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关汉卿(1220-1300)
- + 王实甫(不详)
- 《西厢记》
- 马致远(约1251-1321)
- 雎景臣(不详)
- 张养浩(1270-1329)
- 郑光祖(不详)
- 张可久(约1270-1348)
- 乔吉(不详)
- 施耐庵(不详)
- 脱脱等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自己默写《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完成小题。
【小题1】这支曲子用了哪些富有特征的意象?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感情?
【小题2】赏析曲中“染”、“醉”两字的妙处。
【小题1】这支曲子用了哪些富有特征的意象?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感情?
【小题2】赏析曲中“染”、“醉”两字的妙处。
阅读下面的曲词,然后回答问题。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小题1】这支曲子用了哪些富有特征的意象?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感情?
【小题2】“晓来谁染霜林醉”中的“染”历来为人称道,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小题1】这支曲子用了哪些富有特征的意象?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感情?
【小题2】“晓来谁染霜林醉”中的“染”历来为人称道,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鉴赏下面的曲词,完成下面的问题。
(一煞)
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简述“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一句的艺术表现力。
(一煞)
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简述“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一句的艺术表现力。
对《长亭送别》(节选)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红云)姐姐不曾吃早饭,饮一口儿汤水。(旦云)红娘,甚么汤水咽得下!
[快活三]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
[朝天子]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红云)姐姐不曾吃早饭,饮一口儿汤水。(旦云)红娘,甚么汤水咽得下!
[快活三]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
[朝天子]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A.“云”意思是道白,“旦”这里指正旦崔莺莺。“快活三”“朝天子”是曲牌名。 |
B.在长亭别筵上,美酒佳肴不如“土和泥”,反映了崔莺莺内心的痛苦和煎熬。 |
C.“相思泪”化用范仲淹的名句,典雅蕴藉;“这壁”“那壁”等口语活泼自然。 |
D.“蜗角虚名,蝇头虚利”,表现了崔莺莺清高自傲,看不上“虚名”“微利”。 |
下面对文章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脊轩志》围绕“百年老屋”的几度兴废,追忆昔日的读书生活和日常琐事,寄托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情怀念,并抒发了人亡物在的身世之感。 |
B.《长亭送别》中,作者选择秋天富有特征的景物组合意象,与人物的离愁别恨融合在一起,还运用比喻、对偶、叠词等手段,使感情表达含蓄而优雅。但和许多古典诗歌一样,《长亭送别》缺少人物的心理描写。 |
C.李密在向晋武帝上奏的《陈情表》中,既表达了对皇帝的感激之情,又申诉了终养祖母以尽孝道的决心。文章处处有根据,句句是实情,没有空洞之言,没有浮华之语,合情合理,感人之深。 |
D.《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描写了罗密欧在凯普莱特家的花园里与朱丽叶幽会的情景,莎士比亚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人物独白充满诗意,被公认为描写少男少女爱情的经典,广为传诵。 |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的一项是
A.《红楼梦》第23回的回目是“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西厢记》和《牡丹亭》是元杂剧的经典作品,作者是元代的两位剧作大家王实甫和汤显祖。 |
B.明代中叶,王慎中等人反对拟古主义“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提倡唐宋古文,因而被称为唐宋派,“唐宋派”文学成就最高的实是归有光。 |
C.王羲之是晋代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人。他的书法代表作是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 |
D.杜甫有诗句“王杨卢骆当时体”,“王杨卢骆”即指“初唐四杰”,其中“王”即是王勃,初唐著名诗人,《滕王阁序》是他的骈文代表作品。 |
下列关于课文内容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柳永,(?-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世称柳七、柳屯田。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所创慢词甚多,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传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
B.元代杂剧盛行,体例一般为一本四折一楔子。剧本由曲、白、科三部分构成,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王实甫是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马致远、白朴、关汉卿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
C.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家、诗人,一生成就卓著,其中《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被称为“四大悲剧”。 |
D.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互相唱和的赠言。 |
下列各选项有关文化常识表述中无误的一项是()
A.《西厢记》是王实甫的代表作。他与关汉卿、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
B.古人在对话或交流中,常使用尊称或谦称,以表示礼貌或谦虚,比如尊称有:“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中的“牛马走”、“少卿足下”中的“足下”。谦称有:“臣虽下愚”中的“下愚”。 |
C.《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一部诗意浓郁的爱情悲剧,他的重要悲剧还有《哈姆雷特》《麦克白》《威尼斯商人》。 |
D.后人将《楚辞》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诗经》和《楚辞》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风格流派的源头。 |
下列关于文学和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庄子,名周,春秋末期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他倡导精神超脱,主张屏除世俗名利,入于“逍遥”之境。 |
B.王实甫,名德信,字实甫,元代戏曲作家。他的作品有《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等,塑造了崔莺莺、红娘、窦娥等典型的妇女形象。 |
C.莎士比亚英国剧作家,诗人。他的四大悲剧包括《麦克白》、《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故事均取自英国的历史传说。 |
D.《兰亭集序》记录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士在兰亭举行的修禊诗会的事情,修禊是古人在农历三月初三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的一种游春活动,以此来祓除不祥和求福。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绪论,也称序言,是指著作前的概述部分,用于说明作者撰写著作的目的、过程、资料,并扼要地说明书中所阐述的观点或结论,使读者先得到一个总概念。 |
B.《项脊轩志》的作者归有光是清代著名的散文家,著作有《震川文集》等。他的散文素以平淡自然、不事雕琢见称,饱含着真挚的情感。 |
C.《长亭送别》选自王实甫创作的《西厢记》,《西厢记》曲词雅致,意境优美,被称为“杂剧之冠”,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戏剧作品之一。 |
D.《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第一篇,表达了庄子的人生态度,充分体现了庄子散文寓说理于寓言和重言中的特点,富有现实主义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