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 中国古代文学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唐
- 五代十国
- 北宋
- 南宋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外国文学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①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未几,丁母忧。五年,调福昌主簿。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②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无何,朝廷知法害民,罢之。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徙知黄州,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夫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磔裂诡异之弊:割裂文辞、追求怪异的流弊。磔(zhé):分裂。②手实法:宋神宗时所建立的令民自报田地财产的办法。【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 |
B.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 |
C.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 |
D.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 |
A.“礼部”,中国古代官署,长官为礼部尚书,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
B.“擢”,在古代官职变动中表示提升官职的词语,“陟”、“左迁”、“徙”与之同义。 |
C.“吾侪”是指我们这些人。“侪”表示一类人,类似的词语有:属、辈、类、曹、族、等。 |
D.“举子”即举人,授予通过乡试者。乡试在省城举行,每三年一次,皇帝亲派主考官,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 |
A.苏轼才华出众。欧阳修在梅圣俞面前很是推崇苏轼,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刚开始都很厌烦,很长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 |
B.苏轼勇于担当。黄河决口,徐州城将要被洪水冲毁,苏轼说服卒长带领手下人尽力筑堤,自己住在城墙上,过家门不入,最终保全了徐州城。 |
C.苏轼敢于直言。苏轼就手实法直接向提举官指出这部法令的不当之处,让提举官大为吃惊,不久,朝廷得知法令有害于百姓,就废除了它。 |
D.苏轼心胸坦荡。苏轼被小人排挤,离开朝廷到黄州任职时,与田夫野老相伴于乡间,并且在所居东坡之处修建一座房子,自号“东坡居士”。 |
①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②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
周勃,沛人。其先卷人也,徙沛。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以吹箫给丧事。高祖为沛公初起,勃以中涓从攻胡陵。从入汉中,拜为将军。还定三秦,赐食邑怀德。以将军从高祖击燕王臧茶,赐爵列侯,食绛八千二百八十户。
燕王卢绾反,勃代樊哙将,击下蓟。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责之:“趣为我语。”其椎少文如此。勃既定燕而归,高帝已崩矣,以列侯事惠帝。惠帝六年,置太尉官,以勃为太尉。十年,高后崩。勃与丞相平、朱虚侯章共诛诸吕。迎立代王,是为孝文皇帝。文帝即位,以勃为右丞相,赐金五千斤,邑万户。居十余月,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厌之,则祸及身矣。”勃惧,亦自危,乃谢请归相印。上许之。岁余,陈丞相平卒,上复用勃为相。十余月,上曰:“前日吾诏列侯就国,或颇未能行,丞相朕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乃免相就国。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胜之尚之,故狱吏教引为证。
初,勃之益封,尽以予薄昭。及系急,薄昭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文帝既见勃狱辞,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于是使使持节赦勃,复爵邑。勃既出,曰:“吾尝将百万军,安知狱吏之贵也!”勃复就国,孝文十一年薨,谥曰武侯。
