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先秦时期是百家争鸣的黄金时期,产生了众多的思想家和学派。有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以荀子、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以公孙龙为代表的名家等。
B.孔子是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最深远影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学者。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他的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仁的基本面是“克己复礼”。
C.庄子,是道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他主张人要以道为师,随顺造化。其基本底蕴是对社会人生的同情和关怀。
D.墨子思想的核心是:“兼爱”或“兼相爱”,即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先秦是百家争鸣的黄金时期,产生了众多的思想家和学派。有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以荀子、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等。
B.孔子是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最深远影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学者。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他的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仁的基本面是“克己复礼”。
C.孔子积极投身于政治,想要改变天下无道的现实,当时就有人反对他,甚至还有人嘲讽他,但他并不在意这些,还是积极地去做,但最后还是失败了。
D.《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道是宇宙中的终极存在,它创造了万物。道也是一种规律性的东西。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1)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
(2)“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孟子•告子上》)
【小题1】从第(1)段文字看,“圣”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实践“仁”途径是什么?
【小题2】从(1)(2)两段文字看,孔孟对“仁”的理解是有差异的,请作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孔子所删修的《春秋》是依据哪国史料整理而成的?()
A.鲁B.宋C.秦D.齐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文化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
A.朱自清,号秋实,字佩弦,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诗人、散文家、著名学者。主要著作有《背影》《欧游杂记》《论雅俗共赏》等。
B.《迷娘曲》的作者歌德,是意大利著名诗人、剧作家、思想家,代表作有诗剧《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等,其作品对世界文学有很大影响。
C.《论语》是语录体的散文集,书中多为简洁的语言片段,一般每章节只有数十字。其突出特点是简洁凝练,生动隽永,意味深长。
D.传记,是用来记载人物生平经历的一种文体。优秀的传记文学应该是历史的真和文学的美的结合,是历史的科学性和文学的形象性的结合。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小题1】联系以上两段文字,你觉得孔子和颜回因何而“乐”?
【小题2】如今社会盛传“‘神马’(什么)都是浮云”,如果从孔子的角度看,他老人家会赞同人们的这种说法吗?请结合孔子的思想来分析。(50字左右)
当前题号:6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长幼之节”在文中指什么?“君臣之义”指什么?
(2)子路所说的“道”的含义是什么?子路认为“道之不行”的原因是什么?
当前题号:7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论语·泰伯》)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

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吾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

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论语·述而》)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笃信好学,守死善道(_______) ②危邦不入,乱邦不居(_______)
③吾闻君子不党(______) ④有过,人必知之(_______)
【小题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小题3】根据上述两章文字,说说孔子的政治思想和修身思想有哪些共同点。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5分)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①。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论语·颜渊》)
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夫水性②虚而沦漪③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鞟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④丹漆,质待文也。(刘勰《文心雕龙·情采》
(注)①史:虚浮。②性:性质,特征。③沦漪(lúnyī):水的波纹。④资:凭借。
【小题1】关于“文”“质”的关系,二三两段都采用了比喻说理,请写出比喻的喻体。(2分,每个本体对应的喻体至少写出三个)
文: 质:
【小题2】根据这三段文字,比较孔子和刘勰在“文”“质”关系上观点的异同。(3分)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孔子为什么将富贵比作“浮云”?请简析。(2分)
(2)常言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与孔子的观点是否一致?为什么?请结合上述语录及孔子关于“义”与“利”的看法加以阐述。(2分)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