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羊欣,字敬元,泰山南城人也。曾祖忱,晋徐州刺史。祖权,黄门郎。父不疑,桂阳太守。欣少靖默,无竞于人,美言笑,善容止。泛览经籍,尤长隶书。不疑初为乌程令,欣时年十二,时王献之为吴兴太守,甚知爱之。献之尝夏月入县,欣著新绢裙昼寝,献之书裙数幅而去。欣本工书,因此弥善。起家辅国参军,府解还家。隆安中,朝廷渐乱,欣优游私门,不复进仕。会稽王世子元显每使欣书,常辞不奉命,元显怒,乃以为其后军府舍人。此职本用寒人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论者称焉。欣尝诣领军将军谢混,混拂席改服,然后见之。时混族子灵运在坐,退告族兄瞻曰:“望蔡见羊欣,遂易衣改席。”欣由此益知名。

桓玄辅政,领平西将军,以欣为平西参军,仍转主簿,参预机要。欣欲自疏,时漏密事,玄觉其此意,愈重之,迁以为楚台殿中郎。谓曰:“尚书政事之本,殿中礼乐所出。卿昔处股肱,方此为轻也。”欣拜职少日,称病自免,屏居里巷,十余年不出。

义熙中,弟徽被遇于高祖,高祖谓咨议参军郑鲜之曰:“羊徽一时美器,世论犹在兄后,恨不识之。”即板欣补右将军刘籓司马,转长史,中军将军道怜谘议参军。出为新安太守。在郡四年,简惠著称。除临川王义庆辅国长史,庐陵王义真车骑谘议参军,并不就。太祖重之,以为新安太守,前后凡十三年,游玩山水,甚得适性。转在义兴,非其好也。顷之,又称病笃自免归。除中散大夫。

素好黄老,常手自书章,有病不服药,饮符水而已。兼善医术,撰《药方》十卷。欣以不堪拜伏,辞不朝觐,高祖、太祖并恨不识之。自非寻省近亲,不妄行诣,行必由城外,未尝入六关。元嘉十九年,卒,时年七十三。子俊,早卒。

(节选自《宋书•羊欣传》)

【小题1】下列各选项中,对文中加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
A.此职本用寒人/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论者称焉。
B.此职本用/寒人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论者称焉。
C.此职本用寒人/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论者称焉。
D.此职本用/寒人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论者称焉。
【小题2】以下各选项中,文学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
A.在中国民俗中,祖制称呼一般写至上九代,下九代。其中曾祖是上九代中的三世祖。
B.隆安是东晋皇帝晋安帝司马德宗的第一个年号,共计5年。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C.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至隋初遂存州废郡,以州刺史代郡守之任。此后太守不再是正式官名,仅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别称。明清则专称知府。
D.元嘉是宋文帝刘义隆庙号,元嘉十九年是王公位次纪年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羊欣原本就擅长书法,在学习了王献之的字后,他的书法更有长进了。
B.隆安年间,由于朝政逐渐混乱,羊欣在家中悠闲度日,不再做官。
C.羊欣拒绝为元显写字,元显就任命他担任本由寒门担任的职务,羊欣却因高门任卑职而怒形于色。
D.桓玄辅朝政,领平西将军,以羊欣为平西参军,又转为主簿,参预机要事宜。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羊徽一时美器,世论犹在兄后,恨不识之。
(2)太祖重之,以为新安太守,前后凡十三年,游玩山水,甚得适性。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大夏,字时雍,华容人。年二十举乡试第一。登天顺八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二年服阕,迁广东右布政使。田州泗城不靖大夏往谕遂顺命后山贼起令获贼必生致验实乃坐得生者过半。十五年拜兵部尚书,屡辞乃拜命。既召见,帝曰:“朕数用卿,数引疾何也?”大夏顿首言:“臣老且病,窃见天下民穷财尽,脱有不虞,责在兵部,自度力不办,故辞耳。”帝默然。大夏请凡事非祖宗旧而害军民者,悉条上厘革。帝命事当兴革者,所司具实以闻。会廷臣条上十六事,皆权幸所不便者。帝不能决,下再议。大夏等言:“事属外廷,悉蒙允行。稍涉权贵,复令察核。臣等至愚,莫知所以。”久之,得旨。织造、斋醮皆停罢,光禄省浮费巨万计,而勇士虚冒之弊亦大减。大同小警,帝用中官苗逵言,将出师。帝召问大夏曰:“卿在广,知苗逵延绥捣巢功乎?”对曰:“臣闻之,所俘妇稚十数耳。赖朝廷威德,全师以归。不然,未可知也。”帝默然良久,问曰:“太宗频出塞,今何不可?”对曰:“陛下神武固不后太宗,而将领土马远不逮。且淇国公小违节制,举数十万众委沙漠,奈何易言之?度今上策惟守耳。”帝遽曰:“微卿曹,朕几误。”由是,师不果出。孝宗崩,武宗嗣位。大夏忠诚恳笃,遇知孝宗,忘身徇国,于权幸多所裁抑。尝请严核勇士,为刘瑾所恶。三年九月,假田州岑猛事,逮系诏狱。瑾欲坐以激变律死,都御史屠滽持不可,瑾谩骂曰:“即不死,可无戍耶?”乃坐戍极边。五年夏,赦归。瑾诛,复官,致仕

