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楚之,字德秀,晋宣帝弟太常馗之八世孙。父荣期,晋益州刺史,为其参军杨承祖所杀。楚之时年十七,送父丧还丹杨。会刘裕诛夷司马氏,叔父宣期、兄贞之并遇害。楚之乃逃,匿诸沙门中,济江至汝、颍间。
楚之少有英气,能折节待士。及宋受禅,规欲报复。收众据长社,归之者常万余人。宋武帝深惮之,遣刺客沐谦图害楚之。楚之待谦甚厚。谦夜诈疾,知楚之必来,欲因杀之。楚之闻谦病,果自赍汤药往省之。谦感其意,出匕首于席下,以状告,遂委身以事之。其推诚信物,得士心,皆此类也。
明元末,山阳公奚斤略地河南,楚之遣使请降,授荆州刺史。奚斤既平河南,以楚之所率人户,分置汝南、汝阳、南顿、新蔡四郡,以益豫州。太武初,寻入朝,授安南大将军,封琅邪王,以拒宋师。破宋将到彦之别军于长社。又与冠军安颉攻拔滑台,禽宋将朱修之、李元德及东郡太守申谟,俘万余人。上疏求更进讨,太武以兵久劳,不从,以散骑常侍征还。寻宋将裴方明、胡崇之寇仇池。楚之与淮南公皮豹子等督关中诸军击走方明,禽崇之。仇池平而还。
车驾征蠕蠕,楚之与济阴公卢中山等督运以继大军。时镇北将军封沓亡入蠕蠕,说令击楚之以绝粮运。蠕蠕乃遣觇楚之军,截驴耳而去。有告失驴耳者,楚之曰:“必觇贼截之为验耳,贼将至矣。即使军人伐柳为城水灌之令冻城立而贼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贼乃走散。世祖闻而嘉之。
在边二十余年,以清俭著闻。及,赠征南大将军、领护西戎校尉、扬州刺史,谥贞王,陪葬金陵。
(节选自《魏书·列传二十五》,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使军人伐柳为城/水灌之令冻城/立而贼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贼/乃走散
B.即使军人伐柳/为城水灌之令冻城/立而贼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贼乃走散
C.即使军人伐柳为城/水灌之令冻城/立而贼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贼乃走散
D.即使军人伐柳/为城水灌之令冻城/立而贼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贼/乃走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如北齐各州,刺史属官有录事、功曹、仓曹、中兵等参军。
B.征,征召,特指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如《后汉书·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中的“征”字即是作此解释。
C.散骑常侍,指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的官职。魏文帝合并散骑与中常侍为一官,至唐代,已无实际职权,但仍为尊贵之官,多为将相大臣的兼职。
D.薨,古代用以称诸侯之死,《礼记》曾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后世皇帝的宠妃以及没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称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楚之命运坎坷,发愤图强。他虽然生逢晋末动乱,年少时诸多亲人被害,被迫四处逃亡躲匿,但是一直未忘家仇,等待时机,积蓄力量。
B.司马楚之礼贤下士,深得人心。他年轻时便有英武豪迈的气概,能够屈己待人,明知沐谦佯装生病打算刺杀他,他还亲自端送汤药前去探病。
C.司马楚之能征善战,功劳卓著。他几次与宋军交战,均大获全胜,后与淮南公等人督率关中诸军抗宋,赶跑裴方明,活捉胡崇之,平定了仇池。
D.司马楚之机智应变,谋略过人。他在随皇上讨伐蠕蠕的战役中负责督运粮草,及时识破了敌人的阴谋,设计应敌,成功驱散贼寇,确保了粮草的供应。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谦感其意,出匕首于席下,以状告,遂委身以事之。
(2)有告失驴耳者,楚之曰:“必觇贼截之为验耳,贼将至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1-12 03:05: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侯刚,字乾之,河南洛阳人,其先代人也。本出寒微,少以善于鼎俎,进饪出入。久之,拜中散,累迁冗从仆射、尝食典御。世宗以其质直,赐名刚焉。迁武卫将军,仍领典御,又加通直散骑常侍。诏曰:“太和之季,蚁寇侵疆,先皇于不豫之中,命师出讨。朕属当监国,弗获随侍,而左右服事,唯藉忠勤。刚于违和之中,辛勤行饪。追远录诚,宜先推叙。其以刚为右卫大将军。”后领太子中庶子。世宗崩,刚与侍中崔光迎肃宗于东宫。寻除卫尉卿,封武阳县开国侯。俄为侍中、抚军将军、恒州大中正。迁卫将军,表让侍中,诏不许。进爵为公,以给侍之劳,加赏散伯。熙平初,除左卫将军,余官如故。侍中游肇出为相州。刚言于灵太后曰:“昔高氏擅权,游肇抗衡不屈,先帝所知,四海同见,而出牧一藩,未尽其美,宜还引入,以辅圣主。”太后善之。刚宠任既隆,江阳王元继、尚书长孙稚皆以女妻其子。司空、任城王元澄以其起由膳宰,颇窃侮之,云:“此近为我举食。”然公坐对集,敬遇不亏。及领军元叉执政擅权,树结亲党,刚长子,叉之妹夫,乃引刚为侍中,以为枝援。寻加仪同,复领御史中尉。刚启军旅稍兴,国用不足,求以封邑俸粟赈给征人,肃宗许之。孝昌元年,除领军,余官如故。初元叉之解领军也,灵太后以叉腹心尚多,恐难卒制,故权以刚代之,示安其意。寻出为散骑常侍。刚行在道,诏曰:“刚因缘时会,恩隆自久,擢于凡品,越升显爵。曾无犬马识主之诚,方怀枭镜返噬之志。莫大之罪,难从宥原,封爵之科,理宜贬夺。可征虏将军,余悉削黜。”刚终于家。
(选自《魏书·侯刚传》,有删改)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刚启军旅稍兴,国用不足,求以封邑俸粟赈给征人,肃宗许之。
(2)莫大之罪,难从宥原,封爵之科,理宜贬夺。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业兴,上党长子人也。业兴少耿介。志学精力,负帙从师,不惮勤苦。耽思章句,好览异说,晚乃师事徐遵明。时有渔阳鲜于灵馥亦聚徒教授,而遵明声誉未高,著录尚寡。业兴乃诣灵馥舍。灵馥乃谓曰:“李生久遂遵明,何所得也?”业兴默尔不言。及灵馥说《左传》,业兴问其大义数条,灵馥不能对。于是振衣而起曰:“遵明弟子正如此耳!”遂便径还。自此灵馥生徒倾学而就遵明。遵明学徒大盛,业兴之为也。

