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向靖,字奉仁,小字弥,河内山阳人也。名与高祖祖同,改称小字。世居京口,与高祖少旧。从平京城,参建武军事。进平京邑,板参镇军军事,加宁远将军。京邑虽平,而群寇互起,弥与刘藩、孟龙符征破桓歆、桓石康、石绥于白茅,攻寿阳克之。义熙三年,迁建武将军、秦郡太守,北陈留内史,戍堂邑。以平京城功,封山阳县五等侯。

从征鲜卑大战于临朐累月不决弥与檀韶等分军自间道攻临朐城弥擐甲先登即时溃陷斩其牙旗贼遂奔走。攻拔广固,弥又先登。卢循屯据蔡洲,以亲党阮赐为豫州刺史,攻逼姑孰。弥率谯国内史赵恢讨之。时辅国将军毛修之戍姑孰,告急续至,弥兼行进讨,破赐,收其辎重。除中军咨议参军,将军如故。卢循退走,高祖南征,弥为前锋,于南陵、雷池、左里三战,并大捷。军还,除太尉咨议参军、下邳太守,将军如故。八年,转游击将军,寻督马头淮西诸郡军事、龙骧将军、镇蛮护军、安丰汝阴二郡太守、梁国内史,戍寿阳。以平广固、卢循功,封安南县男,食邑五百户。十年,迁冠军将军、高阳内史,临淮太守,领石头戍事。高祖西伐司马休之,以弥为吴兴太守,将军如故。明年,高祖北伐,弥以左将军侍从,留戍碻磝,进屯石门、柏谷。迁督北青州诸军事、北青州刺史,将军如故。

高祖受命,以佐命功,封曲江县食邑千户。迁太子左卫率,加散骑常侍。二年,卒官,时年五十九。追赠前将军。弥治身俭约,不营室宇,无园田商货之业,时人称之。

子植嗣,多过失,不受母训,夺爵更以植次弟桢绍封,又坐杀人,国除

(节选自《宋书·卷四十五·列传第五·向靖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从征鲜卑大战/于临朐累月不决/弥与檀韶等分军自间道攻临朐城/弥擐甲先登/即时溃陷/斩其牙旗/贼遂奔走。
B.从征鲜卑/大战于临朐/累月不决/弥与檀韶等分军自间道攻临朐城/弥擐甲先登/即时溃陷/斩其牙旗/贼遂奔走。
C.从征鲜卑/大战于临朐/累月不决/弥与檀韶等分军自间道攻临朐城/弥擐甲/先登即时溃陷/斩其牙旗/贼遂奔走。
D.从征鲜卑大战/于临朐累月不决/弥与檀韶等分军自间道攻临朐城/弥擐甲/先登即时溃陷/斩其牙旗/贼遂奔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本意是指违言,不说,避忌。也指不敢直称帝王、尊长或贤才的名字。
B.“义熙”,东晋司马德宗的年号,汉武帝始建年号,公元前140年为建元元年。
C.“食邑”,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唐宋时亦作为一种荣誉性加衔。
D.“侯”,爵名,中国古代皇族、贵族的封号,比上文的“封安南县男”等级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向靖作战冲锋陷阵,勇猛无敌。向靖功高位重,但在作战时仍然能够身先士卒,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克敌制胜。
B.向靖一生南征北战,深受信任。高祖率军南征时,向靖任先锋,取得了重大胜利;高祖北伐时,向靖随从,深得高祖信任器重。
C.向靖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由于连年征战,为国操劳,高祖即位的第二年,向靖死于其任上,年仅五十九岁,时任前将军。
D.向靖为人克俭自律,颇受称赞。他一贯严格要求自己,生活方面十分节俭,不建造房舍屋宇,也没有园圃田地和货物等产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植嗣,多过失,不受母训,夺爵。
