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窦瑗,字世珍,辽西辽阳人。自言本扶风平陵人,汉大将军窦武之曾孙崇为辽西太守,子孙遂家焉。曾祖堪,慕容氏渔阳太守。祖表,冯文通成周太守,入国。父冏,举秀才,早卒。普泰初,瑗启以身阶级为父请赠,诏赠征虏将军、平州刺史。

瑗年十七,便荷帙从师。游学十载,始为御史。转奉朝请兼太常博士拜大将军太原王尔朱荣官因是为荣所知遂表留瑗为北道大行台左丞以军功赐爵阳洛男除员外散骑常侍瑗以拜荣官,赏新昌男。因从荣东讨葛荣,事平,封容城县开国伯,食邑五百户。后除征虏将军、通直散骑常侍,仍左丞。瑗乞以容城伯让兄叔珍,诏听以新昌男转授之,叔珍由是位至太山太守。

尔朱世隆等立长广王晔为主,南赴洛阳。至东郭外,世隆等遣瑗奏废之。瑗执鞭独入禁内,曰:“天人之望,皆在广陵王恭,愿行尧舜之事。”晔遂禅焉。由是除征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敷奏侃然,前废帝甚重之。出帝时,为廷尉卿。及释奠开讲,瑗与散骑常侍温子升、给事黄门侍郎魏季景、通直散骑常侍李业兴,并为摘句。天平中,除镇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寻除广宗太守,治有清白之称。广宗民情凶戾,前后累政咸见告讼。惟瑗一人,终始全洁。转中山太守,加征东将军。声誉甚美,为吏民所怀。及齐献武王班令州郡,诫约牧守令长,称瑗政绩,以为劝厉焉。后授平州刺史。在州政如治郡。又为齐献武王丞相府右长史。瑗无军府断割之才,不甚称职。又行晋州事。

除大宗正卿,寻加卫将军。宗室以其寒士,相与轻之。瑗案法推治,无所顾避,甚见仇疾。虽通显,贫窘如初,清尚之操,为时所重。领本州大中正,以本官兼廷尉卿,卒官。赠本将军、太仆卿、济州刺史,谥曰明。

(节选自《魏书•列传第七十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转奉朝请/兼太常博士/拜大将军太原王/尔朱荣官/因是为荣所知/遂表留瑗为北道大行台左丞/以军功赐爵阳洛男/除员外散骑常侍/
B.转奉朝请/兼太常博士/拜大将军/太原王尔朱荣官/因是为荣所知/遂表留瑗为北道大行台左丞/以军功赐爵阳洛男/除员外散骑常侍/
C.转奉朝请兼太常博士/拜大将军/太原王尔朱荣/官因是为荣所知/遂表留瑗为北道大行台/左丞以军功赐爵阳洛男/除员外散骑常侍/
D.转奉朝请/兼太常博士/拜大将军太原王尔/朱荣官/因是为荣所知/遂表留瑗为北道大行台左丞/以军功赐爵阳洛男/除员外散骑常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才,别称茂才,本指才之秀者,汉时与孝廉并为举士科名。隋唐以后称考入府、州、县学生员为秀才
B.荷帙,犹言负笈,背着书籍,游学在外;帙,包书画的布套;笈,装书的箱子,二者均代指书籍。
C.食邑,即采邑,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含其上劳动者),唐宋为荣誉性加衔。
D.奏,古代臣子向君主进言的陈述性文书,一般用于大臣对政事有所陈述、批评、建议及弹劾某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窦瑗讲究孝悌。他上书以自身地位请求为父亲追封爵位,请求将自己的爵位让给兄长窦叔珍。
B.窦瑗清正廉洁。他家道中落沦为寒士,入仕后官运通显,但贫窘如初,清尚之操,为时所重。
C.窦瑗刚正不阿。他不为宗室成员的轻视所动,严格依法惩治违法犯罪的人,无所顾虑与避忌。
D.窦瑗富有才干。他年轻时游学十年,后任太山太守和中山太守,治绩卓著,深受皇帝官民感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普泰初,瑗启以身阶级为父请赠,诏赠征虏将军、平州刺史。
(2)晔遂禅焉。由是除征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敷奏侃然,前废帝甚重之。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崔楷,字季则。美风望,性刚梗,有当世干具。释褐奉朝请、广平王元怀文学。正始中,以王国官非其人,多被刑戮,惟楷与杨昱以数谏获免。后为尚书左主客郎中、左中郎将。楷性严烈,能摧挫豪强,故时人称之。于时冀、定教州,频遭水害。楷上疏日:顷东北数州,频年淫雨,长河激浪,泛滥为灾。户无担石之储,家有蒙藿之色。臣既乡居水际,目睹荒残,夙宵不寐,言念皇家,愚诚开款,实希效力。使数州士女,无废耕桑之业;圣世洪恩,有赈饥荒之士。臣之至诚,申于今日。”诏曰:“频年水旱为患黎民阻饥静言念之昃不遑食鉴此事条深协在虑但计画功广非朝夕可合宜付外量闻。”事遂施行。楷用功未就,诏还追罢。久之,京兆王继为大将军西讨,引楷为司马。后葛荣转盛,诸将拒击,并皆失利。孝昌初,加楷持节、散骑常侍,寻转军司。未几,分定相二州四郡置殷州,以楷为刺史,加后将军。葛荣自破章武、广阳二王之后,锋不可当。初,楷将之州,人咸劝留家口,单身述职。楷日:“如一身独往,将士又谁肯为人固志也?”遂合家赴州。三年春,贼势已逼,或劝减小弱以避之。楷曰:“ 国家岂不知城小力弱也,置吾死地,今吾死耳!一朝送免儿女,将谓吾心不固。亏忠全爱,臧获耻之,况吾荷国重寄也!”州既新立,了无御备之具。及贼来攻,楷率力抗拒,强弱势悬,每勒兵士抚厉之,莫不争奋,咸称:“崔公尚不惜百口,吾等何爱一身!”速战半旬,死者相枕。力竭城陷,楷执节不屈,贼遂害之,时年五十一。长子士元举茂才,假征虏将军、防域都督,随楷之州,州陷,亦战殁。楷兄弟父子,并死王事,朝野伤叹焉。永熙中,又特赠侍中、仪同三司、冀州刺史。