后乃博涉百家,尤长算历。虽在贫贱,常自矜负,若礼待不足,纵于权贵,不为之屈。后为王遵业门客。举孝廉,为校书郎。以世行历法,节气后辰下算,延昌中,业兴乃为《戊子元历》上之。于时屯骑校尉张洪、荡寇将军张龙祥等九家各献新历,世宗诏令共为一历。洪等遂共推兴业为主,成《戊子历》,正光三年奏行之。

魏迁邺之始,起部郎中辛术奏曰:“通直散骑常侍李业兴硕学通儒,博闻多识,万门千户,所宜访询。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庶经始之日,执事无疑。”诏从之。

业兴爱好坟籍,鸠集不已,手自补治,其家所有,垂将万卷。览读不息,多有异闻,诸儒服其广博。性豪侠,重意气。人有急难,委之归命,便能容匿。与其好合,倾身无吝;若有相乖许,便即疵毁,乃至声色。性又躁隘,至于论难之际,高声攘振,无儒者之风,时人以此恶之。至于学术精微,当时莫及。

子崇祖,武定中,太尉外兵参军。崇祖弟遵祖,太昌中,业兴传其长子伯以授之。齐受禅,例降。

(节选自《魏书·列传·卷七十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
B.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
C.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
D.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黉”指古代的学校。庠、序、塾、郡学、太学等在古代也曾用作学校的称呼。
B.“校书郎”,指从三国魏开始设置的官名,掌管校对宫中所藏典籍、订正讹误诸事。
C.节气,指时节和气候,是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D.“坟籍”,记录有关丧葬礼仪的著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业兴专心求学,为人耿介。少年时不辞劳苦,背负书籍求师,深思好览,精于治学,曾以《左传》大义当面责难鲜于灵馥,从此徐门学徒大盛。
B.李业兴知识广博,倍受时人推重。他曾被群臣推举主持将进献朝廷的十家历法编为一历,也曾在朝廷迁都时由朝臣举荐主管新都的房舍建造工作。
C.李业兴豪爽侠义,为人注重义气。人家有急难,委身投奔他,他能挺身相助;与他情投意合之人,他更是倾心待之,在财务上毫不计较、吝啬。
D.李业兴急躁偏狭,缺乏儒者风范。他在与人论辩的时候,高声大气,伸拳振臂,举止粗鄙,没有风度。当时的人因为这些而厌恶他。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耽思章句,好览异说,晚乃师事徐遵明。
(2)览读不息,多有异闻,诸儒服其广博。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欣,范阳人也,父崇使入都,为中书学生。世祖幸中书学,见而异之,指谓从者日:“此小儿终效用于朕之子孙矣。”因识眄之。世祖舅阳平王杜超有女,将许贵戚。世祖闻之,谓超曰:“李欣后必宦达,益人门户,可以女妻之。”遂劝成婚,杜超之死也,欣以超婿,得在丧位出入。帝目而指之,谓左右日:“观此人举动,岂不有异于众?必为朕家干事之臣。”初,李灵为高宗博士,谘议,诏崔浩选中书学生器业优者为助教。