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胡藩,字道序,豫章南昌人也。藩少孤,居丧以毁称。州府召,不就。须二弟婚毕,乃参郗恢征虏军事。

义旗起,(桓)玄战败将出奔,藩于南掖门捉玄马控,曰:“今羽林射手犹有八百,皆是义故西人,一旦舍此,欲归可复得乎?”玄直以马鞭指天而已,于是奔散相失。追及玄于芜湖,玄见藩,喜谓张须无曰:“卿州故为多士,今乃复见王叔治。”高祖素闻藩直言于殷氏(殷仲堪),又为玄尽节,召为员外散骑侍郎,参镇军事。从征鲜卑,贼屯聚临朐,藩言于高祖曰:“贼屯军城外,留守必寡,今往取其城,而斩其旗帜,此韩信所以克赵也。”高祖乃遣檀韶与藩等潜往,既至,即克其城。贼见城陷,一时奔走,还保广固累月。将拔之夜,佐史并集,忽有鸟大如鹅,苍黑色,飞入高祖帐里,众皆骇愕,以为不祥。藩起贺曰:“苍黑者,胡虏之色,胡虏归我,大吉之祥也。”明旦,攻城,陷之。

从伐刘毅。毅初当之荆州,表求东道还京辞墓,去都数十里,不过拜阙。高祖出倪塘会之。藩劝于坐杀毅,高祖不从。至是谓藩曰:“昔从卿倪塘之谋,无今举也。”高祖伐羌假藩宁朔将军参太尉军事统别军至河东暴风漂藩重舰渡北岸索虏牵得此舰取其器物 藩气厉心愤,率左右十二人,乘小船径往河北。贼骑五六百见藩来,并笑之。藩素善射,登岸射,贼应弦而倒者十许人,贼皆奔退,悉收所失而反。又遣藩及朱超石等追索虏于半城,虏骑数重,藩及超石所领皆割配新军,不盈五千,率厉力战,大破之。论平司马休之及广固功,封阳山县男,食邑五百户。

少帝景平元年,坐守东府,开掖门,免官,寻复其职。元嘉四年,迁建武将军、江夏内史。十年,卒,时年六十二,谥日壮侯。

(节选自《宋书·胡藩传》,有删改)

(注)①索虏,南北朝时南朝对北朝的蔑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伐羌/假藩宁朔将军/参太尉军事/统别军至河东/暴风漂藩重舰渡北岸/索虏牵得此舰/取其器物/
B.高祖伐羌/假藩宁朔将军/参太尉军事统别军/至河东/暴风漂藩重舰/渡北岸/索虏牵得此舰/取其器物/
C.高祖伐羌/假藩宁朔将军/参太尉军事/统别军/至河东/暴风漂藩重舰渡北岸/索虏牵得此舰/取其器物/
D.高祖伐羌/假藩宁朔将军/参太尉军事统别军至河东/暴风漂藩重舰/渡北岸/索虏牵得此舰/取其器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与“征”并称,是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朝廷召之为“辟”,官府召之为“征”。
B.冠,文中指行加冠礼,即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并赐以字。
C.拜阕,对着皇帝居住的宫阙叩拜,表示对皇帝尊敬;阙是皇宫大门前两边供嘹望的楼。
D.食邑,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的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藩竭尽忠心,坚守自身责任。桓玄被打败准备出逃时,胡藩给桓玄提出了建议;也正因为高祖知道他为桓玄尽忠又对殷仲堪讲直话而让其任要职。
B.胡藩足智多谋,懂得稳定军心。广固将攻拔的夜晚,一只大鸟飞人军帐,众人认为是不祥,而胡藩认为青黑代表胡人,指胡人归降我们,稳定了军心。
C.胡藩通武善射,敢于冲锋陷阵。大舰东西被抢,胡藩登上河岸便射击索虏,索虏应声而倒的有十来人,其他的人便连忙奔逃,胡藩把失落的船上物品全部收回。
D.胡藩仕途通畅,深受皇帝信任。胡藩自从担任征虏军事后,接着担任了员外散骑侍郎、参镇军事,仕途一帆风顺,一直为官直到担任建武将军、江夏内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贼屯军城外,留守必寡,今往取其城,而斩其旗帜,此韩信所以克赵也。
