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秀之,字道宝,东莞莒人。秀之少孤贫,有志操。十许岁时,与诸儿戏于前渚,忽有大蛇来,势甚猛,莫不颠沛惊呼,秀之独不动,众并异焉。东海何承天雅相知器,以女妻之。景平二年,除驸马都尉。后出为无锡、阳羡、乌程令,并著能名。元嘉十六年,迁建康令。性纤密,善纠摘微隐,政甚有声。吏部尚书沈演之每称之于太祖。世祖镇襄阳,以为襄阳令。襄阳有六门堰,良田数千顷,堰久决坏,公私废业。世祖遣秀之修复,由是大丰。二十五年,除梁州刺史。时汉川饥俭,境内骚然,秀之善于为政,躬自俭约。先是,汉川悉以绢为货,秀之限令用钱,百姓至今受其利。氐贼杨高为寇,秀之讨之,斩高兄弟。元凶弑逆,秀之闻问,即日起兵,求率众赴襄阳,司空南谯王义宣不许。事宁,迁益州刺史。益州土境丰富前后刺史莫不营聚蓄多者致万金所携宾僚并京邑贫士出为郡县皆以苟得自资秀之为治整肃,以身率下,远近安悦焉。南谯王义宣据荆州为逆,遣参军王曜征兵于秀之,秀之即日斩曜戒严。以起义功,封康乐县侯,食邑六百户。大明元年,征为右卫将军。明年,迁丹阳尹。时秀之从叔穆之赊市百姓物,不还钱,市道嗟怨。秀之以为非宜,陈之甚切,虽纳其言,竟不从用。广陵王诞为逆,秀之入守东城。其年,迁尚书右仆射。五年,雍州刺史海陵王休茂反,为土人所诛,遣秀之慰劳,分别善恶。事毕还都,出为安北将军。上车驾幸新亭视秀之发引,将征为左仆射,事未行,八年卒,时年六十八。上甚痛惜之,赠侍中、司空,谥为忠成公。上以其莅官清洁,家无余财,赐钱二十万,布三百匹。

(节选自《宋书·刘秀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都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益州土境丰富/前后刺史/莫不营聚蓄/多者致万金/所携宾僚并京邑/贫士出为郡县/皆以苟得自资/
B.益州土境丰富/前后刺史/莫不营聚/蓄多者致万金/所携宾僚/并京邑贫士/出为郡县/皆以苟得自资/
C.益州土境丰富/前后刺史/莫不营聚/蓄多者致万金/所携宾僚/并京邑/贫士出为郡县/皆以苟得自资/
D.益州土境丰富/前后刺史/莫不营聚蓄/多者致万金/所携宾僚/并京邑贫士/出为郡县/皆以苟得自资/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康,即现在的南京,是孙吴、东晋、刘宋、萧齐、萧梁、陈朝六代京师之地。
B.吏部,古代主管官员的官署,隋、唐、五代,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长官称为吏部侍郎。
C.世祖,一般作为断代史开创者皇帝的庙号,或该王朝承上启下的有为君主的特定庙号。
D.从叔,指的是祖父亲兄弟的比父亲年幼的儿子,也就是父亲的堂弟,自己的堂房叔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秀之治理地方政绩显著。任梁州刺史时,善于纠正指摘隐藏的微小错误,声名卓著,受到上级称誉;任建康令时,厉行改革,以钱易绢,百姓受益。
B.刘秀之积极参与平乱并有战功。氐族贼人杨高侵犯,刘秀之率兵讨伐,斩杀了杨高兄弟;元凶弑君叛逆,刘秀之听到消息后当天就起兵请求赶赴襄阳。
C.刘秀之为官清廉,力纠敛财之弊。益州物产富饶,上下官员无不聚敛钱财,刘秀之就任益州刺史后,为政整肃,以身作则,深受人们拥戴。
D.刘秀之深受器重,逝后备极哀荣。他历任县令、刺史、右仆射等官职,赴任安北将军时,皇上亲自送别;去世后,皇上追赠官职、赐予谥号、赏赐钱财。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东海何承天雅相知器,以女妻之。
(2)上车驾幸新亭视秀之发引,将征为左仆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10 01:46: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湛,字弘仁,南阳涅阳人也。湛出继伯父淡,袭封安众县五等男。少有局力,不尚浮华。博涉史传,谙前世旧典,弱年便有宰世情,常自比管夷吾、诸葛亮,不为文章,不喜谈议。本州辟主簿,不就。除著作佐郎,又不拜。父柳亡于江州,州府送故甚丰,一无所受,时论称之。

