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关汉卿(1220-1300)
- + 王实甫(不详)
- 《西厢记》
- 马致远(约1251-1321)
- 雎景臣(不详)
- 张养浩(1270-1329)
- 郑光祖(不详)
- 张可久(约1270-1348)
- 乔吉(不详)
- 施耐庵(不详)
- 脱脱等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列课文选段,完成文后下列各问题。
(快活三)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
(朝天子)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籍,车儿投东,马儿向西,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知他今宵宿在那里?在梦也难寻觅。
(旦云)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末云)小生这一去白夺一个状元,正是“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旦云)君行别无所谓,口占一绝,为君送行:“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末云)小姐之意差矣,张珙更敢怜谁?谨赓一绝,以剖寸心:“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旦唱)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五煞)到京师服水土,趁程途节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
(四煞)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三煞)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归家若到罗帏里,昨宵个绣衾香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留恋你别无意,见据鞍上马,阁不住泪眼愁眉。
(二煞)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小题1】下列对各句中的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怕不待:难道不想
B. 虽然眼底人千里眼底:眼前
C. 趁程途节饮食趁程途:赶路
D. 最难调护,最要扶持扶持:给以帮助
【小题2】(小题2)下面对“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的修辞手法,说明正确的是()
A. 拟人比喻对偶
B. 拟人比喻对比
C. 比喻夸张对比
D. 比喻夸张对偶
【小题3】(小题3)下面对节选剧本的内容,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一折突出刻画了莺莺的叛逆性格,在她心目中,金榜题名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B. “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与老夫人的态度相同,反映了人物经过戏剧冲突之后性格的变化发展。
C. 莺莺的离愁别恨,是她对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悲哀和抗争,而不单单是“儿女情长”。
D. 莺莺的离愁别绪中闪耀着重爱情轻功名、反抗封建礼教的思想光辉,具有典型的社会意义。
【小题4】(小题4)下面对“一煞”有关内容的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以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面。
B. “无人语”不仅是写在寂寞的夕阳古道上听不到一点人说话的声音,而且也写出了莺莺欲语无人的悲伤。
C. “禾黍秋风听马嘶”是莺莺思念张生的幻觉,极写莺莺的悲伤,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点染气氛。
D. 这支曲子以景衬情,化情入景,生动展现了莺莺“离情渐远渐无穷”的心境。
(快活三)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
(朝天子)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籍,车儿投东,马儿向西,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知他今宵宿在那里?在梦也难寻觅。
(旦云)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末云)小生这一去白夺一个状元,正是“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旦云)君行别无所谓,口占一绝,为君送行:“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末云)小姐之意差矣,张珙更敢怜谁?谨赓一绝,以剖寸心:“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旦唱)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五煞)到京师服水土,趁程途节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
(四煞)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三煞)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归家若到罗帏里,昨宵个绣衾香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留恋你别无意,见据鞍上马,阁不住泪眼愁眉。
(二煞)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小题1】下列对各句中的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怕不待:难道不想
B. 虽然眼底人千里眼底:眼前
C. 趁程途节饮食趁程途:赶路
D. 最难调护,最要扶持扶持:给以帮助
【小题2】(小题2)下面对“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的修辞手法,说明正确的是()
A. 拟人比喻对偶
B. 拟人比喻对比
C. 比喻夸张对比
D. 比喻夸张对偶
【小题3】(小题3)下面对节选剧本的内容,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一折突出刻画了莺莺的叛逆性格,在她心目中,金榜题名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B. “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与老夫人的态度相同,反映了人物经过戏剧冲突之后性格的变化发展。
C. 莺莺的离愁别恨,是她对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悲哀和抗争,而不单单是“儿女情长”。
D. 莺莺的离愁别绪中闪耀着重爱情轻功名、反抗封建礼教的思想光辉,具有典型的社会意义。
【小题4】(小题4)下面对“一煞”有关内容的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以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面。
B. “无人语”不仅是写在寂寞的夕阳古道上听不到一点人说话的声音,而且也写出了莺莺欲语无人的悲伤。
C. “禾黍秋风听马嘶”是莺莺思念张生的幻觉,极写莺莺的悲伤,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点染气氛。
D. 这支曲子以景衬情,化情入景,生动展现了莺莺“离情渐远渐无穷”的心境。
对下面这段唱词的艺术手法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A.寓情于景。通过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渲染来衬托莺莺不尽悲戚、牵肠挂肚的感情潮汐。 |
B.寓情于景。通过对暮秋景色的描写来反映张生和莺莺两人内心的离愁别绪。 |
C.心理描写。描写女主人公被抛弃的内心痛苦。 |
D.心理描写。描写张生对莺莺的依依惜别的深情。 |
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侍萍是一个受侮辱、被迫害的旧中国劳动妇女,她善良、正直,备受屈辱,却又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刚强和自尊;历经生活的磨练,她变得理智、清醒,不再对人抱有幻想,但又有着宿命论的思想。 |
B.按照悲剧产生的原因可以把悲剧分为性格悲剧和命运悲剧两种,鲁侍萍的悲剧,是阶级压迫所造成的弱者的命运悲剧,哈姆雷特的悲剧更主要的是他犹豫、延宕的性格造成的。 |
C.小英子说她分不清“厚嘴唇的人”是好人还是坏人,这是她受感情的蒙蔽一时糊涂。“厚嘴唇的人”游手好闲,不劳而获,以偷窃为生,是一个贼,贼就是坏人,没有必要怜悯。 |
D.“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是崔莺莺的自问自答,在她心目中,经霜的树林是被她送别的眼泪染红的。一“染”一“醉”,沟通了景与情的关系,使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离愁,创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 |
下列各选项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A.王实甫的代表作是《西厢记》。他与关汉卿、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
B.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唐代散文作家。著有《震川文集》。 |
C.《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一部诗意浓郁的爱情悲剧,他的重要悲剧还有《哈姆雷特》、《麦克白》、《威尼斯商人》。 |