(2)藩及超石所领皆割配新军,不盈五千,率厉力战,大破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02 10:03: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敬弘,琅玡临沂人也。与高祖① 讳 同,故称字。曾祖廙,晋骠骑将军。祖胡之,司州刺史。父茂之,晋陵太守。敬弘少有清尚,起家本国左常侍,卫军参军。性恬静,乐山水。为天门太守。敬弘妻,桓玄② 姊也。敬弘之郡,玄时为荆州,遣信要令过。敬弘至巴陵,谓人曰:“灵宝见要,正当欲与其姊集聚耳,我不能为桓氏赘婿。”乃遣别船送妻往江陵。妻在桓氏,弥年不迎。山郡无事,恣其游适,累日不回,意甚好之。玄辅政及篡位,屡召不下。高祖受命 ,补宣训卫尉,加散骑常侍。永初三年,转吏部尚书,常侍如故。敬弘每被除召,即便祗奉,既到宜退,旋复解官,高祖嘉其志,不苟违也。复除庐陵王师,加散骑常侍,自陈无德,不可师范令王,固让不拜。又除秘书监,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本州中正,又不就。太祖即位,又以为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领江夏王师。元嘉三年,为尚书仆射。关署文案,初不省读。尝豫听讼,上问以疑狱,敬弘不对。上变色,问左右:“何故不以讯牒付仆射?”敬弘曰:“臣乃得讯牒读之,政自不解。”上甚不悦。六年,迁尚书令,敬弘固让,表求还东,上不能夺。改授侍中、特进、左光禄大夫,给亲信二十人。让侍中、特进,求减亲信之半,不许。及东归,车驾幸冶亭饯送。二十四年,薨于余杭之舍亭山,时年八十八。追赠本官。
顺帝升明二年,谥为文贞公。敬弘形状短小,而坐起端方,桓玄谓之“弹棋八势”。所居舍亭山,林涧环周,备登临之美,时人谓之王东山 。高祖尝问为政得失,敬弘对曰:“天下有道,庶人不议。”上高其言。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曰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欲使汝处于不竞之地。高祖嘉而许之。敬弘见儿孙岁中不过一再相见,见辄克日。恢之尝请假还东定省 ,敬弘克日见之,至日辄不果,假日将尽,恢之乞求奉辞,敬弘呼前,既至阁,复不见。恢之于阁外拜辞,流涕而去。
(节选自《宋书·列传第二十六》,有改动)
(注)①高祖,南朝宋的开国之君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史称宋武帝(宋高祖)。②桓玄,字敬道,一名灵宝,大司马桓温之子。东晋将领、权臣。大亨元年逼晋安帝禅位于己。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曰/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欲使/汝处于不竞之地/
B.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曰/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欲使汝处于不竞之地/
C.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曰/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欲使/汝处于不竞之地/
D.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曰/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欲使汝处于不竞之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古人幼时取字,成年(男20 岁、女15 岁)命名,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B.受命,受命于天。古代统治阶级为巩固统治地位,宣扬“君权神受”论,称他们作皇帝是顺从天意,接受天命。这里指刘裕接受禅让。