(选自《魏书.崔楷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频年水旱/为患黎民/阻饥静言/念之昃不遑食/鉴此事条/深协在虑/但计画功广/非朝夕可合/宜付外量闻
B.频年水旱/为患黎民/阻饥静言念之/昃不遑食/鉴此事条/深协在虑/但计画功广/非朝夕可合/宜付外量闻
C.频年水旱为患/黎民阻饥/静言念之昃/不遑食鉴/此事条深/协在虑但/计画功广/非朝夕可合/宜付外量闻
D.频年水旱为患/黎民阻饥/静言念之/昃不遑食/鉴此事条/深协在虑/但计画功广/非朝夕可合/宜付外量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褐:脱去平民衣服。喻始任官职。如《周书·李基传》:”释褐员外散骑常侍。”
B.刺史:古代官名,始设于西汉。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后沿为地方官职名称。
C.茂才:即秀才。汉时开始与孝廉并为举士的科名,西汉时避汉武帝讳改称"茂才”。
D.仪同三司:汉称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仪同三司”谓非三司而仪制同于三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楷性情耿直,严肃刚烈。任广平王元怀文学期间,王国官员大都因不称职而受惩处,只有他与杨昱因多次进谏而获免。后来又因打击豪强而受到人们称赞。
B.崔楷关心民生,为国分忧。冀定数州频繁遭受水害,他上疏表达对百姓贫困生活的担忧,并表示愿意竭尽忠诚为朝廷效力。可惜事情未完成就被朝廷召回。
C.崔楷勇于担当,不谋私利。当初任殷州刺史时,人们劝他留下家人单身赴任,他认为这会动摇军心,带领全家赴州:后有人劝他放弃小弱城池,他不为所动。
D.崔楷英勇无畏,以身殉国。敌人来攻,他竭力抵抗,士兵在他的激励下也奋力作战,但因实力悬殊,经过五天激战后州城陷落。崔楷被俘,英勇不屈,遭到杀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亏忠全爱,臧获耻之,况吾荷国重寄也!
(2)楷兄弟父子,并死王事,朝野伤叹焉。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崔逞,字叔祖,清河人也,魏中尉琰之六世孙。曾祖谅,晋中书令。祖遇,仕后赵,为特进。父瑜,黄门郎。逞少好学有文才遭乱孤贫躬耕于野而讲诵不废郡举上计掾补著作郎撰《燕记》司马昌明以逞为清河、平原二郡太守。为翟辽所虏,授以中书令。后燕慕容垂灭翟钊,以为秘书监。慕容宝东走和龙,为留台吏部尚书。及慕容驎立,逞携妻子亡归太祖。张衮先称美逞,及见,礼遇甚重。拜为尚书,任以政事,录三十六,别给吏属,居门下。寻除御史中丞。太祖攻中山未克,六军乏粮,民多匿谷,问群臣以取粟方略。逞曰:“取椹[注]可以助粮。故飞鸮食椹而改音,《诗》称其事。”太祖虽衔其侮慢,然兵既须食,乃听以椹当租。逞又曰:“可使军人及时自取,过时则落尽。”太祖怒日:“内贼未平,兵人安可解甲仗入林野而收椹乎?是何言欤!”以中山未拔,故不加罪。天兴初,后秦姚兴侵东晋司马德宗襄阳戍,戍将郗恢驰使乞师于常山王拓跋遵,遵以闻。太祖诏逞与张衮为遵书以答。初,恢与遵书云“贤兄虎步中原”,太祖以言悖君臣之体,敕逞、衮亦贬其主号以报之。逞、衮乃云“贵主”。太祖怒日:“使汝贬其主以答,乃称贵主,何若贤兄也!”遂赐死。后司马德宗荆州刺史司马休之等数十人为桓玄所逐,皆将来奔,至陈留南,分为二辈,一奔长安,一归广固。太祖初闻休之等降,大悦,后怪其不至,诏兖州寻访。获其从者,问故,皆曰:“国家威声远被,是以休之等咸欲归,及闻崔逞被杀,故奔二处。”太祖深悔之。自是士人有过者,多见优容。