D.后人将《楚辞》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诗经》和《楚辞》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风格流派的源头。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元杂剧是中国古代戏曲的形式之一,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其主要角色称为正旦、正末。王实甫是著名的元杂剧作家之一,其代表作是《桃花扇》。 |
B.在《雷雨》中,周朴园、侍萍的次子周萍与长子鲁大海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这种冲突带有阶级矛盾的性质,具有不可调和性。 |
C.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剧作家,他的代表作《李尔王》《哈姆莱特》《麦克白》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并称为“四大悲剧”。 |
D.场景是小说的最小构成因素,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场景可以分为大场景、小场景,也可以分为公共场景和私人场景。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和《离骚》并称为“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楚辞体”打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 |
B.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为著作的前言。《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互相唱和的赠序。 |
C.王实甫是元代戏曲作家,代表作为《西厢记》。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个完整的故事,杂剧的每一折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 |
D.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他在散文创作方面有着极深的造诣,被后人誉为“明文第一”。清代姚鼐认为归有光是唐宋八大家与清代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 |
古诗鉴赏
鉴赏《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完成后面的题目。
(2)赏析曲中“染”、“醉”两字的妙处。
鉴赏《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完成后面的题目。
正宫·端正好 王实甫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1)这支曲子用了哪些富有特征的意象?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感情?(2)赏析曲中“染”、“醉”两字的妙处。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理解分析错误一项
A.作者把苏轼词中的“黄叶”改成“黄花”,这就与后面的红叶不重复,满地黄花配上满 树的红叶,更能表现秋色的凄凉。 |
B.是什么在一夜之间把这一片树林染红了呢?都是离别之人的伤心泪水!一个“染”字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创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意境。 |
C.运用对偶、排比、拟人、用典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物心理。 |
D.描绘五幅图画,揭示深秋时节特征,渲染萧瑟悲凉的气氛,衬托莺莺的离人伤感之情。 |
下列对课文《长亭送别》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全折可以分为四部分,它们分别是写赴长亭路上的场面、长亭饯别的场面、临别叮嘱的场面和分手后的场面。 |
B.这一折戏,有头有尾,有一相对完整的故事,有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
C.“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两句使客观景物带上了浓重的主观色彩,构成了一种“无我之境”。 |
D.张生在爱情方面和莺莺是一样的真挚,但在对待功名方面,却也还有些许留恋,这就使得莺莺对二人的前途有着深深的忧虑。 |
阅读下列课文选段,完成文后问题。
(快活三)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
(朝天子)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籍,车儿投东,马儿向西,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知他今宵宿在那里?在梦也难寻觅。
(旦云)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末云)小生这一去白夺一个状元,正是“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旦云)君行别无所谓,口占一绝,为君送行:“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末云)小姐之意差矣,张珙更敢怜谁?谨赓一绝,以剖寸心:“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旦唱)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五煞)到京师服水土,趁程途节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
(四煞)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三煞)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归家若到罗帏里,昨宵个绣衾香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留恋你别无意,见据鞍上马,阁不住泪眼愁眉。
(二煞)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小题1】下列对各句中的加点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小题2】下面对“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的修辞手法,说明正确的是 ( )
【小题3】下面对“二煞”至结尾的内容,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小题4】下面对“一煞”有关内容的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快活三)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
(朝天子)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籍,车儿投东,马儿向西,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知他今宵宿在那里?在梦也难寻觅。
(旦云)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末云)小生这一去白夺一个状元,正是“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旦云)君行别无所谓,口占一绝,为君送行:“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末云)小姐之意差矣,张珙更敢怜谁?谨赓一绝,以剖寸心:“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旦唱)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五煞)到京师服水土,趁程途节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
(四煞)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三煞)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归家若到罗帏里,昨宵个绣衾香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留恋你别无意,见据鞍上马,阁不住泪眼愁眉。
(二煞)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小题1】下列对各句中的加点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怕不待:难道不想 |
B.虽然眼底人千里|眼底:眼前 |
C.趁程途节饮食|趁程途:赶路 |
D.最难调护,最要扶持|扶持:给以帮助 |
A.拟人 比喻 对偶 |
B.拟人 比喻 对比 |
C.比喻 夸张 对比 |
D.比喻 夸张 对偶 |
A.这一折突出刻画了莺莺的叛逆性格,在她心目中,金榜题名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
B.“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与老夫人的态度相同,反映了人物经过戏剧冲突之后性格的变化发展。 |
C.莺莺的离愁别恨,是她对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悲哀和抗争,而不单单是“儿女情长”。 |
D.莺莺的离愁别绪中闪耀着重爱情轻功名、反抗封建礼教的思想光辉,具有典型的社会意义。 |
A.以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面。 |
B.“无人语”不仅是写在寂寞的夕阳古道上听不到一点人说话的声音,而且也写出了莺莺欲语无人的悲伤。 |
C.“禾黍秋风听马嘶”是莺莺思念张生的幻觉,极写莺莺的悲伤,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点染气氛。 |
D.这支曲子以景衬情,化情入景,生动展现了莺莺“离情渐远渐无穷”的心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