C.东山,指代隐居地。在今浙江上虞,是东晋宰相谢安出仕前隐居的地方。这里称王敬弘为“王东山”是说他好隐居。
D.定省,指子女早晚向父母问安。如《礼记·曲礼上》中:“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这里指王恢之请假回来探望、问候父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敬弘少有清尚,不慕权贵。王敬弘的夫人是权臣桓玄的姐姐,王敬弘却不愿亲近桓玄。桓玄辅政及篡位时,多次征召他,他都拒绝了。
B.王敬弘为政长于清谈,短于操作。皇上曾经问他为政得失,他的回答让皇上推崇不已;皇上问以疑狱,他却连审讯记录都看不懂。
C.王敬弘淡泊官场,一生多次辞官。他性恬静,乐山水,好隐居,仅在宋朝,他就有多次辞官回家的纪录。有时朝廷一再封以高官,他却屡屡推辞。
D.王敬弘为父慈爱,但以国事为重。他一年之中要多次见孩子,一见一整天,但是儿子回来看他,人已至门外,因为假日将尽,王敬弘都忍住不见儿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谓人曰:“灵宝见要,正当欲与其姊集聚耳,我不能为桓氏赘婿。”
(2)复除庐陵王师,加散骑常侍,自陈无德,不可师范令王,固让不拜。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兴宗年十岁失父,哀毁有异凡童。廓罢豫章郡还,起二宅。先成东宅,与轨:廓亡而馆宇未立,轨罢长沙郡还,送钱五十万以补宅直。兴宗白母曰:“一家由来丰俭必共,今日宅价不宜受也。”母悦而从焉。轨有愧色,谓其子淡曰:“我年六十,行事不及十岁小儿。”少好学,以业尚素立见称。
②世祖践阼,迁侍中。每正言得失,无所顾惮,由是失旨。竟陵王诞据广陵城为逆,事平。州别驾范义与兴宗素善,在城内同诛。兴宗至广陵,躬自收殡,致丧还豫章旧墓。上闻之,甚不悦。庐陵内史周朗以正言得罪,锁付宁州,亲戚故人,无敢赡送,兴宗在直,请急,诣朗别。上知尤怒。时上方盛淫宴,虐侮群臣,唯兴宗以方直见惮,不被侵媟。
大明末前废帝即位兴宗时亲奉玺绶嗣主容色自若了无哀貌。兴宗出谓亲故曰:“鲁昭在戚而有嘉容,终之以衅结大臣,昭子请死。国家之祸,其在此乎。” 顷之,太宗定大事。是夜,废帝横尸在太医阁口。
④初,吴兴丘珍孙言论常侵兴宗。珍孙子景先,人才甚美,兴宗与之周旋。及景先为鄱阳郡,值晋安王子勋为逆,转在竟陵,为吴喜所杀。母老女稚,流离夏口。兴宗至墨州,亲自临哭,致其丧柩家累,令得东还。
⑤后都督会稽军事。会稽多诸豪右,不遵王宪。兴宗皆以法绳之。三吴旧有乡射礼,久不复修,兴宗行之,礼仪甚整。
⑥泰豫元年,薨,时年五十八。
【注】①蔡兴宗,南朝刘宋名臣。其父蔡廓、伯父蔡轨。②春秋时期鲁昭公在父丧期间面带喜悦,不知悲戚,最终被逐。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兴宗在直,请急,诣朗别 (2)兴宗皆以法绳之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由是失旨(    )
A.美好 B.命令 C.心意  D.意义
(2)兴宗与之周旋( )
A.应酬 B.对抗     C.追逐   D.交际
【小题3】第③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明末前/废帝即位/兴宗时亲奉玺绶/嗣主容色自若/了无哀貌
B.大明末前/废帝即位兴宗/时亲奉玺绶嗣主/容色自若/了无哀貌
C.大明末/前废帝即位/兴宗时亲奉玺绶/嗣主容色自若/了无哀貌
D.大明末/前废帝即位兴宗/时亲奉玺绶嗣主/容色自若/了无哀貌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庐陵内史周朗以正言得罪,锁付宁州,亲戚故人,无敢瞻送
【小题5】第①段中蔡轨有“惭色”的根本原因是(   )
A.作为长辈,为照顾好孤儿寡母。B.拿了五十万块钱补偿建房资金。