(节选自《魏书·崔逞传》)

[注]椹:桑椹,又作桑葚,桑树的成熟果实,可食。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逞少好学/有文才/遭乱/孤贫/躬耕于野而讲诵/不废郡/举上计掾/补著作郎/撰《燕记》/
B.逞少好学/有文才/遭乱孤/贫躬耕于野/而讲诵不废/郡举上计掾/补著作郎/撰《燕记》/
C.逞少好学/有文才/遭乱/孤贫/躬耕于野/而讲诵不废/郡举上计掾/补著作郎/撰《燕记》/
D.逞少好学/有文才/遭乱孤/贫躬耕于野而讲诵/不废郡/举上计掾/补著作郎/撰《燕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郡,我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区域,周制县大郡小,秦统一六国后,郡大县小。
B.曹,古代官吏分科办事的官署或部门,如唐代各州有兵曹、法曹、户曹等。
C.省,本指王宫禁署,后为官署名称,如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等。
D.阙,原指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台,后专指帝王所居之处或朝廷。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逞出身名门,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仕宦之族,先辈曾在魏、晋、后赵等朝任职;他入仕后受到多人器重,多次担任要职。
B.崔逞投奔太祖,起初颇受赏识。慕容驎即位后,崔逞带着妻儿投奔北魏太祖,张衮美言举荐,厚礼相待,并对他委以重任。
C.崔逞侍奉太祖,所为屡不称旨。攻打中山时,他建议让士兵及时采椹当粮,引起太祖不满;后来太祖命他和张衮回击郗恢的不当措辞,二人的回复不合旨意。
D.崔逞后被赐死,影响士人来奔。东晋司马休之等人因听说崔逞被杀而改变初衷,另投他处,太祖深有悔意,从此有过失的士人多被宽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虽衔其侮慢,然兵既须食,乃听以椹当租。
(2)使汝贬其主以答,乃称贵主,何若贤兄也!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任城王元云,年五岁,恭宗崩,号哭不绝声。世祖闻之而呼,抱之泣曰:“汝何知而有成人之意也!”显祖时拜都督中外诸军事中都坐大官听理民讼甚收时誉延兴中显祖集群僚欲禅位于京兆王子推王公卿士,莫敢先言。云进曰:“陛下方隆太平,临覆四海,岂得上违宗庙,下弃兆民。父子相传,其来久矣。皇魏之兴,未之有革。皇储正统,圣德夙章。陛下必欲割捐尘务,颐神清旷者,冢副之寄,宜绍宝历。若欲舍储,轻移宸极,恐非先圣之意,骇动人情。又,天下是祖宗之天下,而陛下辄改神器,上乖七庙之灵,下长奸乱之道,此是祸福所由,愿深思慎之。”太尉源贺又进曰:“陛下今欲外选诸王而禅位于皇叔者,臣恐春秋蒸尝,昭穆有乱,脱万世之后,必有逆飨之讥,深愿思任城之言。”东阳公元丕等进曰:“皇太子虽圣德夙彰,然实冲幼。陛下富于春秋,始览机政,不以万物为意,其若宗庙何!其若亿兆何!”显祖曰:“储宫正统,受终文祖,群公相之,有何不可?”于是传位于高祖。