十一年五月卒,年八十一。赠太保,忠宣。

(节选自《宋书·列传第七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田州/泗城不靖/大夏往谕/遂顺命/后山贼起/令获贼必生/致验实乃坐/得生者过半。
B.田州/泗城不靖/大夏往谕/遂顺命/后山贼起/令获贼必生致/验实乃坐/得生者过半。
C.田州/泗城不靖/大夏往/谕遂顺命/后山贼起/令获贼必生致/验实乃坐/得生者过半。
D.田州/泗城不靖/大夏往/谕遂顺命/后山贼起/令获贼必生/致验实乃坐/得生者过半。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又称“秋闱”,考中者为“举人”。
B.谥,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C.服阙,指服丧守孝,遵行居丧的制度。父母或祖父母去世后,儿子或长孙须在家守孝,期间不得婚嫁、应考、上任,现任官员须离任。
D.致仕,交还官职。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致仕”,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大夏宽厚仁爱,剿匪宽严相济。田州、泗城不安定,大夏前往告诫,并未杀戮。后来匪盗重起,他令部下只许活捉,验明身份后,放掉了一半人。
B.刘大夏务求改革,减少财政支出。大夏请求革除非祖宗留下的危害军民的旧制,在皇帝犹豫不决时,大夏据理力争,最终使皇帝下定了决心。
C.刘大夏不畏权势,遭到发配戍边。大夏曾经因要求严格考核勇士得罪了刘瑾。刘瑾趁机借岑猛之手,逮捕大夏,并让他到最偏僻的边境戍边。
D.刘大夏敢说实话,皇帝大为赞赏。对苗逵捣毁延绥巢穴的功劳,大夏不以为然。对孝宗将要出征大同的想法,大夏认为国力不足,防守才是上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神武固不后太宗,而将领士马远不逮。
(2)帝遽曰:“微卿曹,朕几误。”由是,师不果出。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沈林子,字敬士。田子弟也。年十三,遇家祸,时虽逃窜,而哀号昼夜不绝声。一门既陷妖党,兄弟并应从诛,逃伏草泽,常虑及祸。林子与诸兄昼藏夜出,即货所居宅,营墓葬父祖诸叔,凡六丧,俭而有礼。时刘牢之、高素之放纵其下,虏暴纵横,独高祖军政严明,无所侵犯,林子乃自归高祖。义熙五年,从伐鲜卑,行参镇军军事。大军于临朐交战,贼遣虎班突骑驰军后,林子率精勇东西奋击,皆大破之。慕容超退守广固,复与刘敬宣攻其西隅。广固既平,而卢循奄至。初,循之下也,广固未拔,循潜遣使结林子及宗人叔长。林子即密白高祖,叔长不以闻,反以循旨动林子。叔长素骁果,高祖以超未平,隐之,还至广固,乃诛叔长。高祖每征讨,林子辄摧锋居前。十二年冬,高祖伐羌,复参征西军事,悉署三府中兵,加建武将军。高祖至阌乡,姚泓扫境内之民,屯兵尧柳。时田子自武关北入,屯军蓝田,泓自率大众攻之。高祖虑众寡不敌遣林子步自秦岭以相接援比至泓已摧破兄弟复共追讨泓乃举众奔霸西田子欲穷追,进取长安,林子止之,曰:“往取长安,如指掌尔。复克贼城,便为独平一国,不赏之功也。”田子乃止。林子威声远闻,三辅震动,关中豪右,望风请附。高祖践阼,以佐命功,封汉寿县伯,食邑六百户,固让,不许。遭母忧,还东葬,乘舆躬幸,信使相望。葬毕,起辅国将军,林子固辞,不许,赐墨诏,朔望不复还朝,每军国大事,辄询问焉。顷之有疾,上以林子孝性,不欲使哭泣减损,日夕抚慰。永初三年,薨,时年四十六。谥曰怀伯。