(2)更以植次弟桢绍封,又坐杀人,国除。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19 12:45: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谢方明,陈郡阳夏人,尚书仆射景仁从祖弟也。荒乱之后吉凶礼废方明合门遇祸资产无遗而营举凶事尽其力用数月之间葬送并毕平世备礼无以加也。元兴元年,桓玄克京邑,丹阳尹卞范之势倾朝野,欲以女嫁方明,使尚书吏部郎王腾譬说备至,方明终不回。桓玄闻而赏之,即除著作佐郎。方明事思忠益,知无不为。高祖谓之曰:“愧未有瓜衍之赏,且当与卿共豫章国禄。”屡加赏赐。方明严恪,虽处暗室,未尝有惰容;无他伎能,自然有雅韵。丹阳尹刘穆之权重当时,朝野辐辏,不与穆之相识者,唯有方明、郗僧施、蔡廓而已;穆之甚以为恨。尝年终,江陵县狱囚事无轻重,悉散听归家,使过正三日还到。罪应入重者有二十余人,纲纪以下,莫不疑惧。囚及父兄皆惊喜涕泣,以为就死无恨。至期,有重罪二人不还,方明不听讨捕。其一人醉不能归,遽二日乃反;余一囚十日不至,五官朱千期请见欲白讨之,方明知为囚事,使左右谢五官不须入,囚自当反。囚逡巡墟里,不能自归,乡村让之,率领将送。遂竟无逃亡者。远近咸叹服焉。遭母忧,去职。服阙,为宋台尚书吏部郎。永初三年,出为丹阳尹,有能名。转会稽太守。江东民户殷盛,风俗峻刻,强弱相陵,奸吏蜂起,符书一下,文摄相续。又罪及比伍,动相连坐,一人犯吏,则一村废业,邑里惊扰,狗吠达旦。方明深达治体,不拘文法,阔略苛细,务存纲领。州台符摄,即时宣下,缓民期会,展其办举;郡县监司,不得妄出,贵族豪士,莫敢犯禁,除比伍之坐,判久系之狱,东土至今称咏之。性尤爱惜,未尝有所是非,承代前人,不易其政。有必宜改者,则以渐移变,使无迹可寻。元嘉三年,卒官。
(节选自《宋书·列传一十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荒乱之后/吉凶礼废/方明合门遇祸/资产无遗/而营举凶事/尽其力/用数月之间/葬送并毕/平世备礼/无以加也
B.荒乱之后/吉凶礼废/方明合门遇祸/资产无遗/而营举凶事/尽其力用/数月之间/葬送并毕/平世备礼/无以加也
C.荒乱之后吉凶/礼废/方明合门遇祸/资产无遗/而营举凶事/尽其力/用数月之间/葬送并毕/平世备礼/无以加也
D.荒乱之后吉凶/礼废/方明合门遇祸/资产无遗/而营举凶事/尽其力用/数月之间/葬送并毕/平世备礼/无以加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兴,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一般只用一个年号。
B.江东,自汉至隋唐,称安徽省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的地区为“江东”。
C.连坐,我国古代因他人犯罪而使与犯罪者有一定关系的人连带受罚的制度。
D.列传,我国纪传体史书的体裁之一。司马迁首创,为其以后纪传体史书沿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方明有高尚情操。卞范之权势很大,想把女儿嫁给他,让尚书吏部郎王腾百般劝说,但他始终不答应,得到了桓玄赏识。
B.谢方明不攀权附贵。刘穆之权重一时,朝廷内外的人士都争相攀附,但谢方明不与其相交,使得刘穆之对此深以为憾。
C.谢方明有仁爱之心。回家的二十多个犯人中,有两人未及时归狱,谢方明不让人去捕拿,遭到了五官朱千期的反对也不改变。
D.谢方明治政深得民心。谢方明在任会稽太守时,面对江东地区乱政的恶劣现象,他采取措施,废除不当做法,得到了百姓称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年终,江陵县狱囚事无轻重,悉散听归家,使过正三日还到。