(摘编自《汉书·卷四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日以公主为证 |
B.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日/以公主为证 |
C.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日/以公主为证 |
D.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日/以公主为证 |
A.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义或职位。表示相同含义的词语还有授、除、谪等。 |
B.太尉,古代官名。秦至西汉设置,为全国军事的最高官职。与丞相、御史大夫合称三公。 |
C.薨,指诸侯去世。古人讳言“死”,以专称代替,天子死叫崩,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 |
D.谥,是中国古代帝王或高官死后,朝廷根据其平生功过给予的褒贬称号,如“文”“厉”。 |
A.周勃出身贫寒,生活艰辛。他祖先是卷人,后迁徙到沛,以编织竹器为生,常在别人家的丧事上吹箫以养家糊口。 |
B.周勃南征北战,军功赫赫。他追随刘邦起兵反秦,人关灭秦,还定三秦,先后平定燕王叛乱,所向披靡。 |
C.周勃木讷刚强,质朴敦厚。他不喜欢文辞,召见儒生说客时不行主宾之礼,说话直白,汉高祖据此认为可把大事托付给他。 |
D.周勃位高权重,仕途顺利。他以军功受封绛侯,历任太尉、右丞相。深受汉高祖、汉惠帝、汉文帝等多位皇帝的倚重。 |
(1)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责之:“趣为我语。”
(2)吾尝将百万军,安知狱吏之贵也!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选自王羲之《兰亭集序》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感慨系之矣 系:附着 |
B.虽趣舍万殊 趣:取向 |
C.终期于尽 期:注定 |
D.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盛:繁盛 |
①引以为流觞曲水②亦足以畅叙幽情③夫人之相与 ④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A.两个“以”相同,两个“之”字相同 |
B.两个“以”相同,两个“之”字不同 |
C.两个“以”不同,两个“之”字不同 |
D.两个“以”不同,两个“之”字相同 |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赵上交,涿州范阳人。本名远,字上交,避汉祖讳,还以字称。上交身长七尺,黑色,美风仪,善谈论,负才任气,为乡里所推。后唐同光中,尝诣中山干王都①。有和少微②者亦在都门下,忌之,颇毁訾上交,都遂不为礼。上交不得志,因南游洛阳。秦王从荣开府兼判军卫,以上交充六军诸卫推官。李瀚、张沆皆白衣在秦府,悉与上交友善。从荣素豪迈。不遵礼法,好昵群小。上交从容言曰:“王位尊崇,当修令德以慰民望。王忍为此,独不见恭世子、戾太子之事乎?”从荣怒出之。晋初,召为左司郎中,迁刑部侍郎。尝上言:“伏睹长兴中诏书:‘州县官在任详谳刑狱、昭雪人命者,不限岁月赴选,许令超资注官。诸道州府躬赴行部投状,随给优牒,庶绝欺同,以存激劝。’载详元诏,止言州县,未该内外职司。乞自今但能雪活冤狱,不限中外官,并加旌赏。”诏从之。俄迁户部侍郎,拜御史中丞,弹举无所阿避。周祖监国,命太师冯道迎湘阴公于徐州,以上交副之。广顺初,拜礼部侍郎。会将试贡士,上交中明条制,颇为精密,始复糊名考校。擢扈载甲科,及取梁周翰、董淳之流。时称得士。枢密使王峻用事,常荐童子,上交拒之。峻怒,奏上交选士失实。贬商州司马,朝议以为太重,会峻贬乃止,但坐所取士李观、侯璨赋落韵,改太子詹事。显德二年拜吏部侍郎多请告不朝时出游别墅世宋因问陶穀曰上交岂衰老乎穀对曰上交昔掌贡举受所献名园多植花卉优游自适世宗怒,免其官。宋初,起为尚书右丞。建隆二年正月,卒,年六十七。上交所莅官以干闻,当时称有公辅器。
(节选自《宋史.赵上交传》)
[注]①②王都、和少微:都是人名。【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显德二年/拜吏部侍郎/多请告不朝/时出游别墅/世宗因问陶穀曰/上交岂衰老乎/穀对曰/上交昔掌贡举/受所献名园多/植花卉/优游自适/ |
B.显德二年/拜吏部侍郎/多请告/不朝时出游别墅/世宗因问陶穀曰/上交岂衰老平/穀对曰/上交昔掌贡举/受所献名园多/植花卉/优游自适/ |
C.显德二年/拜吏部侍郎/多请告/不朝时出游别墅/世宗因问陶穀曰/上交岂衰老乎/穀对曰/上交昔掌贡举/受所献名园/多植花卉/优游自适/ |
D.显德二年/拜吏部侍郎/多请告不朝/时出游别墅/世宗因问陶穀曰/上交岂衰老乎/穀对曰/上交昔掌贡举/受所献名园/多植花卉/优游自适/ |
A.“避汉祖讳”指赵上交和汉祖名字中都有“远”字,为表示尊重,赵上交名字不能用此字。 |
B.文中李、张二人只是在秦王手下当差,没有功名或官职,所以称他们叫“白衣”。 |
