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双调]折桂令•九日

[元]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又称“重九”,我国传统的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②张可久:曾任典史等小吏,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仕途上很不得意,平生好遨游,足迹踏遍江南各地,晚年居杭州。此为张可久晚年之作。③苏轼曾有诗句:“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悉。”
(1).对这首元曲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前三句,写作者登高时所见之景,“归雁”“秋”之意象传达出困倦游子对功名未就、仕途失意的烦躁。“强整乌纱”的动作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
B.“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三句,写尽了自己现在所居官场宴客场景的繁华热闹,采用了写实的手法。
C.“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是作者有感于眼前之景,面对已凋谢的黄花,连蜂蝶都要发愁,有思于今昔的境况而发出深沉感慨:人生易老,好景不长,游子不要留恋他乡。
D.七句和八句化用了古人诗句,由于添加了“西风白发”这一意象,因而在意境上更胜一筹;同时,对偶的句式,韵律和谐,也可以看出作者的匠心。
E.综观全曲,一个“思”字贯穿全篇。语言清丽,对仗工整,清雅自然,具有典雅蕴藉之美,堪称元曲中的精品。
(2).作品末尾三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表达情感颇具特色,请结合全曲进行简要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1-16 03:01: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双调】折桂令·九日
(元)张可久①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②。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张可久:曾任典史等小吏,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仕途上很不得意,平生好遨游,足迹遍江南各地,晚年居杭州。此为张可久晚年之作。②苏轼曾有诗句,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小题1】对这首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首小令以重九游为话题,抒发了作者暮年的愁怀。作者有意设置一个跌宕片段,回忆起做官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传达出对功名未就、仕途失意的烦躁。
B.前三句,写诗人登髙时所见之景,此时,已逾古稀之年的他,早已厌倦官场的倾轧,望着南归的大雁,内心感到无限惆怅。
C.“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三句,诗人由写眼前景转为对昔日生活的回忆,这里用的是直接抒情的手法,凸显诗人此时的孤寂心境。
D.作者化用了苏轼的诗句,是因为诗人有感于眼前之景而发出的深沉感慨:人生易老,好景不常,游子不要留恋他乡。
E. 诗人由眼前实景写起,此时正值秋髙气爽,同时万物也开始萧疏。大雁南归,更易引发游子思乡,而秋景却最令游子泪下神伤,给人一种沧桑的感觉。
【小题2】本曲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作结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全曲作简要赏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列小题
【中吕】卖花声·客况
张可久
十年落魄江滨客,几度雷轰荐福碑①,男儿未遇暗伤怀。忆淮阴年少,灭楚为帅,气昂昂汉坛三拜②。
【注】①雷轰荐福碑:范仲淹是守鄱阳(今属江西),穷书生张镐来投。荐福寺有唐书法家欧阳询所书碑刻,其拓本值千钱,范仲淹准备为张镐拓印千本出售,以作为张镐赶考资费。备好纸墨,将拓未拓,忽然夜间雷雨大作,将碑击碎。②"忆淮阴”三句: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信少年时家贫,曾受胯下之辱。后被刘邦登坛拜为大将,并辅佐灭楚兴汉。
【小题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元曲的标题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宫调、曲牌、题目。本曲中“中吕”是曲牌,“卖花声”是宫调,“客况”是题目。
B.此出前三句,抒发了一种“志不得伸”的感慨,同时含蓄地诉说了落魄江湖的坎坷经历,充满了生不逢时的悲哀。
C.“十年落魄”,化用杜牧《遣怀》诗:“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取其流落失志之意。
D.“男儿未遇暗伤怀”一句承上启下,由客居境况的诉述转入内心情感的抒发,一个“暗”字,写出了作者的孤寂落寞,也写尽了人情的冷暖炎凉。
E. 最后三句是作者内心世的进一步展开,但作者并未直抒胸臆,而是巧妙地以对历史人物的回忆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无奈和悲观的人生态度。
【小题2】本曲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结合曲子内容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