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江梅引

姜夔

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

湿红恨墨浅封题。宝筝空,无雁飞。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漂零客,泪满衣。

(注)①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之冬,正值园中腊梅绽放,词人见梅怀念远方的恋人,因作此词。②“歌罢”两句,用《楚辞》淮南小山赋春草之初,“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梅引”词牌名。“引”表示词的音律特点,意义、用法与《滕王阁序》“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中的“短引”相同。
B.“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三句,开篇点明主旨,词人感慨人间离别,又见梅花绽放,引发了他不尽的相思之情。
C.“湿红恨墨浅封题”,是说心中充满了离恨,相思的泪水打湿了红笺,冲淡了墨迹,默默将信封好,题字签押,情思低回。
D.“宝筝空,无雁飞”两句,写恋人曾弹奏宝筝,而今却无处可闻;那些和泪写成的相思,也因无鸿雁传递而难以排遣。
【小题2】本词在抒发感情时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这首词写景抒情,多在虚处,沉郁蕴藉,韵味无穷。请简要说明。
当前题号:2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赏析词句: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当前题号:3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举例说明本词中词人是借助什么艺术手法来抒发感慨的。
当前题号:4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下阕含有哪些对比?这些对比有什么作用?
当前题号:5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赏析词句: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当前题号:6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词前的序有何作用?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当前题号:7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淳熙丙申至日 至日:冬至这一天
B.荠麦弥望 弥望:踮脚凝望
C.解鞍少驻初程 少驻:稍作停留
D.清角吹寒 清角:凄清的号角声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予过维扬(维扬:指扬州。《尚书·禹贡》有“淮海维扬州”,后以“维扬”代“扬州”。)
B.淮左名都(淮左:淮水东面。方位以东方为左,扬州一带,在宋时属淮东,故称。)
C.自故马窥去后(江:这里指长江。)
D.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黍离》:《诗经·王风》中的篇名,是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对饱受战争之苦的百姓的同情。)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齐天乐

姜夔

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注)①此词小序中云:“丙辰岁,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父约予同赋,以授歌者。”②庾郎:南北朝诗人庚信,曾作《愁赋》。③铜铺:铜制的铺首,装在门上能衔门环。④屏山:屏风上画有远山,故称屏山。⑤豳诗:指《诗经·豳风》中的《七月》篇:“七月在野,八月在字,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次句写蟋蟀声,凄切细碎而以“私语”比拟,生动贴切,带有浓厚的人生悲伤色彩,又和上句的吟赋声自然融合。
B.“候馆迎秋,离宫吊月”两句,将空间和人事推得更远更广,说明无论是不幸的宫中后妃、宫娥,还是流离的谪臣迁客,都要悲秋吊月,闻虫鸣而伤心。
C.“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两句,写小儿女呼灯捕捉蟋蟀的乐趣,其妙用在于以乐写苦,以童年的无忧无虑反衬现实的愁苦忧伤。
D.这首词以蟋蟀的鸣声为线索,把庾信、自己、思妇、游子、儿女等不相干的人巧妙地组织到一起,体现了羁旅之愁、家国之恨这些普遍的时代感受。
【小题2】《词综偶评》中说:“白石此词今古摹声之绝篇也。”本词作者摹写了哪些声音?有怎样的作用?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