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各题.
[黄钟]人月圆·春晚次韵
张可久
萋萋芳草春云乱,愁在夕阳中。短亭别酒,平湖画舫,垂柳骄驄。
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
(注)①次韵:按照原诗的韵和用的的次序来和诗。②驄:青白色的马。
【小题1】下列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A.此曲中能显示“别意”的事物有短亭、垂柳、别酒等,其中“短亭”指旧时城外五里处设置的送行饯别之所。
B.“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毫无虚写痕迹,落笔眼前实景,句式上连续叠用三个数量词,反复吟叹,荡气回肠。
C.“桃花吹尽” 三句正面抒发作者身处别地眼前的情景和感受,化用唐代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意境。
D.这首元曲结构上曲折别致,由眼前之景折入惜别回忆,由被啼鸟、风雨唤醒又转向眼前写实,意境上独具匠心。
【小题2】词曲紧扣一个“愁”字抒发情怀,试概括作者的“愁”包含的具体内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3-09 09:37: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双调折桂令•九日

元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又称“重九”,我国传统的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②张可久:曾任典史等小吏,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仕途上很不得意,平生好遨游,足迹踏遍江南各地,晚年居杭州。此为张可久晚年之作。③苏轼曾有诗句:“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悉。”
(1).对这首元曲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前三句,写作者登高时所见之景,“归雁”“秋”之意象传达出困倦游子对功名未就、仕途失意的烦躁。“强整乌纱”的动作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
B.“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三句,写尽了自己现在所居官场宴客场景的繁华热闹,采用了写实的手法。
C.“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是作者有感于眼前之景,面对已凋谢的黄花,连蜂蝶都要发愁,有思于今昔的境况而发出深沉感慨:人生易老,好景不长,游子不要留恋他乡。
D.七句和八句化用了古人诗句,由于添加了“西风白发”这一意象,因而在意境上更胜一筹;同时,对偶的句式,韵律和谐,也可以看出作者的匠心。
E.综观全曲,一个“思”字贯穿全篇。语言清丽,对仗工整,清雅自然,具有典雅蕴藉之美,堪称元曲中的精品。
(2).作品末尾三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表达情感颇具特色,请结合全曲进行简要赏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各题。

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

(元)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含,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注诗眼:诗人的洞察力。孔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投老:临老,到老。
【小题1】下面有关曲词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此曲上片咏史,下片抒怀,借感叹古今的兴亡盛衰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
B.起首两句在上下千载、纵橫万里的时空背景上,赞颂圣贤与英雄豪杰,感慨王朝兴衰、个人得失。
C.没有车马红尘的喧扰,读“万卷”书,饮“春水”茶,山中归宿宜人可慰,结尾感情由浓转淡。
D.张可久散曲以典雅清丽著名,此曲亦然,古今融汇,情景交融,语言华美绚烂,风格婉约。
【小题2】下面有关曲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思接千古,视通天涯,结构严谨,虚实结合,意境阔大,余韵耐人寻味。
B.首句总写兴亡盛衰的虚幻,再以“孔林”、“吴宫”、“楚庙”三句具体印证。
C.“茅舍”、“村家”、“山中”既照应题目,又突出了隐居环境幽古。
D.末尾紧扣“山中何事”的反问,描写诗人酿酒饮茶恬淡安宁的隐逸生活。
【小题3】诗眼是一首诗中起关键作用的一个字或一个词,用以表达诗人全篇的思想感情,是整首诗的精髓,有人认为本曲的诗眼是“兴亡”,也有人认为是“梦”,是“倦”,请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