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对《长亭送别》(一煞)一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A.“夕阳”一句,含情极深。日夕薄暮,本是当归之时,而今却挥袂远别,情何以堪!
B.一个“古”字,不但平添了许多苍凉况味,而且把别离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它包含着人物内心的许多“潜台词”,也引发了读者丰富的联想。
C.“无人语”三字既道出了环境的寂静,更刻画了莺莺“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的孤独感和无处可诉的痛苦心理。
D.“来时”一句,直抒胸臆,表现莺莺留恋美景、留恋情人的情怀。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1-25 07:55: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

(旦、末、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旦唱)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红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旦云你那知我的心里呵!(旦唱)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栖牺惶惶的寄。

(做到,见夫人科)(夫人云)张生和长老坐,小姐这壁坐,红娘将酒来。张生,你向前来,是自家亲眷,不要回避。俺今日将莺莺与你,到京师休辱末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末云)小生托夫人余荫,凭着胸中之才,视官如拾芥耳。(洁云)夫人主见不差,张生不是落后的人。(把酒了,坐)(旦长吁科)

(脱布衫)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

(小梁州)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

(幺篇)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夫人云)小姐把盏者!(红递酒,旦把盏长吁科,云)请吃酒!

(上小楼)合欢未已,离愁相继。想着俺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

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却原来此别离情更增十倍。

(幺篇)年少呵轻远别,情薄呵易弃掷。全不想腿儿相挨,脸儿相偎,手儿相携。你与俺崔相国做女婿,妻荣夫贵,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小题1】此则杂剧节选自《西厢记》,作者是元代的_________。
【小题2】(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三段唱词,莺莺唱了些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小题3】简析(幺篇)刻画了莺莺什么样的性格?
【小题4】赏析(端正好)这支曲子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其表达效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