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断肠。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小题1】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
E. 全词语言含蓄哀婉,营造出寂寥凄凉的意境,是婉约词的代表作品之一。
【小题2】这首词的结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是化用杜牧《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一诗中“恨如春草多”一句,结合作品分析李煜化用的新意所在。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断肠。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小题1】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句统摄全词,“别来”与“断肠”二语,直抒离愁别恨。 |
B.“砌下落梅如雪乱”实写梅花像雪一样纷纷落下,别无他意。 |
C.“雁来音信无凭”中的“雁”,又称“鸿”,因其为候鸟,故成为信使的代名词,如李清照《声声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即用意。 |
D.下片抒情主人公不甚翘首远望之苦的形象隐现于字里行间。 |
【小题2】这首词的结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是化用杜牧《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一诗中“恨如春草多”一句,结合作品分析李煜化用的新意所在。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①
李煜
樱桃②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注】①这首词是李煜于开宝八年初夏所作。开宝七年(974年)十月,宋兵攻金陵,次年十一月城破。②樱桃:初夏时结果实,古代有帝王以樱桃献宗庙的传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小题2】这首词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本词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①
李煜
樱桃②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注】①这首词是李煜于开宝八年初夏所作。开宝七年(974年)十月,宋兵攻金陵,次年十一月城破。②樱桃:初夏时结果实,古代有帝王以樱桃献宗庙的传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蝶翻金粉双飞”一句描绘了一幅粉蝶无知、同翔取乐的画面,这里运用反衬手法,借眼前之景来衬托作者的心境。 |
B.上片自日到暮写外景,视线由外转内;下片自暮入夜写内景,视线由内向外:视线变化拓宽了诗歌的意境。 |
C.“子规啼月小楼西”一句使用了“子规啼月”的典故,表明作者预感到即将面临亡国破家的境地。 |
D.下片中的“寂寥”承上片而来,一腔心事已跃然纸上,而“望残烟草低迷”则赋予了“寂寥”更具体的内容。 |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小题2】词的上阕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上阕的内容进行分析。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小题1】李煜是什么朝代的词人( )A.唐 |
B.南唐 |
C.北宋 |
D.南宋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14题。
【小题2】这首词的上阕可以视为实录,写得辞意沉雄,气象宏大,与当时盛行词坛的花间派词风格迥异,请结合上阕以及所学李煜的其它词句分析。
破阵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小题1】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小题2】这首词的上阕可以视为实录,写得辞意沉雄,气象宏大,与当时盛行词坛的花间派词风格迥异,请结合上阕以及所学李煜的其它词句分析。
诗歌鉴赏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小题1】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
答:
【小题2】请说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句妙在何处。
答: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小题1】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
答:
【小题2】请说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句妙在何处。
答: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青玉案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青玉案》词上片中“凌波不过横塘路”语出三国 (填写作家名)的《洛神赋》中:“ ,罗袜生尘”(2分)
(2)《青玉案》整个上片最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怎样的一个女子,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首词都堪称写“愁”的经典,尤其是下阕的渲染,有人评价说贺铸词中的“愁”要比李后主词中的“愁”渲染得更充分,你同意这个说法吗?并请说明理由。(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玉案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青玉案》词上片中“凌波不过横塘路”语出三国 (填写作家名)的《洛神赋》中:“ ,罗袜生尘”(2分)
(2)《青玉案》整个上片最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怎样的一个女子,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首词都堪称写“愁”的经典,尤其是下阕的渲染,有人评价说贺铸词中的“愁”要比李后主词中的“愁”渲染得更充分,你同意这个说法吗?并请说明理由。(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临江仙① 李煜
樱桃②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③,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注】①此词作于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初夏,此时宋军围城已数月,至十一月城破,南唐灭亡。②樱桃:据《礼记·月令》记载:仲夏之月,天子以樱桃先祭祀宗庙。③凤凰儿,指饰有凤凰图形的香炉。
【小题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小题2】本首词一个“恨”字贯穿全篇,是全词词眼。试分析“恨”所包含的具体情感。
临江仙① 李煜
樱桃②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③,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注】①此词作于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初夏,此时宋军围城已数月,至十一月城破,南唐灭亡。②樱桃:据《礼记·月令》记载:仲夏之月,天子以樱桃先祭祀宗庙。③凤凰儿,指饰有凤凰图形的香炉。
【小题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句点明时间、环境。描写樱桃掉落残春之景,营造出了一种凄凉的氛围,为诗歌奠定了哀伤的情感基调。 |
B.“蝶翻”句中“翻”即“翻飞”之意,本句以蝴蝶双双翩然起舞的欢快,含蓄地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之情。 |
C.“子规啼月”句是说子规于月夜在西楼泣血哀鸣。该句与白居易的“杜鹃啼血猿哀鸣”营造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相同。 |
D.“玉钩罗幕”,写主人公倚窗消愁,愁偏侵袭,望暮烟低垂,对长空而惆怅,“暮烟垂”形象地表达了愁的沉重。 |
下列对有关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雕栏玉砌”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雕花的栏杆和玉石的台阶指代南唐的宫殿。 |
B.“只是朱颜改”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朱颜”是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
C.“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鸟雀仿佛有着人一样的喜怒哀乐。 |
D.“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荷花仿佛一群身着红裳绿裙的江南女子。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小题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这两句词有何表达艺术?
答:
【小题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小题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这两句词有何表达艺术?
答:
【小题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