云以太妃盖氏,表求解任,显祖不许。云悲号动疾,乃许之。性善抚绥,得徐方之心,为百姓所追恋,送遗钱货,一无所受。显祖闻而嘉之。复拜侍中、中都大官,赐帛千匹、羊千口。云留心政事,甚得下情,于是合州请户输绢五尺、粟五升以报云恩。高祖嘉之,迁使持节、都督陕西诸军事、征南大将军、长安镇都大将、雍州刺史。云廉谨自修,留心庶狱,挫抑豪强,群盗息止,州民颂之者千有余人。文明太后嘉之,赐帛千匹。太和五年,薨于州。遗令薄葬,勿受賵禭。诸子奉遵其旨。丧至京师,车驾亲临,哭之哀恸,赠以本官,谥曰康。陪葬云中之金陵。

(选自《魏书·元云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显祖时/拜都督/中外诸军事/中都坐大官/听理民讼/甚收时誉/延兴中/显祖集群僚/欲禅位于京兆王子推/
B.显祖时/拜都督中外诸军事中/都坐大官/听理民讼/甚收时誉/延兴中/显祖集群僚/欲禅位于京兆王子推/
C.显祖时/拜都督中外诸军事/中都坐大官/听理民讼/甚收时誉/延兴中/显祖集群僚/欲禅位于京兆王子推/
D.显祖时/拜都督中外诸军事/中都坐大官/听理民讼/甚收时誉/延兴中/显祖集/群僚欲禅位于京兆王子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七庙,本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后泛指帝王的宗庙,并以“七庙”为王朝的代称。
B.禅位,即禅让制,是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禅位分为“外禅”和“内禅”,本处是“外禅”。
C.蒸尝,本指秋冬二祭,在这里是指国家祭祀。后来也用来也泛指族人聚餐。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云历任多职,为官清廉。他曾担任中军大都督、长安镇都大将、雍州刺史等多个重要职位,清正廉洁,临时留下遗言,要求实行薄葬。
B.元云勇于劝谏,忠心耿耿。在显祖集群臣想要传授帝位给京兆王子推的时候,元云陈述这样做的危害,直言劝谏显祖谨慎对待此事。
C.元云为官一方,深得民心。他为官期间受理民众诉讼,善于安抚百姓,做了很多有益于百姓的事情,深得百姓的赞誉和拥戴。
D.元云公私分明,特别注重感情。元云因太妃盖氏逝世,上奏请求解除职务,皇上刚开始不准许,在看到元云号哭引起疾病发作才答应其请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陛下富于春秋,始览机政,不以万物为意,其若宗庙何!其若亿兆何!
(2)丧至京师,车驾亲临,哭之哀恸,赠以本官,谥日康。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蒲,玄则,河内修武人,本名谟,后改为蒲。汉太尉延之后。父攀,慕容垂御史中丞、兵部尚书,以清方称。蒲少有父风,颇涉文史,以端谨见知,为慕容宝阳平、河间二郡太守,尚书左丞。太祖定中山,宝之官司叙用者,多降品秩。既素闻蒲名,仍为尚书左丞。天兴中,以蒲清谨方正,迁东部大人。后拜太中大夫。太宗即位,为内都大官,赐爵泰昌子,参决庶狱,私谒不行,号为公正。

泰常初,丁零翟猛雀驱逼吏民入白涧山,谋为大逆。诏蒲与冀州刺史长孙道生等往讨。道生等以大兵击之,蒲曰:“良民所以从猛雀者,非乐乱而为,皆逼凶威,强服之耳。今若直以大军临之吏民虽欲返善其道无由又惧诛夷必并势而距官军然后入山恃阻诳惑愚民其变未易图也。不如先遣使喻之,使民不与猛雀同谋者无坐,则民必喜而俱降矣。”道生甚以为然,具以奏闻。太宗诏蒲军前慰喻。乃下数千家,还其本属,蒲皆安集之。猛雀与亲党百余人奔逃。蒲与道生等追斩猛雀首,送京师。