C.“监国"是中国古化的--种政治制度,通常是由德高望重的大臣监管朝政的实施。 |
D.“糊名”就是考试结束后,将考卷上考生的姓名等信息密封或裁去再行阅卷的方法。 |
A.赵上交敢于直言进谏,为人守正不阿。他看不惯秦王恣意妄为,劝谏秦王做事要符合百姓的愿望,秦王气得恼怒离去;任御史中丞时,行使职权,正直无私。 |
B.赵上交才能表现卓著,赢得广泛推重。他年轻时就擅长言谈论事;为官后主持科举考试时制定的考试制度十分精密;无论任职何处都精明干练,人谓堪当大任。 |
C.赵上交直谏制度缺漏,力促施政公平。他认为只要是德才兼备的官员。所受待遇就应该一致,不能只限于州、县官,也要惠及朝官,这应该更能起到激励作用。 |
D.赵上交历经数代更替,历职多个官署。他仕宦于五代时期,做过后唐杂王的僚属,后晋中任职刑部和户部,后周间供职礼部。吏部,大宋立国后又做尚书右丞。 |
(1)有和少微者亦在都门下,忌之,颇毁訾上交,都遂不为礼。
(2)枢密使王峻用事,常荐童子,上交拒之。峻怒,奏上交选士失实。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修禊事也 禊:修订地方志的聚会 |
B.俯察品类之盛 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 |
C.或取诸怀抱 怀抱:胸怀抱 负 |
D.夫人之相与 相与:相交往 |
①暮春之初,修禊事也
②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③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④无丝竹管弦之盛
⑤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A.①③⑤⑥ | B.①③④⑤ |
C.②③⑤⑥ | D.②③④⑤ |
A.第一段写兰亭聚会,畅叙幽情。描绘兰亭周围的山水美景,暗示它可以引发与会者的诗兴,从而有了“一觞一咏”的作诗情形。 |
B.第二段情景交融,以景托情。写与会者的主观感受,先用美景烘托,由此说到“俯”“仰”之所见,再归结为“游目骋怀”之“乐”,顺理成章。 |
C.第三段兴感抒情,发挥议论。先说躁者“悟言一室之内”;静者“放浪形骸之外”;接着指出不管怎样不同,人总要死,从而提出“死生亦大”的观点。 |
D.文章借题发挥,立意高远。从一次游宴活动谈到了作者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一死生”“齐彭殇”的“虚诞”‘“妄作”。 |
A.每月的十五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十五。 |
B.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免去官职。 |
C.北向,即向北,“北向坐”就是坐南方位面向北方;在座次安排上,南方位是卑位。 |
D.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坐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①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后广转为边郡太守,徙上郡。
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后韩将军徙右北平。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节选自《史记•卷一百九》,有删减)
[注]①典属国:负责与附属国外交事务的官员,也简称“属国”。【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
C.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
D.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
A.射:中国古代“通五经贯六艺”中“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一。“射”不但是杀敌卫国的技术,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体育活动。 |
B.良家子:汉代规定应强制服役的七种人以及医、巫、商贾、百工之子女不能从军,其余人家子女被视为良家子,他们方可从军。这也是区分民众良贱的等级界线。 |
C.转:迁官转任。与“迁”“调”“徙”一样都有“调动官职”的意思。 |
D.汉之飞将军:指李广将军。王昌龄的山水田园诗作《出塞》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所用的就是飞将军李广之典故。 |
A.李广家世代学习射技,自己当初从军抗击匈奴之时,因善于骑射而杀敌颇多;在后来的战场上,他的射箭技能也经常发挥作用。 |
B.李广作战时骁勇过人。吴、楚两地叛军作乱,他跟随太尉攻打叛军,并在昌邑城下夺得叛军旗帜,因此立功扬名。 |
C.李广恃才自负,不顾安危,因相信自己才气无双,骁勇能战,他多次与匈奴作战,引发他人对其生命 安全的担忧。 |