(节选自《宋书·沈林子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虑众寡不敌/遣林子步自秦岭/以相接援/比至/泓已摧破/兄弟复共追讨/泓乃举众奔霸西/
B.高祖虑众寡不敌/遣林子步/自秦岭以相接援/比至/泓已摧破/兄弟复共追讨泓/乃举众奔霸西/
C.高祖虑众寡不敌/遣林子步/自秦岭以相接援/比至/泓已摧破/兄弟复共追讨/泓乃举众奔霸西/
D.高祖虑众寡不敌/遣林子步自秦岭/以相接援/比至/泓已摧破/兄弟复共追讨泓/乃举众奔霸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辅,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的合称,也指其所辖地区。文中是前一种意思。
B.践阼,文中指高祖登上皇位。与“践祚”意思相近的还有“践极”“登基”等。
C.乘舆,指天子和诸侯所乘坐的车子,“乘舆躬幸”意为高祖亲自前往。
D.朔望,朔日和望日。分别指旧历每月初一和十五,亦指逢朔望的朝谒之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林子谨守礼节。他年少遭遇家祸,被奸党连累,家中多人死去。但他变卖产业,安葬家人,丧事办得简洁而符合礼节。
B.沈林子忠心耿耿。攻下广固前,卢循派遣使者结交沈林子及他的族人沈叔长,沈林子没有隐瞒高祖,也拒绝了沈叔长的劝说。
C.沈林子深谋远虑。他的哥哥沈田子想要追击姚泓,他认为即使攻下长安,也不会得到封赏,阻止田子继续追击。
D.沈林子深得信任。沈林子两次拒绝高祖的封赏,都没得到允许;每有涉及国家军政的大事,高祖就向他询问。
【小题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叔长素骁果,高祖以超未平,隐之,还至广固,乃诛叔长。
(2)顷之有疾,上以林子孝性,不欲使哭泣减损,日夕抚慰。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祖武皇帝讳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县绥舆里人,汉高帝弟楚元王交之后也。及长,身长七尺六寸,风骨奇特。家贫,有大志,不廉隅。事继母称。   

初为冠军孙无终司马。安帝隆安三年十一月,妖贼孙恩作乱于会稽,晋朝卫将军谢琰、前将军刘牢之东讨。牢之请高祖参府军事。十二月,牢之至吴,而贼缘道屯结,牢之命高祖与数十人,觇贼远近。会遇贼至,众数千人,高祖便进与战。所将人多死,而战意方厉,手长刀,所杀伤甚众。牢之子敬宣疑高祖淹久,恐为贼所困,乃轻骑寻既而众骑并至贼乃奔退斩获千余人推锋而进平山阴恩遁还入海。四年五月,恩复入会稽,杀卫将军谢琰。十一月,刘牢之复率众东征,恩退走。牢之屯上虞,使高祖戍句章城。句章城卑小,战士不盈数百人。高祖常被坚执锐,为士卒先,每战辄摧锋陷阵,贼乃退还浃口。于时东伐诸帅,军无律,士卒暴掠,甚为百姓所苦。唯高祖法令明整,所至莫不亲赖焉。

元兴元年正月,骠骑将军司马元显西伐荆州刺史桓玄,玄亦率荆楚大众,下讨元显。元显遣镇北将军刘牢之拒之,高祖参其军事,次溧洲。玄至,高祖请击之,不许,将遣子敬宣诣玄请和。高祖与牢之甥东海何无忌并固请,不从。遂遣敬宣诣玄,玄克京邑,杀元显,以牢之为会稽内史。惧而告高祖曰:“便夺我兵,祸其至矣。今当北就高雅于广陵举事,卿能从我去乎?”答曰:“将军以劲卒数万,望风降服。彼新得志,威震天下。三军人情,都已去矣,广陵岂可得至邪!讳当反复还京口耳。”牢之叛走,自缢死。何无忌谓高祖曰:“我将何之?”高祖曰:“镇北去必不免,卿可随我还京口。桓玄必能守节北面,我当与卿事之。不然,与卿图之。今方是玄矫情任算之日,必将用我辈也。”桓玄从兄修以抚军镇丹徒,以高祖为中兵参军,军、郡如故。

(选自《宋书·武帝本纪·刘裕传》,有删改)

注:①廉,厅堂的侧边;隅,角落。廉隅,指田地房产。②觇(chān)窥探,侦察。

【小题1】下列与“我将何之”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廉隅    治:治理
B.以孝称    谨:恭敬
C.手长刀    奋:扬起
D.军无律    御:统治
【小题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事继母孝谨称 ②弱天下之民 ③乃轻骑寻 ④填然鼓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C.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
【小题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而/众骑并至贼/乃奔退/斩获千余人推锋/而进平山阴/恩遁还入海。
B.既而众骑并至/贼乃奔退/斩获千余/人推锋而进/平山阴/恩遁还入海。
C.既而众骑并至/贼乃奔退/斩获千余人/推锋而进/平山阴/恩遁还入海。
D.既而众骑/并至贼/乃奔退/斩获千余人/推锋而进平山阴/恩遁还入海。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裕奉命领数十人前去侦察敌情遭遇叛军,后经刘敬宣率领部下出来寻找才解围。
B.孙恩率众卷土重来,攻入会稽,杀死了卫将军谢琰,句章城矮小守军少,被攻占。
C.刘牢之投降桓玄后做了会稽内史,但被剥夺了兵权,牢之恐惧难安,最终叛走。
D.何无忌问计于刘裕,刘裕建议他跟自己回京口,并且告诉他自己对桓玄有两手准备。
【小题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祖常被坚执锐,为士卒先。
(2)三军人情,都已去矣,广陵岂可得至邪!
(3)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胡藩,字道序,豫章南昌人也。藩少孤,居丧以毁称。州府召,不就。须二弟婚毕,乃参郗恢征虏军事。