世祖意在于欣,日:“何不取幽州刺史李崇老翁儿也?”欣为世祖所识如此,遂除中书助教博士,稍见任用,入授高宗经。高宗即位,谓群臣日:“联始学之岁,情未能专,既总万机,温飞靡暇,是故儒道实有阙焉。岂惟予,抑赤师传之不勤。所以爵賞仍隆者,盖不遗旧也。” 欣出为使持节、安南将军。相州刺史。为政清简,明于折狱,奸盗止息,百姓称之。以欣治为诸州之最,加赐衣服。自是遂有骄矜自得之志,乃受納民财及商胡珍宝。兵民告言,尚书李敷与欣少长相好,每左右之,或有助以奏闻,敷不许。显祖闻欣罪状,槛车征欣,拷劾抵罪。时敷兄弟将见疏斥,有司讽欣以中旨嫌敷兄弟之意,令欣告列敷等隐罪,可得自全。 欣深所不欲,且弗之知也。乃谓其女婿裴攸日:“吾宗与李敷族世虽远,情如一家。在事既有此劝,竟如何也?昨来每欲为此取死,引簪自刺,以带自绞,而不能致绝。且亦不知其事。” 攸日:何为为他死也敷救兄弟事衅可知有冯阐者先为敷所败其家切恨之但呼阐弟问之足知委曲”欣从其言。又赵郡范標具条列数兄弟事状,有司以闻,敷坐得罪。诏列欣贪冒,罪应死。以李敷兄弟,故得降免,百鞭髡刑,配为厮役。

(节选自《魏书▪李欣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何为为他死也/敷兄弟事衅/可知有冯阐者/先为敷所败/其家切恨之/但呼阐/弟问之/足知委曲/
B..何为为他死也/敷兄弟事衅/可知有冯阐者/先为敷所败其家/切恨之/但呼阐弟问之/足知委曲/
C.何为为他死也/敷兄弟事衅可知/有冯阐者/先为敷所败/其家切恨之/但呼阐弟问之/足知委曲/
D.何为为他死也/敷兄弟事衅可知/有冯阐者/先为敷所败其家/切恨之/但呼阐/弟问之/足知委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岂惟予咎,抑亦师传之不勤 咎:怪罪
B.为政清简,明于折狱 折狱:判决案件
C.尚书李敷与欣少长相好,每左右之   左右:控制
D.以纠李数兄弟,故得降免    纠:揭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欣举动不凡,备受器重。他在中书学做学生时即为世祖赏识,并被寄子厚望,后来世祖力劝阳平王将女儿嫁给他,还选拔他为高宗讲经。
B.李欣富有才干,政绩突出。他担任地方官时,为政清廉简约,奸盗消失,管辖之地太平安定,深受百姓称道,还因政绩第一得到朝廷赏赐。
C.李欣骄矜自得,贪财致祸。他受到朝廷褒奖之后骄傲自满,私欲膨胀,收受百姓财物及商人珍宝,遭人揭发,最后被皇帝召回京城治罪。
D.李欣颇顾情义,未能始终。他本不愿为求自保而出卖朋友,还想寻死回避,后听女婿劝告,让范標罗列李敷兄弟罪状,终使自己免于死罪。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而异之,指谓从者日:“此小儿终效用于朕之子孙矣。”
(2)时敷兄弟将见疏斥,有司讽欣以中旨嫌敷兄弟之意,令欣告列敷等隐罪,可得自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世祖太武皇帝,讳焘,太宗明元皇帝之长子也。泰常七年四月,封泰平王,五月,为监国。太宗有疾,命帝总摄百揆,聪明大度,意豁如也。八年十一月壬申,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于是除禁锢,释嫌怨,开仓库,赈穷乏,河南流民相率内属者甚众。