D.孝文帝十四年,匈奴人大举侵入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为他善于骑射,斩杀敌人首级很多,所以被任为汉朝廷的中郎。 |
(1)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2)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甚备,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后数岁,叔坐法失官。梁孝王使人杀故吴相袁盎,景帝召田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景帝曰:“梁有之乎?”叔对曰:“死罪!有之。”上曰:“其事安在?”田叔曰:“上毋以梁事为也。”上曰:“何也?”曰:“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如其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景帝大赞之,以为鲁相。鲁相初到,民自言相,讼王取其财物百余人。田叔取其渠率二十人,各笞五十,余各搏二十,怒之曰:“王非若主邪?何自敢言若主!”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相偿之。相曰:“王自夺之,使相偿之,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相毋与偿之。”于是王乃尽偿之。数年,叔以官卒,鲁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也,曰:“不以百金伤先人名。”
(节选自《史记·田叔列传》,有删改)
(注)①梁孝王刘武是窦太后的小儿子,很受宠爱。【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 |
B.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 |
C.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 /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 |
D.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 |
A.田叔临危不惧,忠心维护赵王。赵王张敖的臣子赵午、贯高等谋划造反失败,田叔不惧朝廷“罪三族”的诏令,以家奴的身份跟随赵王来到了长安。 |
B.田叔才能卓著,受到高祖称赞。赵王冤情得雪,被释放出狱时,向朝廷推荐了田叔等人,田叔得到召见,高祖交谈后认为田叔是汉廷臣子中最优秀的一位。 |
C.田叔审查案件,替汉景帝着想。田叔调查清楚了梁孝王暗杀袁盎案件的事实,却站在皇上的角度劝说景帝不要再过问梁王的事情,得到了景帝的赏识。 |
D.田叔担任鲁相,巧谏鲁王还钱。鲁国百姓找田叔指责鲁王,田叔责罚了他们并批评说这是毁谤君主,鲁王听说后非常惭愧,最终将钱尽数偿还给百姓。 |
(1)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
(2)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
彻里,燕只吉台氏。曾祖太赤,为马步军都元帅,从太祖定中原,以功封徐、邳二州,因家于徐。彻里幼孤,母蒲察氏教以读书。
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应对详雅,悦之。从征东北边还,因言大军所过,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赖以存活者众。二十三年,奉使江南,时行省理财方急,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彻里曰:“学田①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遽止之。还朝以闻,帝嘉纳焉。
二十四年,桑哥为相,引用党与,钩考天下钱粮,民不胜其苦,自裁及死狱者以百数,中外骚动。廷臣顾忌,皆莫敢言。彻里乃于帝前,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帝怒,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彻里辩愈力,且曰:“臣与桑哥无仇,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苟畏圣怒而不复言,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臣窃惧焉。”于是帝大悟,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得珍宝如内藏之半。桑哥既诛,复奉旨往江南,籍桑哥姻党江浙省臣乌马儿、湖广省臣要束木等,皆弃市,天下大快之。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进拜御史中丞,俄升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漳剧盗欧狗久不平,遂引兵征之,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有降者,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曰:“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其返汝耕桑,安汝田里,毋恐。”他栅②闻之,悉款附。未几,欧狗为其党缚致于军,枭首以徇,胁从者不戮一人,汀、漳平。
