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历史

题干

1870年以后,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应用于各种工业生产领域,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工业革命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的变化不包括
A.人口增长B.大众教育推广C.贫富加剧D.环境质量提高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3-31 11:10: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民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约》,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已生活条件的要求,并将此作为自已的基本权利,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人阶级的这些要求中,实际上也包括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在其发表的《英国劳动人口卫生状况》,用大量的事实说明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铁路的铺设使芝加哥成为工业重镇,人口呈现爆炸性增长。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20世纪初的芝加哥,汽车行驶在有路灯的街头,各种新技术成果新娱乐方式皆在此流行。为解决城市人口猛增带来的交通,居住,环境等压力,芝加哥政府加大了市政建设投入,合理规划城市布局,矛盾得以缓解。
材料三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疫情防控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在这个紧要关头,十余天两座医院拔地而起,可以说是奇迹。面对挑战,肩负责任,各方人员圆满完成既定任务。支撑壮举的,是强大的建设能力,物质调配能力,是重大战役中高超的指挥调度,统筹协调能力。迅速决策部署,迅速设计谋划,迅速动员建设,这正是的我们制度的优越性的生动体现。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治理生态环境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给芝加哥带来了哪些问题?芝加哥政府是如何应对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们制度的优越性”指的是什么?
(4)综上,就我国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谈谈你的建议

同类题3


材料一工业革命提高了农业技术水平,使城市化有了物质保障。在工业革命的刺激下,19 世纪英国 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居欧洲首位,农业劳动力在农村人口中所占的比例由 1520 年的 80%下降到 1801 年的50%。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产业结构,有利于城市体系的形成。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是一个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工业革命后,第二、第三产业迅速崛起。据著名经济学家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的统计,1801 年,英国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是 32%、23%和 45%,而到 1841 年则变为 22%、34%和 44%。

——刘康《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英国城市化进程》

材料二从 1813 年印度被迫接受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后,英国的棉纱、棉布等大量机器工业品涌入印度,沉重打击了印度的城市手工业,特别是棉纺织业。英国的工业革命不仅摧毁了印度的城市手工业,还打击了农村手工业,破坏了古老的农村公社制度以及社会经济结构,从而使印度自给自足的村庄变为生产鸦片、棉花、黄麻、蓝靛和其他原料用以换取英国货的农场。这样,由英国生产工业品、由印度生产原料的国际分工,在摧毁印度旧世界的基础上形成了。这种演变过程在其他落后国家也相继发生,如中国。

——高德步等主编《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 工业革命期间工人的集中式贫穷,恩格斯用“非人类”来形容,从首都伦敦到伯明翰、诺丁汉、格拉斯哥等工业城市,工人无家可归、露宿街头的情况是常见的。与经济上的拮据相配的,是政治上的不 公待遇。

——张莉、郭雨祺《从《北极星报》到《新莱茵报》:早期工人阶级报刊新探》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对英国城市化的影响。工业革命为城市化提供了物质保障;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产业结构,推动城市化进程。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印度、中国沦为生产原料以换取英国货的农场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恩格斯用“非人类”来形容的集中式贫穷的表现。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评价一个历史事件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