后刘裕寇窃河表,以蒲为南中郎将、南蛮校尉,隶平南大将军长孙嵩往御之。裕入长安,乃还。后改为寿张子,与安平公叔孙建将兵自平原东渡,徇下刘义符青兗诸郡。诏加陈兵将军、济州刺史。又与建攻青州,不克而还。

世祖即位,以蒲清贫,妻子衣食不给,乃出为相州刺史。扶弱抑强,进善黜恶,教化大行。始光三年卒于州,年七十二。吏民痛惜之。蒲在谋臣之列,屡出为将,朝廷清论,常为称首。赠平东将军、广平公,谥曰文恭。

(选自《魏书·张蒲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若直以大军临之/吏民虽欲返善/其道无由/又惧诛/夷必并势而距官军/然后入山恃阻/诳惑愚民/
B.今若直以大军临之/吏民虽欲返善/其道无由/又惧诛夷/必并势而距官军/然后入山恃阻/诳惑愚民/
C.今若直以大军临之吏民/虽欲返善/其道无由/又惧诛夷/必并势而距官军/然后入山恃阻/诳惑愚民/
D.今若直以大军临之吏民/虽欲返善/其道无由/又惧诛/夷必并势而距官军/然后入山恃阻/诳惑愚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对名的解释或补充,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因此又称作“表字”。
B.拜,授予官职。古代表示官职任命的词语还有除、举、封等,表示官职提升的词语还有擢、拔等。
C.大夫,官职名,古代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等,大夫又分为上、中、下三级。
D.泰常,年号,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新皇帝登基常常创立新的年号,称作“建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蒲颇有声名,屡获任用。太祖平定中山之后,早就听说了张蒲的名声,仍旧任命他为尚书左丞,太宗即位后也任用了他。
B.张蒲出谋献策,平定了翟猛雀叛乱。张蒲认为百姓跟从翟猛雀是被威胁逼迫的,于是向皇上报告请求采用安抚之策并被采纳。
C.张蒲多次带兵作战。张蒲曾跟随平南大将军长孙嵩抵御刘裕,还与安平公叔孙建率领军队攻下刘义符的青、兖各郡。
D.张蒲治理有方。张蒲出任相州刺史时,扶弱抑强,选拔任用贤人罢黜奸恶,他的去世让吏民痛心惋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如先遣使喻之,使民不与猛雀同谋者无坐,则民必喜而俱降矣。
(2)蒲在谋臣之列,屡出为将,朝廷清论,常为称首。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曹洪字子廉,太祖从弟也。太祖起义兵讨董卓,至荥阳。为卓将徐荣所败。太祖失马,贼追甚急,洪下,以马授太祖,太祖辞让,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遂步从到汴水,水深不得渡,洪循水得船,与太祖俱济,还奔谯。扬州刺史陈温素与洪善,洪将家兵千馀人,就温募兵,得庐江上甲二千人,东到丹杨复得数千人,与太祖会龙亢。太祖征徐州,张邈举兖州叛迎吕布。时大饥荒,洪将兵在前,先据东平、范,聚粮谷以继军。太祖讨邈、布于濮阳,布破走,遂据东阿,转击济阴、山阳、中牟、阳武、京、密十馀县,皆拔之。以前后功拜鹰扬校尉,扬武中郎将。天子都许,拜洪谏议大夫。别征刘表,破表别将于舞阳、阴叶、堵阳、博望,有功,迁厉锋将军,封国明亭侯。文帝即位,为卫将军,迁骠骑将军,进封野王侯,益邑千户,并前二千一百户,位特进;后徙封都阳侯。

始,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狱当死。群臣并救莫能得。卞太后谓郭后曰:“令曹洪今日死,吾明日敕帝废后矣。”于是泣涕屡请,乃得免官削爵土。洪先帝功臣,时人多为觖望。明帝即位,拜后将军更封乐城侯邑千户位特进复拜骠骑将军太和六年薨。