九年,以疾毙,年四十七。毙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人服其廉。
(节选自《元史·彻里》)
(注)①学田:旧时办学用的公田。②他栅:其他营寨。【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 通“藉”,凭借。 |
B.苟畏圣怒而不复言,则奸臣何由而除 苟:如果。 |
C.民不胜其苦 胜:完,尽。 |
D.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 劳:劳烦。 |
A.①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 ②毙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 |
B.①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 ②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 |
C.①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 ②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 |
D.①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 ②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
A.彻里应对详雅,深得世祖喜爱。彻里进言请求给予东北边疆的百姓救济,世祖听从了。彻里制止了江南行省出售学田的做法,这一意见得也到了世祖的称赞与肯定。 |
B.彻里家住徐州,由母亲教导读书。其曾祖父跟随太祖平定天下,立有军功。 |
C.彻里向世祖陈述了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的罪状,言辞激烈。世祖听闻后大怒,认为桑哥丧失礼节规矩,命彻里彻查此案,并到江南清查桑哥的姻党,此举大快人心。 |
D.彻里担任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时,率兵征讨欧狗等盗贼,所过之处秋毫无犯,并善待投降之人,最终平定了汀、漳地区。 |
(1)臣与桑哥无仇,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
(2)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其返汝耕桑,安汝田里,毋恐。
褚玠,字温理,河南阳翟人也。玠九岁而孤,为叔父骠骑从事中郎随所养。早有令誉,先达多以才器许之。及长,美风仪,善占对,博学能属文,词义典实,不好艳靡。起家王府法曹,历转外兵记室。天嘉中,兼通直散骑常侍,聘齐,还为桂阳王友。迁太子庶子、中书侍郎。太建中,山阴县多豪猾,前后令皆以赃污免,高宗患之,谓中书舍人蔡景历曰:“稽阴大邑,久无良宰,卿文士之内,试思其人。”景历进曰:“褚玠廉俭有干用,未审堪其选不?”高宗曰:“甚善,卿言与朕意同。”乃除戎昭将军、山阴令。县民张次的、王休达等与诸猾吏贿赂通奸,全丁大户,类多隐没。玠乃锁次的等具状启台高宗手敕慰劳并遣使助玠搜括所出军民八百余户时舍人曹义达为高宗所宠,县民陈信家富于财,谄事义达,信父显文恃势横暴。玠乃遣使执显文,鞭之一百,于是吏民股栗,莫敢犯者。信后因义达谮玠,竟坐免官。玠在任岁余,守禄俸而已,去官之日,不堪自致,因留县境,种蔬菜以自给。或嗤玠以非百里之才①,玠答曰:“吾委输课最,不后列城,除残去暴,奸吏局蹐。若谓其不能自润脂膏,则如来命。以为不达从政,吾未服也。”时人以为信然。皇太子知玠无还装,手书赐粟米二百斛,于是还都。太子爱玠文辞,令入直殿省。十年,除电威将军、仁威淮南王长史,顷之,以本官掌东宫管记。十二年,迁御史中丞,卒于官,时年五十二。玠刚毅有胆决,兼善骑射。尝从司空侯安都于徐州出猎,遇有猛兽,玠引弓射之,再发皆中口入腹,俄而兽毙。及为御史中丞,甚有直绳之称。自梁末丧乱,朝章废弛,司宪因循,守而勿革,玠方欲改张,大为条例,纲维略举,而编次未讫,故不列于后焉。及卒,太子亲制志铭,以表惟旧。至德二年,追赠秘书监。所制章奏杂文二百余篇,皆切事理,由是见重于时。子亮,有才学,官至尚书殿中侍郎。
(节选自《陈书·褚玠传》)
[注]①百里之才:百里,方圆百里之地;在古代,通常一个县大约在百里左右,因此可以称“县长”为“百里之才”。【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玠乃锁次的等/具状启台高宗/手敕慰劳/并遣使助玠搜括所出/军民八百余户 |