C.年龄大,见识少,比不上兴宗。D.没能有丰俭与共的家族意识。
【小题6】从②—⑤段看,蔡兴宗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徐广,字野民,东莞姑幕人也。父藻,都水使者。兄邈,太子前卫率。家世好学,至广尤精,百家数术,无不研览。晋孝武帝以广博学,除为秘书郎,校书秘阁,增置职僚。转员外散骑侍郎,领校书如故。隆安中,尚书令王珣举为祠部郎。李太后薨,广议服曰:“太皇太后名位允正,体同皇极,理制备尽,情礼弥申。《阳秋》之义,母以子贵,既称夫人,礼服从正,故成风显夫人之号,文公服三年之丧,子于父之所生,体尊义重。且礼祖不厌孙固宜遂服无屈而缘情立制若嫌明文不存则疑斯从重谓应同于为祖母后齐衰三年。”服从其议。时会稽王世子元显录尚书,欲使百僚致敬,台内使广立议,由是内外并执下官礼,广常为愧恨焉。元显引为中军参军,迁领军长史。桓玄辅政,以为大将军文学祭酒。六年,迁散骑常侍,又领徐州大中正,转正员常侍。时有风雹为灾,广献书高祖曰:“风雹变未必为灾,古之圣贤辄惧而修己,所以兴政化而隆德教也。”又转大司农,领著作郎皆如故。十二年,《晋纪》成,凡四十六卷,表上之。迁秘书监。初,桓玄篡位,安帝出宫,广陪列悲恸,哀动左右。及高祖受禅,恭帝逊位,广又哀感,涕泗交流。谢晦见之,谓之曰:“徐公将无小过?“广收泪答曰:“身与君不同。君佐命兴王,逢千载嘉运;身世荷晋德,实眷恋故主。“因更歔欷。永初元年,诏曰:“秘书监徐广,学优行谨,历位恭肃,可中散大夫。“广上表曰:“臣年时衰耄,朝敬永阙,端居都邑,徒增替怠。臣坟墓在晋陵,臣又生长京口,恋旧怀远,每感暮心。息道玄谬荷朝恩,忝宰此邑,乞相随之官,归终桑梓。微志获申,殒没无恨。“许之,赠赐甚厚。性好读书,老犹不倦。元嘉二年,卒,时年七十四。《答礼问》百余条,用于今世。广兄子豁,在《良吏传》。

(节选自《宋书•徐广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且礼祖不厌/孙固宜遂/服无屈/而缘情立制/若嫌明文不存/则疑斯从重/谓应同于为祖母/后齐衰三年。
B.且礼祖不厌/孙固宜遂服无屈/而缘情立制/若嫌明文不存/则疑斯从重谓/应同于为祖母后/齐衰三年。
C.且礼祖不厌孙/固宜遂/服无屈/而缘情立制/若嫌明文不存/则疑斯从重谓/应同于为祖母后/齐衰三年。
D.且礼祖不厌孙/固宜遂服无屈/而缘情立制/若嫌明文不存/则疑斯从重/谓应同于为祖母后/齐衰三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秘书郎是官名。三国魏始置,属秘书省,掌管图书经籍,或称“秘书郎中”。南朝士族子弟以为出身之官。
B.朝敬即朝觐,是臣子对朝廷和君王的敬词,可指直接拜见皇帝,也可表示对朝廷和君王忠心和崇拜。
C.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自己得职务和地位,也可指朝中大臣因个人原因要求退休。
D.桑梓,古代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栽植桑树和梓树,东汉以来,文人一直以“桑梓”来借指故乡或乡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广博学多才,涉猎广泛。他家学深厚,且对各种学派方术无不涉猎;由于才能出众。孝武帝任命他为秘书郎,并给他增派了下属官员,后来转任员外散骑侍郎,依旧负责校对书籍。
B.徐广重视礼仪,讲求孝道。李太后逝世后,徐广在谈论服丧时,引用典故,按孝义为先,以礼进谏,认为祖母的丧礼参考父母,应为李太后守孝三年,他的建议得到朝廷认可和采纳。
C.徐广重情重义,感念旧恩。当安帝被迫离开皇宫,他恸哭流涕,悲痛不已;恭帝逊位时,徐广面对别人对他悲痛态度过分的质疑,表示自己曾蒙受到晋朝的大恩,因而愈发思念旧主。
D.徐广不慕高位,极力辞官。朝廷打算让徐广担任中散大夫。他以年老力衰,难以胜任,恋忆故旧,怀念过去为理由推辞,并要求和儿子徐玄一同回归故乡养老,最终得到高祖同意。