二年春,车驾至自北伐,以其杂畜班赐将士各有差。庚申,营故东宫为万寿宫,起永安、安乐二殿,临望观,九华堂。初造新字千余,诏曰:“在昔帝轩,创制造物,乃命仓颉因鸟兽之迹以立文字。自兹以降,随时改作,故篆隶草楷,并行于世。然经历久远,传习多失其真,故令文体错谬,会义不惬,非所以示轨则于来世也。孔子曰,名不正则事不成,此之谓矣。今制定文字,世所用者,颁下远近,永为楷式。”

三年春正月壬申,车驾至自北伐。班军实以赐将士,行、留各有差。乞伏炽磐遣使朝贡,请讨赫连昌。二月,起太学于城东,祀孔子,以颜渊配。四年夏五月车驾西讨赫连昌次拔邻山筑城舍辎重以轻骑三万先行。戊戌,至于黑水,帝亲祈天告祖宗之灵而誓众焉。六月甲辰,昌引众出城,大破之。临阵杀昌弟河南公满及其兄子蒙逊,虏昌君弟及其诸母、姊妹、妻妾、宫人万数,府库珍宝车旗器物不可胜计。辛酉,班师,留常山王素、执金吾桓贷镇统万。

敕勒万余落叛走,诏尚书封铁追讨灭之。诏曰:“夫士之为行,在家必孝,处朝必忠,然后身荣于时,名扬后世矣。近遣尚书封铁翦除亡命,其所部将士有尽忠竭节以殒躯命者,今皆追赠爵号;或有蹈锋履难以自效者,以功次进位;或有故违军法私离幢校者,以军法行戮。夫有功蒙赏,有罪受诛,国之常典,不可暂废。其宣敕内外,成使闻知。”

先是,辟召贤良,而州郡多逼遣之。诏曰:“诸召人皆当以礼申谕,任其进退,何逼遣之有也!此刺史、守宰宣扬失旨,岂复光益,乃所以彰朕不德。自今以后,各令乡闾推举,守宰但宣朕虚心求贤之意。既至,当待以不次之举,随才文武,任之政事。其明宣敕,成使闻知。”