高祖入受晋命,以第四子义康为冠军将军,义康以本号徙为南豫州,湛改顿历阳太守。为人刚严用法,奸吏犯赃百钱以上,皆杀之,自下莫不震肃。景平元年,召入,拜尚书吏部郎,迁右卫将军。嫡母忧去职。服阕,为侍中。抚军将军江夏王义恭镇江陵,以湛为使持节、行府州事。义恭性甚狷隘,年又渐长,欲专政事,每为湛所裁,主佐之间,嫌隙遂构。太祖闻之,密遣使诘让义恭,并使深加谐缉。义恭具陈湛无居下之礼,又自以年长,未得行意,虽奉诏旨,颇有怨言。

先是,领军将军殷景仁以时贤零落,白太祖征湛。八年,召为太子詹事。及俱被时遇,猜隙渐生。时彭城王义康专秉朝权,而湛昔为上佐,遂以旧情委心自结,欲因宰相之力以回主心,倾黜景仁,独当时务。义康屡构之于太祖,其事不行。义康擅势专朝,威倾内外,湛愈推崇之,无复人臣之礼,上稍不能平。湛初入朝委任甚重日夕引接恩礼绸缪善论治道,并谙前世故事叙致铨理听者忘疲。每入云龙门,御者便解驾,左右羽仪随意分散,不夕不出,以此为常。及至晚节,驱煽义康,凌轹朝廷,上意虽内离,而接遇不改。上尝谓所亲曰:“刘班 初自西还,吾与语,常看日早晚,虑其当去。比入,吾亦看日早晚,虑其不去。”时上与义康形迹既乖,衅难将结,湛亦知无复全地。十月,于狱伏诛,时年四十九。

(节选自《宋书·刘湛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湛初人朝/委任甚重/日夕引接恩礼/绸缪善论治道/并谙前世故事/叙致铨理/听者忘疲
B.湛初入朝/委任甚重/日夕引接/恩礼细缪/善论治道/并谱前世故事/叙致铨理/听者忘疲
C.滋初入朝/委任甚重/日夕引接恩礼/细驾善论治道/并谱前世/故事叙致铨理/听者忘疲
D.滋初入朝/委任甚重/日夕引接/恩礼绸缪/善论治道/并谱前世/故事叙致铨理/听者忘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簿,主官属下掌管具体事务的官吏,一般职责为掌管文书、办理事务。
B.嫡母,旧时妾的子女对父亲正妻的称呼。“嫡母忧”指刘湛的嫡母生病。
C.太祖,文中指帝王庙号,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
D.“左右”文中指出行时所带的随从,“羽仪”则是指出行时的仪仗。
【小题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湛广涉典籍,才华横溢。刘湛不喜欢浮华的习气,博览史传等典籍,熟悉前朝的典章制度,有治理天下的抱负,常常自比管夷吾和诸葛亮。
B.刘湛管理有方,受到器重。刘湛执法严厉,治下有官更贪钱一百钱以上,都处以死刑;义恭镇守江陵时,朝廷任命刘湛为使持节,管理所辖州府的事务。
C.刘湛不惧上级,敢于抗争。义恭为人胸襟狭窄,年龄又大,想专断政事,常常被刘湛制裁,两人之间的嫌隙在太祖调停后才得以消除。
D.刘湛结交权臣,被皇上疏远。刘义康专权后,刘湛十分推崇他,倾心结交,室上心中新渐不快,跟亲信说,现在刘湛入宫,苦于他不快走。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柳亡于江州,州府送故甚丰,一无所受,时论称之。
(2)先是,领军将军殷景仁以时贤零落,白太祖征湛。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洗攸之仲达,少贫。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攸之内抚将士,外谐群帅,众并安之。时南贼前锋薛常宝等屯据赭圻。殷孝祖率众军攻之,中流矢死,军主范潜率五百人投贼,人情震骇,并谓攸之宜代孝祖为统。时建安王休仁总统众军,闻孝祖死,遣宁朔将军江方兴率三千人赴赭圻。攸之以为方兴名位相亚,必不为己下,军政不一,致败之由,乃率诸军主诣方兴推重,并慰勉之,方兴甚悦。攸之既出,诸军主并尤之。攸之曰:“卿忘廉蔺事邪?吾本以济国活家,岂计此之升降。”明旦进战,自寅讫午,大破贼于赭圻。寻进号辅国将军,代孝祖督前锋诸军事。薛常宝等在赭圻食尽,南贼大帅刘胡屯浓湖,以囊盛米系流查及船腹,阳覆船,顺风流下,以饷赭圻。攸之疑其有异,遣人取船及流查,大得囊米,寻克赭圻。赭圻、浓湖之平也,贼军委弃资财,珍货山积,诸军各竞收敛,唯攸之、张兴世约勒所部,不犯毫芥,诸将以此多之。