(选自《魏书•曹洪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拜后将军/更封乐城/侯邑千户/位特进/复拜骠骑将军/太和六年薨
B.拜后将军/更封乐城侯/邑千户/位特进/复拜骠骑将军/太和六年薨
C.拜后将军/更封乐城侯/邑千户/位特进复/拜骠骑将军/太和六年薨
D.拜后将军/更封乐城/侯邑千户/位特进复/拜骠骑将军/太和六年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弟,同族的伯伯或叔叔的儿子中年纪比自己小的人,即堂弟。
B.迁,和文中的“拜”都与官职的变动、授予有关; “迁”意同“谪”。
C.文帝,后人写史,一般用谥号或庙号称帝王;“文帝”中的“文”即谥号。
D.薨,古代用来称诸侯之死,后世也用来称有封爵的大官之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洪识人且识大体。在曹操失去马的时候,他主动 把自己的马让给曹操骑,自己步行跟随;预知曹操日后必定显达,自己就有了升迁机会;让马一事,极尽阿谀奉承之意。
B.曹洪善于利用人脉办事。他带着自己一千多家兵,在扬州刺史陈温那里以及丹杨招募到几千兵士,为曹操暂时解决了兵源不足的问题。
C.曹洪屡建奇功,多次升迁。他因征吕布等有功被授予鹰扬校尉,又升迁为扬武中郎将;迁都许昌,又被授予谏议大夫;征讨刘表有功,迁为厉锋将军,封国明亭侯。
D.曹洪家富裕却本性吝啬。文帝年少时向他借钱而不得,常常恨他,借曹洪门客犯法之事处他以死罪。群臣苦求但没有效果。多亏卞太后相救,曹洪才得以免死。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太祖起义兵讨董卓,至荥阳。为卓将徐荣所败。
(2)遂步从到汴水,水深不得渡,洪循水得船,与太祖俱济,还奔樵。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楚之,字德秀,晋宣帝弟太常馗之八世孙。父荣期,晋益州刺史,为其参军杨承祖所杀。楚之时年十七,送父丧还丹杨。会刘裕诛夷司马氏,叔父宣期、兄贞之并遇害。楚之乃逃,匿诸沙门中,济江至汝、颍间。
楚之少有英气,能折节待士。及宋受禅,规欲报复。收众据长社,归之者常万余人。宋武帝深惮之,遣刺客沐谦图害楚之。楚之待谦甚厚。谦夜诈疾,知楚之必来,欲因杀之。楚之闻谦病,果自赍汤药往省之。谦感其意,出匕首于席下,以状告,遂委身以事之。其推诚信物,得士心,皆此类也。
明元末,山阳公奚斤略地河南,楚之遣使请降,授荆州刺史。奚斤既平河南,以楚之所率人户,分置汝南、汝阳、南顿、新蔡四郡,以益豫州。太武初,寻入朝,授安南大将军,封琅邪王,以拒宋师。破宋将到彦之别军于长社。又与冠军安颉攻拔滑台,禽宋将朱修之、李元德及东郡太守申谟,俘万余人。上疏求更进讨,太武以兵久劳,不从,以散骑常侍征还。寻宋将裴方明、胡崇之寇仇池。楚之与淮南公皮豹子等督关中诸军击走方明,禽崇之。仇池平而还。
车驾征蠕蠕,楚之与济阴公卢中山等督运以继大军。时镇北将军封沓亡入蠕蠕,说令击楚之以绝粮运。蠕蠕乃遣觇楚之军,截驴耳而去。有告失驴耳者,楚之曰:“必觇贼截之为验耳,贼将至矣。即使军人伐柳为城水灌之令冻城立而贼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贼乃走散。世祖闻而嘉之。
在边二十余年,以清俭著闻。及,赠征南大将军、领护西戎校尉、扬州刺史,谥贞王,陪葬金陵。
(节选自《魏书·列传二十五》,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使军人伐柳为城/水灌之令冻城/立而贼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贼/乃走散
B.即使军人伐柳/为城水灌之令冻城/立而贼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贼乃走散
C.即使军人伐柳为城/水灌之令冻城/立而贼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贼乃走散
D.即使军人伐柳/为城水灌之令冻城/立而贼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贼/乃走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如北齐各州,刺史属官有录事、功曹、仓曹、中兵等参军。
B.征,征召,特指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如《后汉书·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中的“征”字即是作此解释。
C.散骑常侍,指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的官职。魏文帝合并散骑与中常侍为一官,至唐代,已无实际职权,但仍为尊贵之官,多为将相大臣的兼职。
D.薨,古代用以称诸侯之死,《礼记》曾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后世皇帝的宠妃以及没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称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楚之命运坎坷,发愤图强。他虽然生逢晋末动乱,年少时诸多亲人被害,被迫四处逃亡躲匿,但是一直未忘家仇,等待时机,积蓄力量。
B.司马楚之礼贤下士,深得人心。他年轻时便有英武豪迈的气概,能够屈己待人,明知沐谦佯装生病打算刺杀他,他还亲自端送汤药前去探病。
C.司马楚之能征善战,功劳卓著。他几次与宋军交战,均大获全胜,后与淮南公等人督率关中诸军抗宋,赶跑裴方明,活捉胡崇之,平定了仇池。
D.司马楚之机智应变,谋略过人。他在随皇上讨伐蠕蠕的战役中负责督运粮草,及时识破了敌人的阴谋,设计应敌,成功驱散贼寇,确保了粮草的供应。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谦感其意,出匕首于席下,以状告,遂委身以事之。
(2)有告失驴耳者,楚之曰:“必觇贼截之为验耳,贼将至矣。”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