(节选自《魏书·世祖拓跋焘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四年夏五月/车驾西讨/赫连昌次拔邻山/筑城舍/辎重以轻骑/三万先行
B.四年夏五月/车驾西讨赫连昌/次拔邻山/筑城舍/辎重以轻骑/三万先行
C.四年夏五月/车驾西讨/赫连昌次拔邻山/筑城/舍辎重/以轻骑三万先行
D.四年夏五月/车驾西讨赫连昌/次拔邻山/筑城/舍辎重/以轻骑三万先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监国”,本文指古代皇帝因故不能亲理国事,指定留守宫廷代为处理国事的人选。
B.“壬申”,古人用天干地支纪年、月、日或时。本文中的“壬申”为天干地支纪年。
C.“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最早起源于西周,各个朝代称呼有所不同。
D.“敕勒”,中国古代民族,为原始游牧部落,又称赤勒、高车、狄历、铁勒、丁零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拓跋焘聪明大度,心胸开阔。太宗患病期间,让他立朝摄政,总管朝中事务,他不负众望,做事干练,应付自如。
B.拓跋焘尊孔修文,致力汉学。他尊崇孔子,提倡儒学;汉字因多体并用,多有错误,他下令创造新字,规范推行。
C.拓跋焘治军严格,赏罚分明。无论是他率军北伐归来,还是褒奖尚书封铁的将士,都严格按照功劳等级给予封赏。
D.拓跋焘礼贤下士,推举贤良。地方官对待贤士多有粗暴逼迫的不当行为,他严厉批评这种行为,要求尊重爱护贤士。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除禁锢,释嫌怨,开仓库,赈穷乏,河南流民相率内属者甚众。
(2)夫士之为行,在家必孝,处朝必忠,然后身荣于时,名扬后世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元勰,字彦和,少而岐嶷,姿性不群。勰生而母潘氏卒,其年显祖崩。及有所知,启求追服。高祖大奇之。社稷革创,拜光禄大夫。万机之事,无不预焉。南讨汉阳,假勰中军大将军,加鼓吹一部。勰以宠受频烦,乃面陈曰:“昔陈思王求而不允,今愚臣不请而得。 岂但今古云殊,鼓否大异?”高祖大笑,执勰手曰:“吾与汝以道德相亲,无惭前烈,汝但克己复礼,更何多及?”高祖不豫内侍医药外领社稷遐迩肃然人无异议神力虚乃密为坛于汝之 滨依故事而行告天地乞以身代昼夜不离于侧,饮食必先尝之,而后手自进御。及高祖于壬城王澄奉迁高祖于安车中,勰等出入如平常,视疾进膳,可决外奏。六军内外莫有知者。世宗践极,勰政崇宽裕,淮南士庶,追其余惠,至今思之。初,勰之定寿春也,获萧宝卷、汝阴太吹果等数人,勰倾检礼之。果承间进曰:“果等契阔生平,皓首播越,顾瞻西夕,余光几何。今遭圣化,方应力兹愚老,申展尺寸,但在南百口, 生死分张,乞还江外,以申德泽。”勰矜而许之。小心谨慎,初无过失,虽闲居宴处,亦无慢色惰容,爱敬儒彦,倾心礼待。清正俭素,门无私谓。永平元年九月,召勰入,时勰妃方产, 勰乃固辞不赴。中使相继,不得已乃令命驾,使者责勰来迟,俄而武士赍毒酒而至。曰: “吾忠于朝廷,何罪见杀! 一见至尊,死无恨也!”武士以刀鐶筑之。乃饮毒酒,武士就杀 之。勰有大功于国,无罪见害,百姓冤之。时年三十五岁,追谨武宣。

(节选自《魏书•元勰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不豫/内侍医药/外领社稷遐迩/肃然/人无异议/神力虚/乃密为坛于汝之滨/ 依故事而行/告天地/乞以身代/
B.高祖不豫/内侍医药/外领社稷/遐迩肃然/人无异议/神力虚/乃密为坛于汝之滨/ 依故事而行/告天地/乞以身代/
C.高祖不豫/内侍医药/外领社稷遐迩/肃然/人无异议/神力虚乃密/为坛于汝之滨/ 依故事而行/告天地/乞以身代/
D.高祖不豫/内侍医药/外领社稷/遐迩肃然/人无异议/神力虚乃密/为坛于汝之滨/ 依故事而行/告天地/乞以身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稷”是谷神和土神的总称;“社”为谷神,“稷”为土神;后以“社稷”指代国家。
B.“鼓吹”原指汉魏六朝开始盛行的一种重要乐种,后来逐步转化为对乐队的称谓。
C.“崩”指从周代开始对帝王的死的讳称,清代,皇帝、皇后和皇太后身故皆可称崩。
D.“践极”即“践阼”,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践阼”即天子登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勰自幼丧母,长大履行孝道。元勰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离世了,那一年显祖驾崩。 等到他懂事的时候,请求补行服丧。高祖认为他很奇特,与众不同。
B.元勰谦虚知足,深受高祖信任。元勰因频受皇恩,当面向高祖陈奏,并与陈思王对比,来言自身不才,高祖大笑,对他亲近有加卩,并给予安慰鼓励。
C.元勰忠而恭谨,侍奉病重君主。高祖病重时元勰向上天乞求一切病痛都由自己承受,而且每日侍候皇帝起居,饮食都由自己尝过之后再给高祖食用。
D.元勰为政宽容,对人推诚相待。汝阴太守王果等人虽被捕获,但元勰真诚地对待他们,他们感激元勰,愿意在皓首之年,回到江南,发挥老年人的余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与汝以道德相亲,无惭前烈,汝但克己复礼,更何多及?
(2)虽闲居宴处,亦无慢色惰容,爱敬儒彦,倾以礼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