(2)囚逡巡墟里,不能自归,乡村让之,率领将送。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宗悫,字元干,南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不富贵,即破我家矣。”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拒贼,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义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独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江夏王义恭为征北将军、南兖州刺史,悫随镇广陵。元嘉二十二年,伐林邑,悫自奋请行。义恭举悫有胆勇,乃除振武将军,为安西参军萧景宪军副,随交州刺史檀和之围区粟城。林邑遣将范毗沙达来救区粟,和之遣偏军拒之,为贼所败。又遣悫,悫乃分军为数道,偃旗潜进,讨破之,拔区粟,入象浦。林邑王范阳迈倾国来拒,以具装被象,前后无际,士卒不能当。悫曰吾闻狮子威服百兽乃制其形与象相御象果惊奔众因溃散遂克林邑收其异宝杂物不可胜计悫一无所取衣栉萧然文帝甚嘉之。二十年,孝武伐元凶,以悫为南中郎谘议参军,领中兵。孝武即位,以为左卫将军,封洮阳侯,功次柳元景。孝建中,累迁豫州刺史,监五州诸军事。先是,乡人庾业,家甚富豪,方丈之膳,以待宾客;而悫至,设以菜菹粟饭,谓客曰:“宗军人,惯啖粗食。”悫致饱而去。至是,业为悫长史,带梁郡,悫待之甚厚,不以前事为嫌。大明三年,竟陵王诞据广陵反,悫表求赴讨,乘驿诣都,面受节度,上停舆慰勉。悫耸跃数十,左右顾盼,上壮之。及行,隶车骑大将军沈庆之。初,诞诳其众云:“宗悫助我。”及悫至,跃马绕城呼曰:“我宗悫也!”事平,入为左卫将军。五年,从猎堕马,脚折不堪朝直,以为光禄大夫,加金紫。 悫有佳牛堪进御,官买不肯卖,坐免官。 明年,复职。废帝即位,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卒,赠征西将军,谥曰肃侯。

(节选自《宋书•宗悫传》)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士卒不能 当:抵挡B.乃振武将军 除:废除
C.左右顾盼,上之   壮:钦佩D.官买不肯卖,免官 坐:因此获罪
【小题2】以下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宗悫勇武的一项是 (   )
①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②悫年十四,挺身拒贼 ③悫自奋请行
④悫乃分军为数道 ⑤悫耸跃数十,左右顾盼 ⑥悫一无所取,衣栉萧然
A.②③⑥B.②③⑤C.①④⑥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宗悫年少志大。叔父问他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但他不愿“以文义为业”,平时纵任意气,喜欢武艺,因此乡里人对其并不赞赏。
B.宗悫作战有勇有谋。元嘉年间,征伐林邑,宗悫自告奋勇请求参加,在作战中善于思考,仿制狮子形状大破敌军“大象阵”,战功显赫。
C.宗悫不仅廉洁,而且耿直。攻占林邑,面对珍奇异宝,他一无所取;官府要买他的“佳牛”进贡皇上,他执意不肯,并因此获罪被免去官职
D.宗悫同乡庾业家甚富有,招待客人多用美味佳肴,而对宗悫却只是酸菜、糙米饭。宗悫任豫州刺史后,不计前嫌,反而举荐他任长史。
【小题4】下列对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悫曰/吾闻狮子威/服百兽/乃制其形/与象相御/象果惊奔/众因溃散/遂克林邑/收其异宝杂物不可胜计/悫一无所取/衣栉萧然/文帝甚嘉之/
B.悫曰/吾闻狮子威服百兽/乃制其形/与象相御/象果惊奔/众因溃散/遂克林邑/收其异宝杂物/不可胜计/悫一无所取/衣栉萧然/文帝甚嘉之/
C.悫曰/吾闻狮子威/服百兽/乃制其形与/象相御/象果惊奔/众因溃散/遂克林邑收/其异宝杂物/不可胜计/悫一无所取/衣栉萧然/文帝甚嘉之/