熙平初,中尉、东平王匡博召辞人,以充御史,同时射策者八百馀人,子升与卢仲宣、孙搴等二十四人为高第。于时预选者争相引决,匡使子升当之,皆受屈而去。搴谓人曰:“朝来靡旗乱辙者,皆子升逐北。”遂补御史,时年二十二,台中文笔皆子升为之。以忧去任,服阕,还为朝请。

正光末,广阳王渊为东北道行台,召为郎中,军国文翰皆出其手,于是才名转盛。黄门郎徐纥受四方表启,答之敏速,于渊独沉思曰,彼有温郎中,才藻可畏。高车破走,珍宾盈满,子升取绢四十匹。及渊为葛荣所害,子升亦见羁执,荣下都督和洛兴与子升旧识,以数十骑潜送子升,得达冀州。自是无复宦情,闭门读书,厉精不已。

节选自《魏书·温子升传》,有删改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时预选者争相引决,匡使子升当之,皆受屈而去。
(2)及渊为葛荣所害,子升亦见羁执,荣下都督和洛兴与子升旧识,以数十骑潜送子升,得达冀州。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侯刚,字乾之,河南洛阳人,其先代人也。本出寒微,少以善于鼎俎,进饪出入。久之,拜中散,累迁冗从仆射、尝食典御。世宗以其质直,赐名刚焉。迁武卫将军,仍领典御,又加通直散骑常侍。诏曰:“太和之季,蚁寇侵疆,先皇于不豫之中,命师出讨。朕属当监国,弗获随侍,而左右服事,唯藉忠勤。刚于违和之中,辛勤行饪。追远录诚,宜先推叙。其以刚为右卫大将军。”后领太子中庶子。世宗崩,刚与侍中崔光迎肃宗于东宫。寻除卫尉卿,封武阳县开国侯。俄为侍中、抚军将军、恒州大中正。迁卫将军,表让侍中,诏不许。进爵为公,以给侍之劳,加赏散伯。熙平初,除左卫将军,余官如故。侍中游肇出为相州。刚言于灵太后曰:“昔高氏擅权,游肇抗衡不屈,先帝所知,四海同见,而出牧一藩,未尽其美,宜还引入,以辅圣主。”太后善之。刚宠任既隆,江阳王元继、尚书长孙稚皆以女妻其子。司空、任城王元澄以其起由膳宰,颇窃侮之,云:“此近为我举食。”然公坐对集,敬遇不亏。及领军元叉执政擅权,树结亲党,刚长子,叉之妹夫,乃引刚为侍中,以为枝援。寻加仪同,复领御史中尉。刚启军旅稍兴,国用不足,求以封邑俸粟赈给征人,肃宗许之。孝昌元年,除领军,余官如故。初元叉之解领军也,灵太后以叉腹心尚多,恐难卒制,故权以刚代之,示安其意。寻出为散骑常侍。刚行在道,诏曰:“刚因缘时会,恩隆自久,擢于凡品,越升显爵。曾无犬马识主之诚,方怀枭镜返噬之志。莫大之罪,难从宥原,封爵之科,理宜贬夺。可征虏将军,余悉削黜。”刚终于家。
(选自《魏书·侯刚传》,有删改)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刚启军旅稍兴,国用不足,求以封邑俸粟赈给征人,肃宗许之。
(2)莫大之罪,难从宥原,封爵之科,理宜贬夺。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彝,字庆宾,北魏清河东武城人。性公强,有风气,历览经史。高祖初,袭祖侯爵。彝少而豪放,出入殿庭,步眄高上,无所顾忌。文明太后雅尚恭谨,因会次见其如此,遂召集百僚督责之,令其修悔,而犹无悛改。后从驾南征,母忧解任。彝居丧过礼,送葬自平城达家,千里徒步,不乘车马,颜貌毁瘠,当世称之。世宗亲政,罢六辅,彝与尚书邢峦闻处分非常,出京奔走,诏书切责之。彝务尚典式,考访故事。及临陇右,弥加讨习,于是出入直卫,方伯威仪,赫然可观。