义旗起,(桓)玄战败将出奔,藩于南掖门捉玄马控,曰:“今羽林射手犹有八百,皆是义故西人,一旦舍此,欲归可复得乎?”玄直以马鞭指天而已,于是奔散相失。追及玄于芜湖,玄见藩,喜谓张须无曰:“卿州故为多士,今乃复见王叔治。”高祖素闻藩直言于殷氏(殷仲堪),又为玄尽节,召为员外散骑侍郎,参镇军事。从征鲜卑,贼屯聚临朐,藩言于高祖曰:“贼屯军城外,留守必寡,今往取其城,而斩其旗帜,此韩信所以克赵也。”高祖乃遣檀韶与藩等潜往,既至,即克其城。贼见城陷,一时奔走,还保广固累月。将拔之夜,佐史并集,忽有鸟大如鹅,苍黑色,飞入高祖帐里,众皆骇愕,以为不祥。藩起贺曰:“苍黑者,胡虏之色,胡虏归我,大吉之祥也。”明旦,攻城,陷之。

从伐刘毅。毅初当之荆州,表求东道还京辞墓,去都数十里,不过拜阙。高祖出倪塘会之。藩劝于坐杀毅,高祖不从。至是谓藩曰:“昔从卿倪塘之谋,无今举也。”高祖伐羌假藩宁朔将军参太尉军事统别军至河东暴风漂藩重舰渡北岸索虏牵得此舰取其器物 藩气厉心愤,率左右十二人,乘小船径往河北。贼骑五六百见藩来,并笑之。藩素善射,登岸射,贼应弦而倒者十许人,贼皆奔退,悉收所失而反。又遣藩及朱超石等追索虏于半城,虏骑数重,藩及超石所领皆割配新军,不盈五千,率厉力战,大破之。论平司马休之及广固功,封阳山县男,食邑五百户。

少帝景平元年,坐守东府,开掖门,免官,寻复其职。元嘉四年,迁建武将军、江夏内史。十年,卒,时年六十二,谥日壮侯。

(节选自《宋书·胡藩传》,有删改)

(注)①索虏,南北朝时南朝对北朝的蔑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伐羌/假藩宁朔将军/参太尉军事/统别军至河东/暴风漂藩重舰渡北岸/索虏牵得此舰/取其器物/
B.高祖伐羌/假藩宁朔将军/参太尉军事统别军/至河东/暴风漂藩重舰/渡北岸/索虏牵得此舰/取其器物/
C.高祖伐羌/假藩宁朔将军/参太尉军事/统别军/至河东/暴风漂藩重舰渡北岸/索虏牵得此舰/取其器物/
D.高祖伐羌/假藩宁朔将军/参太尉军事统别军至河东/暴风漂藩重舰/渡北岸/索虏牵得此舰/取其器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与“征”并称,是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朝廷召之为“辟”,官府召之为“征”。
B.冠,文中指行加冠礼,即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并赐以字。
C.拜阕,对着皇帝居住的宫阙叩拜,表示对皇帝尊敬;阙是皇宫大门前两边供嘹望的楼。
D.食邑,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的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藩竭尽忠心,坚守自身责任。桓玄被打败准备出逃时,胡藩给桓玄提出了建议;也正因为高祖知道他为桓玄尽忠又对殷仲堪讲直话而让其任要职。
B.胡藩足智多谋,懂得稳定军心。广固将攻拔的夜晚,一只大鸟飞人军帐,众人认为是不祥,而胡藩认为青黑代表胡人,指胡人归降我们,稳定了军心。
C.胡藩通武善射,敢于冲锋陷阵。大舰东西被抢,胡藩登上河岸便射击索虏,索虏应声而倒的有十来人,其他的人便连忙奔逃,胡藩把失落的船上物品全部收回。
D.胡藩仕途通畅,深受皇帝信任。胡藩自从担任征虏军事后,接着担任了员外散骑侍郎、参镇军事,仕途一帆风顺,一直为官直到担任建武将军、江夏内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贼屯军城外,留守必寡,今往取其城,而斩其旗帜,此韩信所以克赵也。
(2)藩及超石所领皆割配新军,不盈五千,率厉力战,大破之。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秀之,字道宝,东莞莒人。秀之少孤贫,有志操。十许岁时,与诸儿戏于前渚,忽有大蛇来,势甚猛,莫不颠沛惊呼,秀之独不动,众并异焉。东海何承天雅相知器,以女妻之。景平二年,除驸马都尉。后出为无锡、阳羡、乌程令,并著能名。元嘉十六年,迁建康令。性纤密,善纠摘微隐,政甚有声。吏部尚书沈演之每称之于太祖。世祖镇襄阳,以为襄阳令。襄阳有六门堰,良田数千顷,堰久决坏,公私废业。世祖遣秀之修复,由是大丰。二十五年,除梁州刺史。时汉川饥俭,境内骚然,秀之善于为政,躬自俭约。先是,汉川悉以绢为货,秀之限令用钱,百姓至今受其利。氐贼杨高为寇,秀之讨之,斩高兄弟。元凶弑逆,秀之闻问,即日起兵,求率众赴襄阳,司空南谯王义宣不许。事宁,迁益州刺史。益州土境丰富前后刺史莫不营聚蓄多者致万金所携宾僚并京邑贫士出为郡县皆以苟得自资秀之为治整肃,以身率下,远近安悦焉。南谯王义宣据荆州为逆,遣参军王曜征兵于秀之,秀之即日斩曜戒严。以起义功,封康乐县侯,食邑六百户。大明元年,征为右卫将军。明年,迁丹阳尹。时秀之从叔穆之赊市百姓物,不还钱,市道嗟怨。秀之以为非宜,陈之甚切,虽纳其言,竟不从用。广陵王诞为逆,秀之入守东城。其年,迁尚书右仆射。五年,雍州刺史海陵王休茂反,为土人所诛,遣秀之慰劳,分别善恶。事毕还都,出为安北将军。上车驾幸新亭视秀之发引,将征为左仆射,事未行,八年卒,时年六十八。上甚痛惜之,赠侍中、司空,谥为忠成公。上以其莅官清洁,家无余财,赐钱二十万,布三百匹。

