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陈公弼传
苏 轼
公
讳希亮,字公弼。天圣八年
进士第。始为长沙县。
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通权贵人,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公捕置诸法,一县大耸。
去为雩都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叩头出血愿自新公戒而舍之。巫觋岁敛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公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馀家。
盗起,知房州。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公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夜部勒,声振山南。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而殿侍雷甲以兵百馀人,逐盗至竹山,甲不能戢士,所至为暴。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士皆植立如偶人,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死,曰:“初不知公官军也。”吏士请斩甲以徇。公不可,独治为暴者十馀人,使甲以捕盗自赎。
淮南饥,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守王正民不任职,正民坐免。诏公乘传往代之。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凡十三万石,谓之折役米。
米翔贵,民益饥。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诏复以正民为鄂州。
徙知庐州。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馀不反者数百人于庐,士方自疑不安。一日,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公笑曰:“此必醉耳。”贷而流之,尽以其馀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为京西转运使。石塘河役兵叛,其首周元,震动汝洛间。公闻之,即日轻骑出按。斩元以徇,其馀悉遣赴役如初。未几,
致仕卒,享年六十四。其人仁恕,故严而不残。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去为雩都/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叩头出血/愿自新/公戒而舍之 |
B.去为雩都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叩头出血/愿自新/公戒而舍之 |
C.去为雩都/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叩头出血/愿自新/公戒而舍之 |
D.去为雩都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叩头出血/愿自新/公戒而舍之 |
【小题2】下列对原文加点词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讳,加在已故君主、尊长的名字前,表示尊敬。我国古代有“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说法。 |
B.进上第,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是古代对科举会试及第者的称呼。 |
C.视事,官吏就职治事,例如《后汉书·张衡传》中“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
D.致仕,交还官职,即辞去官职。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指官员辞职归家。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公弼敢于破除弊习。在雩都,他禁止百姓“春斋”祭祀,拆毁不合礼制的祠堂几百个,勒令巫师成为农民,成效显著。 |
B.陈公弼为官严而不残。在房州,雷甲管兵不力,士兵为非作歹,陈公弼仅仅处置了为暴者,而让雷甲“自赎”。 |
C.陈公弼办事公平有度。在淮南时,安抚和转运使都说寿春太守王正民不尽职,而陈公弼到任后,为其正名。 |
D.陈公弼待人仁厚宽容。在庐州,宽恕了喝醉酒进入公府房屋将要做不利之事的人,只将其流放。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通权贵人,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
(2)米翔贵,民益饥。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