D.悫曰/吾闻狮子威服百兽/乃制其形与/象相御/象果惊奔/众因溃散/遂克林邑/收其异宝杂物不可胜计/悫一无所取/衣栉萧然/文帝甚嘉之/
【小题5】将下面的文言文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独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2)悫表求赴讨,乘驿诣都,面受节度,上停舆慰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沈庆之,字弘先,吴兴武康人也。庆之少有志力。孙恩之乱也,遣人寇武康,庆之未冠,随乡族击之,由是以勇闻。荒扰之后,乡邑流散,庆之躬耕垄亩,勤苦自立。永初二年,除殿中员外将军。檀道济白太祖,称庆之忠谨晓兵,上使领队防东掖门,稍得引接,出入禁省。元嘉二十七年,太祖将北讨,庆之谏曰:“马步不敌,为日已久矣。将恐重辱王师,难以得志。”丹阳尹徐湛之、吏部尚书江湛并在坐,上使湛之等难庆之。庆之曰:“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上大笑。及北讨,玄谟围滑台,庆之与萧斌留碻磝。玄谟攻滑台,积旬不拔。虏主拓跛焘率大众南向,斌遣庆之率五千人救玄谟。庆之曰玄谟兵疲众老虏寇已逼各军营万人乃可进耳少军轻往必无益也。萧斌以前驱败绩,欲死国碻磝。庆之曰:“夫深入寇境,规求所欲,退败如此,何可久住。”会诏使至,不许退,诸将并谓宜留,斌复问计于庆之。庆之曰:“阃外之事,将所得专,诏从远来,事势已异。节下有一范增而不能用,空议何施。”太祖后谓之曰:“河上处分,皆合事宜,惟恨不弃碻磝耳。卿在左右久,偏解我意,正复违诏济事,亦无嫌也。”世祖践阼,以庆之为领军将军,加散骑常侍。前废帝即位,狂悖无道,凶暴日甚,庆之犹尽言谏争,帝意稍不说。及诛何迈,虑庆之不同,量共必至,乃闭清溪诸桥以绝之。庆之果往,不得度而还。帝乃遣庆之从子攸之赍药赐庆之死,时年八十。太宗即位,曰襄公。
(节选自《宋书·沈庆之传》,有删改)
注释:①太祖:此指南朝宋文帝刘义隆。②阃外:指京城或朝廷以外,亦指外任将吏驻守管辖的地域,与朝中、朝廷相对。③节下:古时对将帅的尊称。④偏:特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庆之曰/玄谟兵疲/众老虏寇已逼各军营/万人乃可进耳/少军轻往/必无益也
B.庆之曰/玄谟兵疲众老/虏寇已逼/各军营万人/乃可进耳/少军轻往/必无益也
C.庆之曰/玄谟兵疲/众老虏寇已逼/各军营万人/乃可进耳/少军轻往/必无益也
D.庆之曰/玄谟兵疲众老/虏寇已逼各军营/万人乃可进耳/小军轻往/必无益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后因以“加冠”指满二十岁,未满二十岁为“未冠”。
B.吏部,六部之一,主管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长官为吏部尚书。
C.践阼,指皇帝登临皇位,这个意思还可用践极、登基、禅位、即位、嗣位等词来表示。
D.谥,是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庆之少时胸怀大志。孙恩作乱时,他随同乡族人抗击贼寇,灾荒兵乱之后,亲自在田间耕种,靠辛勤劳苦来养活自己。
B.沈庆之知晓军事。在太祖将要北伐时,他极力劝阻。后来北伐失利,他认为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劝萧斌放弃碻磝。
C.沈庆之深受太祖器重。他长期在太祖身边,很了解太祖的心意,但因违背诏令行事,放弃碻磝,也曾受到太祖的批评。
D.沈庆之直言敢谏。废帝凶残暴虐,庆之仍然竭力进谏,渐渐招致废帝的不满,后来废帝派人送毒药将他赐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