(节选自《宋书·刘秀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都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益州土境丰富/前后刺史/莫不营聚蓄/多者致万金/所携宾僚并京邑/贫士出为郡县/皆以苟得自资/
B.益州土境丰富/前后刺史/莫不营聚/蓄多者致万金/所携宾僚/并京邑贫士/出为郡县/皆以苟得自资/
C.益州土境丰富/前后刺史/莫不营聚/蓄多者致万金/所携宾僚/并京邑/贫士出为郡县/皆以苟得自资/
D.益州土境丰富/前后刺史/莫不营聚蓄/多者致万金/所携宾僚/并京邑贫士/出为郡县/皆以苟得自资/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康,即现在的南京,是孙吴、东晋、刘宋、萧齐、萧梁、陈朝六代京师之地。
B.吏部,古代主管官员的官署,隋、唐、五代,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长官称为吏部侍郎。
C.世祖,一般作为断代史开创者皇帝的庙号,或该王朝承上启下的有为君主的特定庙号。
D.从叔,指的是祖父亲兄弟的比父亲年幼的儿子,也就是父亲的堂弟,自己的堂房叔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秀之治理地方政绩显著。任梁州刺史时,善于纠正指摘隐藏的微小错误,声名卓著,受到上级称誉;任建康令时,厉行改革,以钱易绢,百姓受益。
B.刘秀之积极参与平乱并有战功。氐族贼人杨高侵犯,刘秀之率兵讨伐,斩杀了杨高兄弟;元凶弑君叛逆,刘秀之听到消息后当天就起兵请求赶赴襄阳。
C.刘秀之为官清廉,力纠敛财之弊。益州物产富饶,上下官员无不聚敛钱财,刘秀之就任益州刺史后,为政整肃,以身作则,深受人们拥戴。
D.刘秀之深受器重,逝后备极哀荣。他历任县令、刺史、右仆射等官职,赴任安北将军时,皇上亲自送别;去世后,皇上追赠官职、赐予谥号、赏赐钱财。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东海何承天雅相知器,以女妻之。
(2)上车驾幸新亭视秀之发引,将征为左仆射。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檀道济,少孤,居丧备礼。奉姊事兄,以和谨致称。高祖创义,道济从入京城,参高祖建武军事,讨平鲁山,禽桓振以建义勋,封吴兴县五等侯。卢循寇逆,群盗互起,郭寄生等聚作唐,又从刘道规讨柏谦、荀林等,率厉文武,身先士卒,所向摧破。及徐道覆来逼,道规亲出拒战,道济战功居多。义熙十二年,高祖北伐,以道济为前锋出淮、淝,所至诸城戍望风降服。至成皋,伪兖州刺史韦华降。径进洛阳,伪平南将军陈留公姚沈归顺。凡拔城破垒,俘四千余人。议者谓应悉戮以为京观。道济曰:“伐罪吊民,正在今日。”皆释而遣之。于是戎夷感悦,相率归之者甚众。

景平元年,虏围青州刺史竺夔于东阳城,夔告急。加道济使持节、监征讨诸军事,与王仲德救东阳。未及至,虏烧营,焚攻具遁走。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再宿虏去已远不复可追乃止徐羡之将废庐陵王刘义真,以告道济,道济意不同,数陈不可,而不见纳。羡之等谋欲废少帝,讽道济入朝。既至,以谋告之。将废之夜,道济入领军府就谢晦宿。

