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史
- 中国近代史
- 中国现代史
- 世界古代史
- 世界近代史
- 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 殖民扩张、殖民地人民的抗争和无产阶级的斗争
- +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与近代科学思想文化
-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 璀璨的近代文化
- 世界现代史
1870年以后,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应用于各种工业生产领域,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工业革命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的变化不包括
A.人口增长 | B.大众教育推广 | C.贫富加剧 | D.环境质量提高 |
如图是英国约·莱齐的漫画。画面描述的是科学家法拉第正在一边捏着鼻子,一边递给“泰晤士河老爹”一张白纸,用来检测河水的不透明度。这幅漫画讽刺的是


A.城市化带来出行拥堵 | B.现代化加剧温室效应 |
C.全球化导致贫富分化 | D.工业化造成环境污染 |
下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一系列发明简表(部分),由此信息可见,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年份 | 人物及国籍 | 身份 | 发明 |
1869年 | 海厄(美国) | 化学家 | 赛璐珞 |
1876年 | 奥托(德国) | 工程师 | 煤气内燃机 |
1879年 | 爱迪生(美国) | 科学家 | 耐用的白炽灯泡 |
1884年 | 夏尔多(法国人) | 化学家 | 发明了人造纤维 |
1893年 | 狄塞尔(德国) | 工程师 | 柴油内燃机 |
1903年 | 莱特兄弟(美国) | 工程师 | 飞机 |
1913年 | 福特(美国) | 工程师 | 流水线生产汽车 |
A.首先从英国开始 | B.发明者多为实践工人 |
C.集中于轻工业部门 | D.涉及领域更为宽广 |
如下史实表明…


A.新交通工具的发明改变了日常生活 |
B.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在交叉中进行 |
C.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展开 |
D.科学发现成为技术革命的先导 |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世界各地的城市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到1930年,城市人口已达到415亿,占人类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材料强调了工业革命( )
A.引发了城市化 | B.刺激了人口的增长 |
C.带动了财富的增加 | D.加剧了贫富分化 |
它推翻了神创论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在生物学中的统治地位,使生物学发生了一个革命性变革……恩格斯认为它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它”是指
A.牛顿力学体系 | B.马克思主义 | C.生物进化学说 | D.人文主义 |
文学艺术是从生活真实中提炼,加工、概括和创造出来的,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下列不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A.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的大型壁画《格尔尼卡》,愤怒的控诉了法西斯主义的暴行 |
B.艺术大师达·芬奇把艺术创作和科学探索结合起来,创作了名画《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对现实生活的要求和审美情趣 |
C.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反映了拿破仑军队远征俄国时波澜壮阔的场面 |
D.电影艺术大师卓别林通过《城市之光》、《大独裁者》等一系列电影,对现实社会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 |
伴随社会的转型与进步,近代科技文化蓬勃发展。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相关问题
(1)(不朽作品)请在下面方框空白处填写正确的内容。

(2)(著作简介)下面是两个文学艺术作品的简介,请你将其补充完整。

(3)(解读名著)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下面两部巨著的作者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1)(不朽作品)请在下面方框空白处填写正确的内容。

(2)(著作简介)下面是两个文学艺术作品的简介,请你将其补充完整。

(3)(解读名著)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下面两部巨著的作者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原子弹(如图)是指利用核裂变式反应放出的巨大能量造成杀伤破坏作用的核武器。1939年,美国总统罗斯福采纳某位科学家的建议,决定研制原子弹,后来,这一决定逐渐发展成代号为“曼哈顿”的庞大计划。下列各项中与某位科学家的建议有关的是


A.牛顿的万有引力 | B.达尔文的进化论 |
C.爱因斯坦的质能转换理论 | D.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