羌夏畏伏,惮其威整,一方肃静,号为良牧。彝敷政陇右,多所制立,宣布新风,革其旧俗,民庶爱仰之。为国造佛寺名曰兴皇,诸有罪咎者,随其轻重,谪为土木之功,无复鞭杖之罚。时陈留公主寡居彝意愿尚主主亦许之仆射高肇亦望尚主主意不可肇怒谮彝于世宗第二子仲瑀上封事,求铨别选格,排抑武人,不使预在清品。由是众口喧喧,谤讟盈路,立榜大巷,克期会集,屠害其家。彝殊无畏避之意,父子安然。神龟二年二月,羽林虎贲几将千人,以杖石为兵器,直造其第,曳彝堂下,捶辱极意。始均回救其父,拜伏群小,以请父命。羽林等就加殴击,生投之于烟火之中。及得尸骸,不复可识。仲瑀伤重走免。彝仅有余命,沙门寺与其比邻,舆致于寺。远近闻见,莫不惋骇。彝亡后,灵太后云:“彝屡乞冀州,吾欲用之,有人违我此意。若从其请,或不至是,悔之无及。”乃赠使持节、卫将军、冀州刺史,谥文侯。史臣曰:张彝风力謇謇,有王臣之气,然遭随有命,俱婴世祸,悲哉!
(节选自《魏书·张彝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陈留公主寡/居彝意愿尚主/主亦许之/仆射高肇亦望尚主/主意不可/肇怒谮彝于世宗/
B.时陈留公主寡居/彝意愿尚主/主亦许之_/仆射高肇亦望尚主/主意不可/肇怒谮彝于世宗/
C.时陈留公主寡/居彝意愿尚主/主亦许之/仆射高肇亦望尚主/主意不可肇/怒谮彝于世宗/
D.时陈留公主寡居/彝意愿尚主/主亦许之/仆射高肇亦望尚主/主意不可肇/怒谮彝于世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朝封建五等爵公侯伯子男,秦朝、汉代使用的二十等爵制度,侯爵作为非宗室人员可封的最高爵位,分成两等,即列侯、关内侯。
B.丁忧守制原指遇到父母丧事,后多专指官员居丧。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必须离职。
C.虎贲,如同老虎勇猛地奔走追逐野兽,指守卫王宫、护卫君主的专职人员。汉代有虎贲中郎将、虎贲郎,历代沿用,一直到了唐朝才被废止。
D.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侠士等按其生平事进行评定后,客观地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后来又分为官谥和私谥两大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彝坚持自我,不屈服于权贵。他出入宫廷昂首阔步,无所顾忌,太后召集百官,当面斥责他,让他悔过改正,而他毫无悔改的表示。
B.张彝坚守孝道,为当世所称道。他不乘坐车马,从平城到家乡一千多里路步行送葬,累得容貌消瘦憔悴,守丧超过礼节的规定。
C.张彝为政有方,宽容对待罪人。他治理陇右,革掉旧俗,受到官民的爱戴;建造寺院,囚徒到寺院工地上干活,不再受皮鞭棍棒等刑具的拷打。
D.张彝改革官制,触动军人利益。他提出武人不能担任高贵官职,导致军人冲进家门报复,两个儿子或烧死或受伤逃亡,自己也未能幸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宗亲政,罢六辅,彝与尚书邢峦闻处分非常,出京奔走,诏书切责之。
(2)张彝风力謇謇,有王臣之气,然遭随有命,俱婴世祸,悲哉!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