攸之招集才力之士,随郡人双泰真有干力,召不肯来。攸之遣二十人被甲索之,泰真射杀数人,欲过家将母去,事迫不获,单身走入。追孝既失之,录其母去。泰真既失母,乃自归,攸之不罪,赐钱一万,转补队主。

攸之晚好读书,手不释卷,史、汉事多所记忆。及攻郢城,夜尝风浪,米船沉没。仓曹参军崔灵凤女先适柳世隆子,攸之正色谓曰:“当今军粮要急,而卿不以在意,由与城内婚姻邪。”灵凤答曰:“乐广有言,下官岂以五男易一女。”攸之欢然意解。

(选自《宋书·沈攸之传》,有删改)

注流查:竹筏。乐广:西晋名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
B.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
C.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
D.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指人的别名。自称用名,表示谦虚;称人用字,表示尊敬。
B.孤: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也用作帝王的自称。文中指前者。
C.蛮:先秦指非华夏民旅,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泛称南方少数民旅。
D.婚姻:指男娶女嫁过程,也就是双方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攸之以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大敌当前,形势危急,沈攸之率领各位军主拜访江方兴,表达推崇敬重之心,从而使军政统一,上下齐心,最终大败敌军。
B.沈攸之机警明断,能够识破敌人伎俩。敌军把布袋装米系在竹筏和船的腹部,伪装翻船顺风流下,来传送军粮。沈攸之怀疑其中有诈,派人截取,得到很多粮食。
C.沈攸之唯才是举,礼贤下士。双泰真孔武有力,不肯听从沈攸之的征召,射杀追兵,后来听从母亲的劝降前来归附,沈攸之没有处罚他,反而奖赏并委以重任。
D.沈攸之晚年勤奋好学,喜爱典故。他能背诵《史记》《汉书》中的很多史事。仓曹参军崔灵凤引用乐广的典故来为自己辩解,沈攸之听后非常高兴,当即怒气大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情震骇,并谓攸之宜代孝祖为统。
(2)吾本以济国活家,岂计此之升降。”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朱修之恭祖,义阳平氏人也。曾祖焘,晋平西将军。祖序,豫州刺史。父谌,益州刺史。修之自州主薄司徒从事中郎,文帝谓曰:“卿曾祖昔为王导丞相中郎,卿今又为王弘中郎,可谓不忝尔祖矣。”后随到彦之北伐。彦之自河南回,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数月粮尽,将士熏鼠食之,遂陷于虏。