晦其夕竦动不得眠,道济就寝便熟,晦以此服之。太祖未至,道济入守朝堂。上即位,进号征北将军。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太祖寝疾累年,彭城王义康虑宫车晏驾,道济不可复制。十二年,上疾笃,会北魏为边寇,召道济入朝。十三年春,将遣道济还镇,已下船矣,会上疾动,召入祖道,收付廷尉。薛彤、进之并道济腹心,有勇力,时以比张飞、关羽。初,道济见收,脱帻投地曰:“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

(选自《宋书·檀道济列传》)

(二)太史公曰:……然(项)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再宿/虏去已远/不复可追/乃止
B.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再宿/虏去已远/不复可追/乃止
C.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再宿/虏去/已远不复可追/乃止
D.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再宿/虏去/已远不复可追/乃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戎夷:文中泛指少数民族部落。其中“戎”泛指我国古代西方的少数民族,“夷”指我国古代东方或者四方的少数民族。“夷歌数处起渔樵”的“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
B.景平:年号。年号是古代帝王为纪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此纪年法是古代常用的纪年方法。
C.长城:此处的含义不同于“乃使蒙恬北筑长城”的“长城”,而是指守边御敌的将领。诸葛亮就曾经自许为“塞上长城”,无奈身死五丈原,使得后世英雄泪湿衣襟。
D.背关怀楚:放弃关中之地,渴望回到楚国旧地。关中,指函谷关以西,今西安一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檀道济守孝尽礼,尊奉兄姐。檀道济在父亲丧事期间做到了守孝尽礼;他对待姐姐和兄长,十分恭敬和睦,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B.檀道济追随高祖,累获战功。高祖刚举义时,檀道济就随从他进入京城,其后多次参与讨伐之战,身先士卒,立下了许多显赫战功。
C.檀道济力排众议,释放俘虏。义熙十二年,高祖北伐,总共俘获四千多人,有人建议将这些人全杀死并运回京城示众,但被檀道济全部释放并让其回家。
D.檀道济威名甚重,受人敬佩。他在将要废除庐陵王的那天晚上,进入领军府跟谢晦一同住宿。谢晦那晚恐惧不安,难以入睡,而檀道济一倒在床上就睡熟了,谢晦因此佩服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徐羡之将废庐陵王刘义真,以告道济,道济意不同,数陈不可,不见纳。
(2)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顾觊之,字伟仁,吴吴人也。谢晦为荆州,为南蛮功曹。晦爱其雅素,深相知待。时大将军彭城王义康秉权,殷、刘之隙已著,觊之不欲与殷景仁久接事,乃辞脚疾自免归。在家每夜常于床上行脚,家人窃异之,而莫晓其意。后义康徙废,朝廷多以异同受祸。复为山阴令。山阴民户三万,海内剧邑,前后官长,昼夜不得休,事犹不举。觊之理繁以约,县用无事,昼日垂帘,门阶闲寂。自宋世为山阴,务简而绩修,莫能尚也。孝建元年,出为义阳王昶东中郎长史。明年,出为湘州刺史,善于莅民,治甚有绩。幸臣戴法兴权倾人主,而觊之未尝降意。或嫌其风节过峻,觊之曰:“不过使吾不为三公耳!”时沛郡相县唐赐,比村朱起母彭家饮酒还,因得病。临死语妻张死后刳腹出病后张手自破视五藏悉糜碎郡县以张忍行刳剖赐子副又不禁驻事起故前法不能决三公郎刘勰议:“赐妻痛往遵言,考事原心非存忍害,谓宜哀矜。”觊之议曰:“法移路尸,犹为不道,况在妻子,而忍行凡人所不行。不宜曲通小情,当以大理为断,谓副为不孝,张同不道。”诏如觊之议。子绰私财甚丰,乡里士庶多负其责,觊之每禁之,不能止。及后为吴郡,诱绰曰:“我常不许汝出责,定思贫薄亦不可居。民间与汝交关有几许不尽,及我在郡,为汝督之。凡诸券书皆何在?”绰大喜,悉出诸文券与觊之,觊之悉焚,宣语远近:“负三郎责,皆不须还。”太宗泰始初,四方同反,觊之家寻阳,寻阳王子房加以位号,觊之曰“礼年六十不服戎,以其筋力衰谢,况年且八十,残生无几,不敢闻命。”孔觊等不能夺。太宗甚嘉之。三年卒,时年七十六。追赠镇军将军,常侍、刺史如故。谥曰简子。

