、仕途失意的烦躁。“强整乌纱”的动作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
B.“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三句,写尽了自己现在所居官场宴客场景的繁华热闹,采用了写实的手法。
C.“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是作者有感于眼前之景,面对已凋谢的黄花,连蜂蝶都要发愁,有思于今昔的境况而发出深沉感慨:人生易老,好景不长,游子不要留恋他乡。
D.七句和八句化用了古人诗句,由于添加了“西风白发”这一意象,因而在意境上更胜一筹;同时,对偶的句式,韵律和谐,也可以看出作者的匠心。
E.综观全曲,一个“思”字贯穿全篇。语言清丽,对仗工整,清雅自然,具有典雅蕴藉之美,堪称元曲中的精品。
(2).作品末尾三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表达情感颇具特色,请结合全曲进行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各题.
[黄钟]人月圆·春晚次韵
张可久
萋萋芳草春云乱,愁在夕阳中。短亭别酒,平湖画舫,垂柳骄驄。
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
(注)①次韵:按照原诗的韵和用的的次序来和诗。②驄:青白色的马。
【小题1】下列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A.此曲中能显示“别意”的事物有短亭、垂柳、别酒等,其中“短亭”指旧时城外五里处设置的送行饯别之所。
B.“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毫无虚写痕迹,落笔眼前实景,句式上连续叠用三个数量词,反复吟叹,荡气回肠。
C.“桃花吹尽” 三句正面抒发作者身处别地眼前的情景和感受,化用唐代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意境。
D.这首元曲结构上曲折别致,由眼前之景折入惜别回忆,由被啼鸟、风雨唤醒又转向眼前写实,意境上独具匠心。
【小题2】词曲紧扣一个“愁”字抒发情怀,试概括作者的“愁”包含的具体内容。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