B.玠乃锁次的等/具状启台/高宗手敕慰劳/并遣使助玠搜括/所出军民八百余户 |
C.玠乃锁次的等/具状启台/高宗手敕慰劳/并遣使助玠搜括所出/军民八百余户 |
D.玠乃锁次的等/具状启台高宗/手敕慰劳/并遣使助玠搜括/所出军民八百余户 |
A.起家,文中指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与成语“白手起家”的“起家”二字语义不同。 |
B.山阴,是古代地区名,得名于南部的会稽山,是会稽郡二十六县之一,在文中也称“稽阴”。 |
C.志铭,刻在石碑上埋在墓地中的铭文,大多是对死者一生的评价,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 |
D.东宫,是古代太子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太子,这与中宫又可指皇后是同样道理。 |
A.褚玠才华横溢,深受时人看重。褚玠年轻时以才器著称,善于占卜,博学能文,所撰写的章奏杂文都能切中事理。 |
B.褚玠执法如山,不畏豪猾宠臣。褚玠担任山阴令时,捉拿陈显文处以鞭刑,杀鸡儆猴,使得山阴县无人再敢触犯法律。 |
C.褚玠关心政务,主张典制改革。朝廷典章制度废弛,执法官员因循守旧,褚玠主张制订条例,但因未完成而没有推行。 |
D.褚玠才德兼备,深受东宫宠幸。褚玠无钱返京时是太子亲赐粟米二百斛,过世之后更得太子亲自制作碑铭,以表追思。 |
(1)太建中,山阴县多豪猾,前后令皆以赃污免,高宗患之。
(2)若谓其不能自润脂膏,则如来命。以为不达从政,吾未服也。
【小题5】褚玠的“百里之才”表现在哪些方面?
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元帝时,华阴守丞嘉上封事,言:“治道在于得贤。平陵朱云,兼资文武,忠正有智略,可使以六百石秩试守御史大夫,以尽其能。”上乃下其事问公卿。太子少傅匡衡对,以为:“大臣者,明王所慎择也。而嘉猥称云,欲令为御史大夫,妄相称举,疑有奸心,宜下有司案验以明好恶。”嘉竟坐之。成帝时,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曰:“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日:“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逄、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鄠田,教授诸生。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薛宣为丞相,云往见之。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云曰:“小生乃欲相吏邪?”宣不敢复言。云年七十余,终于家。病不呼医饮药。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
(节选自《汉书·卷六十七》,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 |
B.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 |
C.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 |
D.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 |
A.《易》,“五经”之一,深富哲理,是传播儒家思想的著作中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 |
B.封事,指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陈奏秘密事项时,用皂囊封缄,以防泄密。 |
C.御史大夫,官职名,西汉时相当于副丞相,以协助丞相综理大政,偏重于监察执法。 |
D.东阁,在这里并非“开我东阁门”中的“东阁”,而是指宰相招致、款待宾客的地方。 |
A.朱云才兼文武,得到世人尊重。华阴守丞因为朱云忠正而有智谋,向朝廷请求任命他为御史大夫;朱云带领学生乘牛车出行时,探访的人都对他很敬重。 |
B.朱云直言谏诤,留下槛折佳话。朱云弹劾张禹,汉成帝很生气,御史拉他下殿,他攀住栏杆不走,直至栏杆被拉断;经大臣辛庆忌劝解,他才被饶恕。 |
C.朱云特立独行,好倜傥有大节。致仕后的朱云远离官场,居住在乡野,教授学生;与宰相薛宣交往,薛宣邀他留在承相府中,朱云谢绝了对方的好意。 |
D.朱云恬淡无欲,要求死后薄葬。朱云病重时未请医喝药,临终嘱咐用便服入殓,棺木只需容身,墓穴只需容棺即可,家人遵其嘱造了一丈五尺的小坟。 |
(1)妄相称举,疑有奸心,宜下有司案验以明好恶。
(2)及后当治槛,上日:“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小题5】左将军辛庆忌为什么能让皇上怒气消解,饶了朱云?请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