选自《宋书·顾凯之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临死语妻张/死后刳腹出病/后张手自破视/五藏悉糜碎/郡县以张忍行刳剖/赐子副又不禁驻/事起赦前/法不能决/
B.临死语妻张/死后刳腹出病/后张手自破/视五藏悉糜碎/郡县以张忍行刳剖/赐子副又不禁驻/事起赦前/法不能决/
C.临死语妻张/死后刳腹出病/后张手自破视/五藏悉糜碎/郡县以张忍行刳剖赐/子副又不禁驻/事起赦前法/不能决/
D.临死语妻张/死后刳腹出病/后张手自破/视五藏悉糜碎/郡县以张忍行刳剖/赐子副又不禁驻/事起赦/前法不能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郡是古代行政区域的名称。郡的长官称“守”,秦设天下三十六郡,郡下设县。
B.南蛮是先秦中原王朝对中原以南各部落的称呼,与东夷、西戎、北狄合称四夷。
C.海内和九州、神州、赤县、瀚海等同为中国别称,源于我国疆土四面环海之说。
D.追赠指朝廷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是给予死者及其亲属的特殊荣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觊之富有远见。刘义康当权,他借口脚病辞官归家,家人不理解其做法。等刘义康免官流放,他因未卷入殷刘二人的纷争,得以脱身。
B.顾觊之治政有方。山阴县一向难以治理,与前后在此任职的官员相比,他更善于化繁为简,以至山阴县政治清明,其治理效果无人能及。
C.顾觊之不畏权贵。幸臣戴法兴权倾朝野,而顾觊之宁愿放弃前程也从不降低身份,屈心以从,以致戴法兴嫌弃厌恶他风骨节操过于刚直言。
D.顾觊之严于教子。他对儿子放债的行为十分不满,多次劝阻,而顾绰总是不听。于是他以智骗取了儿子的信任,火烧了债券,恩泽乡里。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出为湘州刺史,善于莅民,治甚有绩。
(2)礼年六十不服戎,以其筋力衰谢,况年且八十,敢闻命。
【小题5】针对唐赐妻儿的做法,文中刘勰和顾觊之观点不同,你更认同谁的观点?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郭原平字长泰,禀至行,养亲必己力。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性谦虚,每为人作匠,取散夫价。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贫,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餐盐饭而已。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要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父抱笃疾弥年,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跨积寒暑。父丧既终,自起两间小屋,以为祠堂。每至节岁烝尝,于此数日中,哀思,绝饮粥。父服除后,不复食鱼肉,于母前,示有所啖,在私室,本曾妄尝,自此迄终,三十余载。高阳许瑶之居在永兴,罢建安郡丞还家,以绵一斤遗原平,原平不受,送而复反者前后数十,瑶之乃自往日:“今岁过寒,而建安绵好,以此奉尊上下耳。”原平乃拜而受之。每出市卖物,人问几钱,裁言其半,如此积时,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彼此相让,欲买者稍稍减价,要使微贱然后取直。居宅下湿绕宅为沟以通淤水宅上种少竹春月夜有盗其笋者原平偶起见之盗者奔走坠沟,原平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又采笋置篱外。邻曲惭愧,无复取者。又以种瓜为业。世祖大明七年大旱,瓜渎不复通船,县官刘僧秀愍其穷老,下渎水与之。原平曰:“普天大旱,百姓俱困,岂可减溉田乏水,以通运瓜之船。”乃步从他道往钱唐货卖。每行来,见人牵埭未过,辄迅楫助之,己自引船,不假旁力。若自船已渡,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以此为常。太守王僧朗察孝廉,不就。太守蔡兴宗临郡,深加贵异,以私米馈原平及山阴朱百年妻,原平固让频烦,誓死不受。人或问曰:“府君嘉君淳行,愍君贫老,故加此赡,岂宜必辞。”原平日:“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不可滥荷此赐。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终不肯纳。百年妻亦辞不受。

