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关汉卿(1220-1300)
- + 王实甫(不详)
- 《西厢记》
- 马致远(约1251-1321)
- 雎景臣(不详)
- 张养浩(1270-1329)
- 郑光祖(不详)
- 张可久(约1270-1348)
- 乔吉(不详)
- 施耐庵(不详)
- 脱脱等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西厢记•长亭送别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小题1】下列对《一煞》一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了一幅深秋黄昏图,以萧瑟之景烘托了人物的离愁别绪。 |
B.一个“古”字,不但平添了许多苍凉况味,而且把别离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它包含着人物内心的许多“潜台词”。 |
C.“无人语”三字既道出了环境的寂静,更刻绘了莺莺“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的孤独感和无处可诉的痛苦心理。 |
D.“来时甚急,去后何迟”一句,直抒胸臆,表现莺莺留恋美景、留恋情人的情怀。 |
(旦云)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末云)小生这一云,白夺一个状元,正是“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旦云)君行别无所赠,口占一绝,为君送行:“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末云)小姐之意差矣,张珙更敢怜谁?谨赓一绝,以剖寸心:“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旦唱)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温。伯劳东云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A.在两人的对白中,张生对未来充满自信,莺莺更多的则是担忧。 |
B.莺莺口占绝句,希望张生不要以她为念,体现了对张生的体贴。 |
C.“红泪”“流血”“成灰”等词写出莺莺离别时内心的痛苦悲伤。 |
D.唱词运用引用、比喻、用典等手法,显得优美典雅、情韵悠长。 |
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杉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A.在结构相近的语句中,推出众多物象,读来颇有铺陈之美。 |
B.“兀的……”句的反复,突出了女主人公无比愁闷的心情。 |
C.大量叠词的运用,使崔莺莺的情感抒发显得更为热烈奔放。 |
D.用语生动活泼,充分体现了元杂剧语言“生活化”的特点。 |
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元]王实甫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 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 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
【小题1】全曲塑造了____________这一人物形象。【小题2】请赏析这首元曲的语言特色。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元·王实甫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
A.起句“自别后”点明了词曲的内容——离别相思之情,作者从与别情相关的遥山、远水、杨柳、桃花入手写景,为下面定下了感情基调。 |
B.“见杨柳……雨纷纷”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由远及近,写了杨柳、桃花、内阁、重门等展现出一副凄清冷落的景色,增强了寥廓冷落的感觉。 |
C.“怕黄昏”四句一口气连用四个连环句,其格调和谐美妙,深入事理,鞭辟入里地揭示出黄昏时节女主人孤独伤感的心情。 |
D.曲中用了较多的叠音词,使作品音响联结而成和谐的整体,增加了词曲的音韵之美,读来朗朗上口;又加倍的渲染了景色,表达了一种绝望之情,可谓情景交融。 |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A.“夕阳”一句,含情极深。日夕薄暮,本是当归之时,而今却挥袂远别,情何以堪! |
B.一个“古”字,不但平添了许多苍凉况味,而且把别离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它包含着人物内心的许多“潜台词”,也引发了读者丰富的联想。 |
C.“无人语”三字既道出了环境的寂静,更刻画了莺莺“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的孤独感和无处可诉的痛苦心理。 |
D.“来时”一句,直抒胸臆,表现莺莺留恋美景、留恋情人的情怀。 |
(旦云)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末云)小生这一去,白夺一个状元,正是“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旦云)君行别无所赠,口占一绝,为君送行:“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末云)小姐之意差矣,张珙更敢怜谁?谨赓绝,以制寸心:“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旦唱)[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A.在两人的对白中,张生对未来充满自信,莺莺更多的则是担忧。 |
B.莺莺口占绝句,希望张生“怜取眼前人”,以她为念。 |
C.“红泪”“流血”“成灰”等词与李商隐《无题》诗中“蜡炬成灰泪始干”表达的情感一致。 |
D.唱词运用引用、比喻、用典等手法,显得优美典雅、情韵悠长。 |
A.王实甫,名德信,元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主要作品有《西厢记》《丽春堂》 《破窑记》。 |
B.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清代散文家。他的作品的主要特色是注重细节,刻绘生动; 篇幅短小,言简意赅。 |
C.[正宫]宫调名之一。杂剧的每一折,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端正好][滚 绣球][叨叨令][脱布衫]等都是曲牌名。 |
D.莎士比亚,英国剧作家、诗人。作品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