【小题4】把文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欲使百僚致敬,台内使广立议,由是内外并执下官礼,广常为愧恨焉。
②风雹变未必为灾,古之圣贤辄惧而修己,所以兴政化而隆德教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萧思话,南兰陵人,孝懿皇后弟子也。思话年十许岁,未知书,以博诞游遨为事,好骑屋栋,打细腰鼓,侵暴邻曲,莫不患毒之。自此折节,教年中,逐有令誉。好书史,善弹琴,能骑射。高祖一见,使以因器许之。年十八,父忧去职。服阙,袭爵封阳县侯。八年,索虏南寇,檀道济北伐,既而回师,思话惧虏大至,乃弃镇奔平昌。思话先使参军刘振之戍下邳,闻思话奔,亦委城走。虏定不至,而东阳积聚,已为百姓所焚,由是征下延尉,仍系尚方。初在青州,常所用铜斗,覆在药厨下,得二死雀,思话曰“斗覆而双雀殒,其不祥乎。”既而被系。二十九年,统扬武将军、冀州刺史张永众军国确磝。七月,思话及众军并至确磝,治三攻道。张永、胡景世当东攻道,申坦、任仲仁西攻道,崔训南攻道。贼夜地道出,烧崔训楼注及蟆车,又烧胡景世楼及攻具,寻又毁崔训攻道,域不可拔。思话驰来,退师。攻域凡十八日,解围还历下。崔训以楼见烧,又不能固攻道,被诛于确磝;永、坦并系狱。诏曰:“得抚军将军思话启事,确磝不拔,士卒疲劳,且班师清济,更图进讨。此镇山川严阻,控临河朔,形胜之要,擅名自古,宜除其授,以允望实。思话可解徐州为冀洲,余如故。彭域文武,复量分配,即镇历域。”孝建二年卒,时年五十六。谥曰穆侯。思话宗戚令望蚤见任待凡历州十二杖节监都督九焉所至虽无皦皦清节亦无秽黩之累爱才好士人多归之。
(节选自《宋书·萧思话传》,有删改)
【注】楼:战车。
【小题1】下列对文末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思话宗戚令望/蚤见任待/凡历州十二杖节/监都督九焉/所至虽无皦皦清节/亦无秽黩之/累爱才好/士人多归之。
B.思话宗戚令望/蚤见任待/凡历州十二/杖节监都督九焉/所至虽无皦皦清节/亦无秽黩之/累爱才好/士人多归之。
C.思话宗戚令望/蚤见任待/凡历州十二杖节/监都督九焉/所至虽无皦皦清节/亦无秽黩之累/爱才好士/人多归之。
D.思话宗戚令望/蚤见任待/凡历州十二/杖节监都督九焉/所至虽无皦皦清节/亦无秽黩之累/爱才好士/人多归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弟子,在文中并非学生或徒弟的意思,指弟弟的儿子。萧思话是孝懿皇后弟弟的儿子,那就意味着他当属阜亲国亲戚。
B.父忧,指父亲去世,是一种委婉的说法。双亲(或一方)死去,子女要为父母守孝,并有一定期限。服阕即守丧期满。
C.爵,指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有公、候、伯、子、男五等爵位,可以世袭。南朝封爵沿袭东晋。
D.谥即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逢与品德修养,给予其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思话遭众人鄙弃,痛改前非,思话幼时顽劣,还侵扰乡亲,被乡亲们怨恨,于是改过自新,并成就美誉。
B.萧思话能文能武,得逢明主。思话喜爱书史,精通音律,能骑善射,高祖一见到他,便赞许他是栋梁之材。
C.萧思话畏敌逃跑,被拘治罪。思话害怕敌人大举入侵,弃守逃跑,老百姓趁机纵火抢劫,思话因此被治罪。
D.萧思话分兵围攻确磝,无功而返。思话率军分三路围攻确磝,被敌各个击破,损失惨重,不得已撤回历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话曰“斗覆面双雀殒,其不祥乎。”既而被系。
