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词多义
③之
哀吾生须臾 助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扣舷而歌音节助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倚歌而和之  代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惟江上清风    结构助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而
羽化登仙  连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扣舷歌之  连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襟危坐问客曰    连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顺流东也  连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侣鱼虾友麋鹿 连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逝者如斯,未尝往也 连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耳得之为声 连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乎
浩浩如冯虚御风    助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语气助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不可骤得    语气助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与枕藉舟中 介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③月明星稀,乌鹊飞④击空明兮溯流光⑤顺流而也⑥幽壑之潜蛟⑦江陵⑧鱼虾而麋鹿⑨襟危坐而问客曰
A.①⑤⑦/②③/④/⑥/⑧/⑨
B.①③/②④/⑥⑦/⑤/⑨/⑧
C.①③/②⑤⑦/④/⑥/⑧/⑨
D.①③⑤/②/④/⑧/⑥⑨/⑦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这是从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
B.一曲洞箫,凄切婉转,其悲切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文章也因之波澜起伏,文气一振。
C.第3段主人以“何为其然也”设问,客人以史实作答,客人的回答表现了一种浪漫主义思想,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的思想中积极进取的一面。
D.第4段苏轼针对客人的人生无常的感慨而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实则也是宽慰自己。这里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课文第3~5自然段,完成问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2)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3)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小题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C.主人以“何为其然也”设问,客人以赤壁的历史古迹作答,客人的回答表现了一种浪漫主义思想,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一面。
D.选文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小题2】苏轼针对客人的回答,阐述了什么道理?流露出怎样的心情?
【小题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愀然: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危坐:___________________
③缪:___________________
④酾酒:___________________
⑤骤得:___________________
⑥遗响:___________________
⑦盈虚:___________________盈,___________________虚,___________________
⑧造物者:___________________
⑨无尽藏:___________________
⑩适:___________________
⑪狼籍:___________________
⑫枕籍:___________________
⑬既白: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节选自《赤壁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项是(   )
A.山川相缪,乎苍苍   郁:茂盛的样子
B.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酾酒:薄酒
C.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挟:带着
D.盈虚者如彼,而莫消长也 卒:终究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正襟危坐问客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B.知不可骤得 其闻道也固先
C.惟江上清风 则凡数州土壤
D.客亦知夫水月 日其徒上高山
【小题3】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面对滔滔江水,文中的“客”想到曹操这样的英雄人物也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发出了人生短促无常的慨叹,这其实也可以看作苏轼借客之口流露出的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
B.在作者看来,无论宇宙还是人生,变与不变都是相对的,因此,对人来说,不必“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而应当抓紧时间、积极进取、力争创下惊世伟业。
C.“客亦知夫水与月乎”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紧扣上文的“水”与“月”,以客答的方式,展开了富有哲理的议论,展示了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D.作者认为,人对自然万物非但不必“羡其无穷”反倒要使无穷的自然万物为“吾生”所享,从中得到乐趣,这表现了作者高雅的精神追求。
【小题4】把文中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赤壁赋》《登泰山记》都是古代写景抒情的名篇,在景与情关系的处理上两文各具特色。请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6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兰亭集序》与《赤壁赋》都是按作者的感情变化构思行文的,但同中有异。试根据文本内容加以分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 斗牛:______________
(2)白露横江     白露:______________
(3)凌万顷之茫然 茫然:______________
(4)望美人兮天一方 美人: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8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A.这段文字描绘了农历十六日的黄州赤壁,清风、明月、大江、白露共同构成了一幅优美的月夜大江图。
B.“纵一苇之所如”的“纵”为“任凭”之意,流露了作者内心无拘无束的自由感。
C.“凌万顷之茫然”的“凌”既是对船行的客观描述,也表现了作者当时超脱的心境。
D.道教飞升成仙的“羽化”,苏轼用“羽化”委婉表达了谪居黄州的自己对归隐求仙的渴望。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赤壁赋》客为什么面对明月清风、良宵美景却奏出充满悲哀的音乐?
当前题号:10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