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单句的成分
- 复句的类型
- 句子的句式
- 修辞方法
- 选用句式
- + 标点符号
- 句号(。)
- 逗号(,)
- 顿号(、)
- 冒号(:)
- 问号(?)
- 感叹号(!)
- 引号(“”)
- 括号(())
- 破折号(——)
- 省略号(……)
- 书名号(《》)
- 间隔号(·)
- 文章作者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A.记得在一次讲座中,有人问我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我的回答是:尊重他人,亲疏随缘,这个回答基本上概括了我对待友谊的态度。 |
B.《课程标准》指出:“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通过引导学生鉴赏作品,让学生对作品蕴涵的意义理解得更充分,更深刻,更透彻。” |
C.近日,山东省就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作出规范,严禁乡(含乡)以上政府部门以任何名义借“一事一议”向农民筹资筹劳。 |
D.上世纪初,十三、四岁的胡适沿着崎岖艰险的小路走进上海,飘到美国,回到北京,他博览群书,学贯中西,成为国人敬仰的国学大师。 |
①莫言的作品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建构了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②周梅森创作的《人间正道》《至高利益》《我主沉浮》和《绝对权力》等政治小说闻名全国,他也因此被誉为“中国政治小说第一人”,最近热播的《人民的名义》是他的又一部反腐力作。
③越南儒学和韩国儒学一样,都是东来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今天学术界却出现韩国儒学研究繁荣红火,而越南儒学研究几乎难觅踪迹。
④西湖不仅是杭州的西湖,更是中国的西湖、世界的西湖。杭州刺史白居易曾说:“江南忆,最忆是杭州。”西湖展现的,是美、是大气、是包容。
⑤根据国际法规划设我国东海防空识别区,目的在于为我军及早识别、发现和实施空中拦截行动提供条件,强化国防安全。
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科技创新要以民为本,这需要我们的科技工作者改善“公益类科技就是低端技术”的偏见,从制度上着手打造民生科技。
⑦项脊轩虽然窄小,破旧而又阴暗,却是作者长期生活的地方,在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的时刻,唯有项脊轩才能唤起主人对过去生活的深长久远的回忆。
[甲]1917 年,我和哥哥经宁波返回家乡(浙江余姚) 。我们坐的轮船从上海起航。我们 为了占住舱位,下午五点钟左右就上了船。水果小贩们成群结队地提了香蕉、苹果和梨上船 叫卖。哥哥要买部分腐烂的水果,因为价格比较便宜。[乙]“不行,”我说,“买水果的钱固然省了,看医生的钱却多了。”
第二天天亮时,船在宁波靠岸了,码头上的喧嚷声振聋发聩。[丙] 七、八个脚夫一拥上船拼命抢夺行李。一个不留神,你的东西就会不翼而飞。我和哥哥好不容易从人群中挤下 跳板,紧紧地盯着脚夫们,唯恐他们提了我们的行李溜之大吉。
【小题1】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起航 | B.固然 | C.振聋发聩 | D.不翼而飞 |
A. 甲 B. 乙 C. 丙
(甲)二〇〇六年十二月报载:由于“龙”字在英文中通常译为“dragon”,而在西方文化里,后一“动物”通常具有邪恶的内涵,所以有关当局为免外人误解,为和“世界接轨”,已责成上海某大学以专题计划的方式,拟放弃以龙为民族与国家图腾的历史常态,转而另觅其他吉祥物以代之。公布以来,这件事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而媒体向来喜欢骇人听闻。(乙)于是有报纸马上联想到侯建德的名曲,斗大的标题谓:《中国人可能“不当龙的传人”了》。我对此“计划”不但觉得不可思议,更有骨鲠在喉之感。不过因生性不喜凑热闹,所以当时看了就罢。(丙)待心绪稍微沉淀,觉得应提笔至少为“龙”字的“翻译过程”稍吐管见。
【小题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内涵 | B.骇人听闻 | C.骨鲠在喉 | D.管见 |
A.甲 | B.乙 | C.丙 |
A.《雷雨》的创作者是曹禺,他创作了《日出》《北京人》《王昭君》等剧作。《雷雨》通过周、鲁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前后 30 年的纠葛,表现了旧家庭的罪恶。 |
B.苏洵的《六国论》就引用了古语“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来证明“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的观点。 |
C.吕叔湘先生是苏南的丹阳人,我几次见到他和祖父聊天(叶圣陶),腔调都很接近苏州话。 |
D.是该选生物、化学、技术呢?还是选生物、化学、物理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