(2)此镇山川严阻,控临河朔,形胜之要。擅名自古,宜除其授,以允望实。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洗攸之仲达,少贫。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攸之内抚将士外谐群帅众并安之时南贼前锋薛常宝等屯据赭圻殷孝祖率众军攻之,中流矢死,军主范潜率五百人投贼,人情震骇,并谓攸之宜代孝祖为统。时建安王休仁总统众军,闻孝祖死,遣宁朔将军江方兴率三千人赴赭圻。攸之以为方兴名位相亚,必不为己下,军政不一,致败之由,乃率诸军主诣方兴推重,并慰勉之,方兴甚悦。攸之既出,诸军主并尤之。攸之曰:“卿忘廉蔺事邪?吾本以济国活家,岂计此之升降。”明旦进战,自寅讫午,大破贼于赭圻。寻进号辅国将军,代孝祖督前锋诸军事。薛常宝等在赭圻食尽,南贼大帅刘胡屯浓湖,以囊盛米系流查及船腹,阳覆船,顺风流下,以饷赭圻。攸之疑其有异,遣人取船及流查,大得囊米,寻克赭圻。赭圻、浓湖之平也,贼军委弃资财,珍货山积,诸军各竞收敛,唯攸之、张兴世约勒所部,不犯毫芥,诸将以此多之。
攸之招集才力之士,随郡人双泰真有干力,召不肯来。攸之遣二十人被甲索之,泰真射杀数人,欲过家将母去,事迫不获,单身走入。追孝既失之,录其母去。泰真既失母,乃自归,攸之不罪,赐钱一万,转补队主。
攸之晚好读书,手不释卷,史、汉事多所记忆。及攻郢城,夜尝风浪,米船沉没。仓曹参军崔灵凤女先适柳世隆子,攸之正色谓曰:“当今军粮要急,而卿不以在意,由与城内婚姻邪。”灵凤答曰:“乐广有言,下官岂以五男易一女。”攸之欢然意解。
(选自《宋书·沈攸之传》,有删改)
注流查:竹筏。乐广:西晋名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攸之内抚将士外/谐群帅/众并安之时/南贼前锋薛常宝等屯据赭圻/
B.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攸之内抚将士/外谐群帅/众并安之/时南贼前锋薛常宝等屯据赭圻/
C.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攸之内抚将士/外谐群帅/众并安之时/南贼前锋薛常宝等屯据赭圻/
D.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攸之内抚将士外/谐群帅众/并安之时/南贼前锋薛常宝等屯据赭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指人的别名。自称用名,表示谦虚;称人用字,表示尊敬。
B.孤: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也用作帝王的自称。文中指前者。
C.蛮:先秦指非华夏民旅,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泛称南方少数民旅。
D.婚姻:指男娶女嫁过程,也就是双方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攸之以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大敌当前,形势危急,沈攸之率领各位军主拜访江方兴,表达推崇敬重之心,从而使军政统一,上下齐心,最终大败敌军。
B.沈攸之机警明断,能够识破敌人伎俩。敌军把布袋装米系在竹筏和船的腹部,伪装翻船顺风流下,来传送军粮。沈攸之怀疑其中有诈,派人截取,得到很多粮食。
C.沈攸之唯才是举,礼贤下士。双泰真孔武有力,不肯听从沈攸之的征召,射杀追兵,后来听从母亲的劝降前来归附,沈攸之没有处罚他,反而奖赏并委以重任。
D.沈攸之晚年勤奋好学,喜爱典故。他能背诵《史记》《汉书》中的很多史事。仓曹参军崔灵凤引用乐广的典故来为自己辩解,沈攸之听后非常高兴,当即怒气大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攸之曰:“卿忘廉蔺事邪?吾本以济国活家,岂计此之升降。”
(2)诸军各竞收敛,唯攸之、张兴世约勒所部,不犯毫芥,诸将以此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