拓跋焘嘉其守节,以为侍中,妻以宗室女。修之潜谋南归,妻疑之,每流涕问其意,修之深嘉其义,竟不告也。后鲜卑冯弘称燕王治黄龙城拓跋焘伐之修之与同没人邢怀明并从又有徐卓者复欲率南人窃发事泄被诛修之、怀明惧奔冯弘,弘不礼。留一年,会宋使传诏至,修之名位素显,传诏见即拜之,彼国敬传诏,谓为“天子边人”,见其致敬于修之,乃始加礼。时魏屡伐弘,或说弘遣修之归求救,遂遣之。

元嘉九年,至京邑,以为黄门侍郎,累迁江夏内史。雍州刺史刘道产卒,群蛮大动,修之为征西司马讨蛮,失利。孝武初,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修之在政宽简,士众悦附。及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反,修之举兵,修之伪与之同,而遣使陈诚于帝。帝嘉之,以为荆州刺吏,加都督。义宣闻修之不与己同,乃以鲁秀为雍州刺史,击襄阳。修之命断马鞍山道,秀不得前,乃退。及义宣败于梁山,单舟南走,修之率众南定遗寇。时竺超民执义宣,修之至,乃杀之,以功封南昌县侯。

修之治身清约,凡所赠馈,一无所受,有饷,或受之,而旋与佐吏赌之,终不入己,唯以抚纳群蛮为务。征为左民尚书,转领军将军。去镇,秋毫不犯,计在州然油及牛马谷草,以私钱十六万偿之。然性俭克少恩情,姊在乡里,饥寒不立,修之未尝供赡。尝往视姊,姊欲激之,为设菜羹粗饭,修之曰:“此乃贫家好食。”致饱而去。

(选自《宋书·朱修之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鲜卑冯弘称/燕王治黄龙城/拓跋焘伐之/修之与同没人邢怀明并从/又有徐卓者/复欲率南人窃发/事泄被诛/
B.后鲜卑冯弘称燕王/洽黄龙城/拓跋焘伐之/修之与同没人邢怀明并从/又有徐卓者/复欲率南人窃发事/泄被诛/
C.后鲜卑冯弘称/燕王治黄龙城/拓跋焘伐之/修之与同没人邢怀明并从/又有徐卓者/复欲率南人窃发事/泄被诛/
D.后鲜卑冯弘称燕王/治黄龙城/拓跋焘伐之/修之与同没人邢怀明并从/又有徐卓者/复欲率南人窃发/事泄被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古代对人的名的注解、补充和延伸。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互为表里。
B.“迁”“转”是古代官职任免变迁的术语,另外还有“授”“徙”等,“迁”“徙”是关于职务调动的,“授”“转”是关于任职授官的。
C.都督,中国古代军事长官的一种,兴于三国,其后发展成为地方军事长官,明以后成为中央军事长官。
D.檄,古代用以晓喻、征召或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的文告。文中“檄”是发文书征召之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修之和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一样,都担任官职。后来跟随彦之讨伐北魏,在留守滑台的时候,被敌人围困,虽坚持数月,但最终被俘。
B.虽然拓跋焘很赏识他,但朱修之毕竟是南人,时时想着回去。在随拓跋焘讨伐冯弘时,朱修之因怕被牵连而逃走,最终因冯弘派遣回到了宋。
C.在平定义宣的叛乱时,朱修之先是假装同意和义宣一起叛乱,然后又断了鲁秀的进攻道路,使他无功而返,最终朱修之被迫杀掉了义宣。
D.朱修之虽然非常节约,但对生活贫困的姐姐显得薄情少恩;他看望姐姐时,姐姐准备了很差的饭菜来激发他的恻隐之心,但他并没有为之所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拓跋焘嘉其守节,以为侍中,妻以宗室女。
(2)及义宣败于梁山,单舟南走,修之率众南定遗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