(节选自《宋书・郭原平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居宅下/湿绕宅为沟/以通淤水宅/上种少竹/春月夜有盗其笋者/原平偶起见之/盗者奔走坠沟
B.居宅下湿/绕宅为沟/以通淤水宅/上种少竹/春月夜有盗其笋者/原平偶起见之/盗者奔走坠沟
C.居宅下湿/绕宅为沟/以通淤水/宅上种少竹/春月夜有盗其笋者/原平偶起见之/盗者奔走坠沟
D.居宅下/湿绕宅为沟/以通淤水/宅上种少竹/春月夜有盗其笋者/原平偶起见之/盗者奔走坠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A.举爨,是指烧火做饭,爨,古字形上部模拟双手拿着甑,中间是灶口,下部表示用双手将木柴推进灶口。本义指烧火做饭。与这个意思相关的,都可叫做“爨”。
B.服除,是指为了表示对亲人故去的哀伤和思念,在一定时期内戴孝,通过穿孝服、佩黑纱或戴白花等形式对死去的长辈或平辈亲属表示哀悼。
C.府君,这个词可以用于对已故者的敬称,也可用于对神的敬称。此处是对郡相、太守的尊称,这一用法在汉朝就出现了。
D.耋齿,耋指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齿,指年纪,耋齿在此处指七八十岁的老年人,“耋”这个字用于“老之年”这个语境,指八九十岁的年纪。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原平曾在雇主招待他吃饭时,他想到自己家中贫穷,父母不曾吃荤菜,所以自己只吃咸菜下饭。这一细节说明他孝顺。
B.郭原平每次行船来钱塘,看见旁人的船被堵在水坝下就迅速操桨过去帮助,自己的船自己牵引,不要旁人的帮助。这都说明他仗义助人。
C.郭原平为人宽厚,不计私利。他曾到集市上卖东西,只收半价,以致买者加价付钱。他家种竹,有人偷笋,他掘出竹笋放在篱外,盗者感到惭愧,不再偷盗。
D.太守蔡兴宗之所以把自己的米馈赠给郭原平,或许和郭原平拒绝接受前任太守王僧朗推举他为“孝廉”这一行为有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禀至行,养亲必己力。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
(2)县官刘僧秀愍其穷老,下渎水与之。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向靖,字奉仁,小字弥,河内山阳人也。名与高祖祖同,改称小字。世居京口,与高祖少旧。从平京城,参建武军事。进平京邑,板参镇军军事,加宁远将军。京邑虽平,而群寇互起,弥与刘藩、孟龙符征破桓歆、桓石康、石绥于白茅,攻寿阳克之。义熙三年,迁建武将军、秦郡太守,北陈留内史,戍堂邑。以平京城功,封山阳县五等侯。

从征鲜卑大战于临朐累月不决弥与檀韶等分军自间道攻临朐城弥擐甲先登即时溃陷斩其牙旗贼遂奔走。攻拔广固,弥又先登。卢循屯据蔡洲,以亲党阮赐为豫州刺史,攻逼姑孰。弥率谯国内史赵恢讨之。时辅国将军毛修之戍姑孰,告急续至,弥兼行进讨,破赐,收其辎重。除中军咨议参军,将军如故。卢循退走,高祖南征,弥为前锋,于南陵、雷池、左里三战,并大捷。军还,除太尉咨议参军、下邳太守,将军如故。八年,转游击将军,寻督马头淮西诸郡军事、龙骧将军、镇蛮护军、安丰汝阴二郡太守、梁国内史,戍寿阳。以平广固、卢循功,封安南县男,食邑五百户。十年,迁冠军将军、高阳内史,临淮太守,领石头戍事。高祖西伐司马休之,以弥为吴兴太守,将军如故。明年,高祖北伐,弥以左将军侍从,留戍碻磝,进屯石门、柏谷。迁督北青州诸军事、北青州刺史,将军如故。

高祖受命,以佐命功,封曲江县食邑千户。迁太子左卫率,加散骑常侍。二年,卒官,时年五十九。追赠前将军。弥治身俭约,不营室宇,无园田商货之业,时人称之。

子植嗣,多过失,不受母训,夺爵更以植次弟桢绍封,又坐杀人,国除

(节选自《宋书·卷四十五·列传第五·向靖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从征鲜卑大战/于临朐累月不决/弥与檀韶等分军自间道攻临朐城/弥擐甲先登/即时溃陷/斩其牙旗/贼遂奔走。
B.从征鲜卑/大战于临朐/累月不决/弥与檀韶等分军自间道攻临朐城/弥擐甲先登/即时溃陷/斩其牙旗/贼遂奔走。
C.从征鲜卑/大战于临朐/累月不决/弥与檀韶等分军自间道攻临朐城/弥擐甲/先登即时溃陷/斩其牙旗/贼遂奔走。
D.从征鲜卑大战/于临朐累月不决/弥与檀韶等分军自间道攻临朐城/弥擐甲/先登即时溃陷/斩其牙旗/贼遂奔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本意是指违言,不说,避忌。也指不敢直称帝王、尊长或贤才的名字。
B.“义熙”,东晋司马德宗的年号,汉武帝始建年号,公元前140年为建元元年。
C.“食邑”,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唐宋时亦作为一种荣誉性加衔。
D.“侯”,爵名,中国古代皇族、贵族的封号,比上文的“封安南县男”等级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向靖作战冲锋陷阵,勇猛无敌。向靖功高位重,但在作战时仍然能够身先士卒,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克敌制胜。
B.向靖一生南征北战,深受信任。高祖率军南征时,向靖任先锋,取得了重大胜利;高祖北伐时,向靖随从,深得高祖信任器重。
C.向靖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由于连年征战,为国操劳,高祖即位的第二年,向靖死于其任上,年仅五十九岁,时任前将军。
D.向靖为人克俭自律,颇受称赞。他一贯严格要求自己,生活方面十分节俭,不建造房舍屋宇,也没有园圃田地和货物等产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植嗣,多过失,不受母训,夺爵。
(2)更以植次弟桢绍封,又坐杀人,国除。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