(2)及诛何迈,虑庆之不同,量共必至,乃闭清溪诸桥以绝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胡藩,字道序,豫章南昌人也。祖随,散骑常侍。父仲任,治书侍御史。藩少孤,居丧以毁称。太守韩伯见之,谓藩叔尚书少广曰:“卿此侄当以义烈成名。”州府辟召,不就。高祖素闻藩直言尽节,召为员外散骑侍郎、参军军事。从征鲜卑,贼屯聚临朐,藩言于高祖曰:“贼屯军城外,留守必寡,今往取其城,而斩其旗帜,此韩信所以克赵也。”高祖乃遣藩等潜往,既至,即克其城,贼见城陷?一时奔走,还保广固累月。将拔之夜,忽有鸟大如鹅,苍黑色,飞入高祖帐里,众皆骇愕,以为不祥。藩起贺曰:“苍黑者,胡虏之色,胡虏归我,大吉之祥也。”明旦,攻城,陷之。从伐刘毅。毅初当之荆州,表求东遗还京辞墓,去都数十里,不过拜阙。高祖出倪塘会之。藩劝于坐杀毅,高祖不许。至是谓藩曰:“昔从卿倪塘之谋,无今举也。”又从征司马休之。徐逵之败没高祖怒甚即日于马头岸渡江而江津岸峭壁立数丈休之临岸置阵无由可登。高祖呼藩令上,藩顾曰:“藩宁前死耳!”以刀头穿岸,少容脚指,于是径上,随之者稍多。既得登岸,殊死战,贼不能当,引退。因而乘之,一时奔散。高祖伐羌,假藩宁朔将军,参太尉军事。至河东,藩率左右十二人,乘小船径往河北。藩素善射,登岸射,贼应弦而倒者十许人,贼皆奔退,悉收所失而反。又遣藩及朱超石等追索虏于半城,虏骑数重,藩及超石所领皆割配新军,不盈五千,率厉力战,大破之。论平司马休之及广固功,封阳山县男,食邑五百户。元嘉十年,卒,时年六十二,谥曰壮侯。
(节选自《宋书·列传第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徐逵之败没/高祖怒甚/即日于马头岸渡江/而江津岸峭/壁立数丈/休之临岸置阵/无由可登
B.徐逵之败没/高祖怒甚/即日于马头岸渡江/而江津岸峭/壁直数丈/休之临岸/置阵无由可登
C.徐逵之败没高祖/怒甚/即日于马头岸渡江/而江津岸峭/壁立数丈/休之临岸置阵/无由可登
D.徐逵之败没高祖/怒甚/即日于马头岸渡江/而江津岸峭/壁直数丈/休之临岸/置阵无由可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丧,也称守丧、值丧,是古人对去世的父母或祖父母表达哀悼之情的习俗。
B.阙指王宫前的高大建筑物。拜阙即向皇帝居住的宫阙叩拜,以表示对皇上的尊敬。
C.食邑指卿、大夫的封地,收其赋税而食。“食邑五百户”是古代最高级别的封赏。
D.元嘉,南朝宋文帝的年号。年号纪年的方法始于汉武帝,每位皇帝可有多个年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藩忠义节烈,不慕仕途。他幼年丧父,极尽孝道,太守韩伯见到他后,对他高度评价。面对州府的征召,他没有就任。
B.胡藩镇定自信,稳定军心。在征讨鲜卑时,众人对飞入高祖帐篷中的大黑鸟非常惊恐,都认为是不祥之兆,而胡藩认为这预示着胡人归顺。
C.胡藩敢于直言,竭尽忠心。当年他对刘毅的诡异行为早就有察觉,极力阻止高祖和刘毅会面,并劝说高祖抓住时机除掉刘毅,但是高祖没有听从。
D.胡藩作战勇敢,屡建奇功。在江津战役中,他身先士卒,沿着狭窄陡峭的岩壁径直而上,士兵受其鼓舞奋勇杀敌,最后大胜。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第四句出自试卷文言文。
(1)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2)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3)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4) 藩素善射,登岸射,贼应弦而倒者十许人,贼皆奔退,悉收所失而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