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他来说,道德价值观总是高于物质价值观,而且人类灵魂的进步是印度进步的重要条件。他信奉非暴力和非暴力反抗,并证明理想可以将不同国家的人民团结起来并实现长足的进步。”此材料中的“他”是( )
A.章西女王B.扎格鲁尔C.甘地D.玻利瓦尔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A.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B.高度评价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C.全面评价了新经济政策D.否定了斯大林模式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历史课上围绕苏联经济建设开展辩论活动,形成如下结论。据此判断,他们辩论的主题是(  )

与当时苏联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使苏联在工业化建立的最初阶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农、轻、重工业比例的严重失调,后来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A.斯大林模式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D.《和平法令》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本实现和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
当前题号:4 | 题型:判断题 | 难度:0.99
《凡尔赛条约》的缔造者之一、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写道:“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就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这说明《凡尔赛条约》最大的问题是(  )
A.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地区的统治秩序
B.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C.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统治的新秩序
D.严重损害了中国和其他弱小国家的权利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后不稳定的最后一个主要原因是存在着这样一个掉手的事实,即:“德国问题”不仅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变得更加难以处理和更加紧张了……当巴黎和约条款带来了更多的耻辱时,大多数德国人都纷纷对这一“奴役性条约”和同意这些条款的魏玛民主政治家们进行谴责。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 华盛顿会议后,日本并不满意在华盛顿会议上得到的利益,美国依旧是日本在亚洲的主要对手,两国的矛盾有增无减。192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新的移民法,排斥日本移民入境,使日本爆发了反美抗议浪潮,甚至有人叫嚣要用战争解决问题。英国在华盛顿会议后就认定今后与日本之间必有一战,并开始在新加坡扩建海军基地,修建防御工事,与日本的关系骤然紧张。

——摘编自刘长敏《国际关系体系与格局理论框架与历史变迁》

材料三  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得到较快恢复和发展,出现了“繁荣”的景象。
(1)“巴黎和约条款”是在哪次会议上签订的?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德国人对这一条款的态度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对华盛顿体系不满的原因。
(3)依据上述材料,归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世界影响。
当前题号:6 | 题型:辨析题 | 难度:0.99
20世纪30年代,当有人质疑在五年计划的指导下,苏联却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利用美国的先进技术建成,会造成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依赖时,斯大林表示:“以为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一种绝对闭关自守,绝对不依赖周围各国,这就是愚蠢之至”。据此可知,苏联的工业化建设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重视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以下对新经济政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B.在列宁的领导下,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C.为了加速工业化建设,斯大林加快实行农业集体化
D.1936年,苏联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世界历史新局面”的历史事件是
A.巴黎公社B.十月革命C.新中国成立D.古巴革命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将社会主义的理想变成现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事件是()
A.英国宪章运动B.法国巴黎公社成立
C.俄国十月革命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