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虞美人》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花秋月”指美好的事物,可词人却发出了“何时了”的疑问,可见囚禁的生活是极端悲苦的。 |
B.“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的是词人昔日醉生梦死的美好时光。 |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两句是实写,采用了对比手法。 |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比喻手法把抽象的愁具体化。 |
根据《虞美人》,完成下列题目。
【小题1】下列对《虞美人》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虞美人》的最后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小题1】下列对《虞美人》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作者是李煜,南唐中主李璟之子,史称南唐后主,词中描写的故国是指南唐故都金陵。 |
B.一个“又”字,将词人的万端愁情与春花秋月联系起来,国破家亡的苦痛未尽,历尽折磨。 |
C.词分上下片,“虞美人”是本词的题目,词把思乡之情与忧国愁绪结合起来,使此词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
D.词人写出了沦为阶下因的苦痛哀思,将伶宫之词转为士大夫之词,将愁绪写得意脉相连,无尽无休。 |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小题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颂的名句,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小题3】这首词笔法起伏跌宕,词人是如何将现实和回忆联系在一起的?
虞美人
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李煜(937—978),南唐后主。开宝八年(975),南唐被北宋攻克,李煜被软禁于北宋都城汴京为囚。这首词作于这一时期,表达了词人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小题1】“春花秋月”是美景,词人为什么要追问它“何时了”?【小题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颂的名句,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小题3】这首词笔法起伏跌宕,词人是如何将现实和回忆联系在一起的?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曹禺,1910年出生,原名万家宝,中国现代剧作者,语言艺术大师,1933年,在即将完成大学生活时,创作了《日出》取得巨大的成功,后来又创作了《雷雨》,一举成名。代表作《北京人》《原野》。 |
B.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别称杜工部、杜拾遗,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倡导新乐府写作,代表作有反映民生疾苦的“三吏”“三别”。 |
C.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五代时南唐后主,与其父李璟并称南唐二主,《虞美人》是李煜被俘后写成的,“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子。因李煜填此词,又名“一江春水”。 |
D.李清照,号幼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成就最高者。主张“词别是一家”,写有《词论》《金石录后续》,结集为《漱玉词》。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2】词的最后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作者是李煜,南唐中主李璟之子,史称南唐后主,词中描写的故国是指南唐故都金陵。 |
B.一个“又”字,将词人的万端愁情与春花秋月联系起来,国破家亡的苦痛未尽,历尽折磨。 |
C.词分为上片和下片,虞美人是本词的曲牌名,词把思乡之情与忧国愁绪结合起来,使此词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
D.词人写出了沦为阶下囚的苦痛哀思,将伶宫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将愁绪写得意脉相连,无尽无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