①2016年11月29日,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金服董事长彭蕾向公众道歉了。②道歉的缘由是因为支付宝于11月24日新上线的功能:圈子。③通过支付宝用户的交易记录,向用户推荐不同的“圈子”——有点类似一个社交群。④引起争议的《校园日记》《白领日记》这两个圈子,只允许女性用户发布动态。⑤其他用户可以打赏和点赞,但只有女性用户和芝麻信用分达到750分的男性用户才可以评论。
序号: 修改:
序号: 修改:
序号: 修改:
(甲)人们常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难道城市也因熟悉而让自己淡然了?(乙)可能是吧,但也不尽然,否则又如何解释颤动内心那根柔软相思之弦的,却常是老家那些景物而非这个城市或那个城市的灯红酒绿呢?(丙)也许用‚距离产生美来解释更能让自己满意,也更合情合理一点。归根结底,可能还是因为人不可能有两个故乡,正如人没有两次生命一样吧。而故乡正是给了我们生命的地方,那是不容置疑,无法忘怀的来自血缘的记忆。这样的记忆,会让我们的灵魂一生都散发着与生俱来的那种甜甜的,忧伤的,淡淡的味道,总在不经意之间告诉我们:你从何而来!(丁)这样的感觉就像一根线牵着飘飞的风筝,无论飞得多远,总与捏线的手息息相连、一刻不离。
【小题1】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淡然 | B.灯红酒绿 | C.经意 | D.无论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木心的课使陈丹青明白世上有许多事比爱憎更要,比如建设,承担,守住,传续……等。“这是他的命,”陈丹青说,“我是个老人了,我可以平静地做这些事。” |
B.在《天籁之战》的舞台上,明星歌手与素人歌手们同台PK,或被动听的嗓音感动落泪,或感慨于选手突破极限,挑战自我,观众们每周都在期待歌手们又会带来怎样的惊喜? |
C.《拜托了衣橱》节目在传递欢乐的同时,还在积极传递社会正能量,为偏远山区的孩子捐衣、捐款,《人民日报(海外版)》和人民网纷纷为这一公益活动点赞。 |
D.我在昏暗中,一页页读着鲁迅,那相信沦亡的孔乙己、被斩首的夏瑜……都是旧中国的鬼魅。我一边读,一边可怜他们,也可怜鲁迅——他居然生活在那样黑暗的年代。 |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发展变化。这种变动不居的特性正是谋事要“生于虑”的深刻背景。正所谓①________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孔子一再警醒世人,“虑之不远,其忧即至。”荀子说得也很通俗:“先事虑事,先患虑患②________先事虑事谓之接,接则事犹成。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③________虽然今天的时空环境同先贤们所处的时代大不相同,但是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道理并无二致。在瞬息万变的当今时代,要想掌握推动事物发展的主动权,就必须未雨绸缪。对于改革开放来讲,更是如此。它本身就是一项空前绝后的创新性探索,其间难免不会遇到诸多不确定性因素,遭遇诸多意外情况。特别是当前我们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在这种关键时刻,更应有超强的远见意识,能对未来的发展态势洞若观火,而不能“临时抱佛脚”,更不能寅吃卯粮。唯有怀以深谋远虑的洞察,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万物中站稳脚跟④________求得先机。
【小题1】下列在文中①②③④处所填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A.① : ② , ③ 。” ④ 、 |
B.① —— ② , ③ ”。 ④ , |
C.① / ② 。 ③ 。” ④ , |
D.① : ② 。 ③ ”。 ④ 、 |
A.充满了先人智慧的这句谚语,告诫人们不要忘却了远景期待,而只盯着眼前的事物。 |
B.充满了先人智慧的这句谚语,告诫人们不要只盯着眼前的事物,而忘却了远景期待。 |
C.这句谚语充满了先人的智慧,告诫人们不要只盯着眼前的事物,而忘却了远景期待。 |
D.这句谚语充满了先人的智慧,告诫人们不要忘却了远景期待,而只盯着眼前的事物。 |
A.它本身就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新性探索,其间难免不会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遭遇诸多意外情况。 |
B.它本身就是一项空前绝后的创新性探索,其间难免会遇到诸多不确定性因素,遭遇诸多意外情况。 |
C.它本身就是一项空前绝后的创新性探索,其间难免不会遇到诸多不确定性因素,遭遇诸多意外情况。 |
D.它本身就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新性探索,其间难免会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遭遇诸多意外情况。 |
A.“我不知道是谁的挂号信退回来了?”张师傅说。 |
B.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
C.版画是在不同材料的版面上(如木板、石板、钢板等)通过手工制版印刷而成的。 |
D.中国的年俗:如剪窗花呀、贴春联呀、放鞭炮呀……每一项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