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史
- 中国近代史
- 中国现代史
- 世界古代史
- 世界近代史
- + 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新航路的开辟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美国的诞生
-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殖民扩张、殖民地人民的抗争和无产阶级的斗争
-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与近代科学思想文化
- 世界现代史
(步入近代)
材料一 14世纪,一场重视继承古代文化遗产,追求个人精神自由的思想解放运动到来了,自然科学和文化艺术相继取得了璀璨而辉煌的成就,群星闪烁,灿若霓虹。
——摘编自《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
(1)材料一中提到的“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主张是什么?这场“思想解放运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制度初建)
材料二 “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思维导图。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序号标注的未填写的内容。

(2)① ② ③
(制度扩展)
材料三 “农奴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在赎地时,农奴必须先付赎金的20—25%,其余的75—80%由政府从国库拨款垫付给地主,农奴在以后的四十九年内每年以“赎地费”形式偿还。……赎地费大大高出了当时的实际地价。”
——摘编自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近代部分》
(3)材料三描述的是俄国的哪一改革?此次改革在俄国发展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材料四 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日本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日本为了“弃旧图新”,在政治、经济方面分别采取的各一项措施?
(战后崛起)
材料五 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经济基本恢复,六七十年代,西欧经济发展迅速,呈现繁荣景象。1967年,欧共体成立。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1968年,日本经济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
(5)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欧、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发展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A.马克思、恩格斯 | B.克伦威尔、贝多芬 |
C.拿破仑、贝多芬 | D.拿破仑、巴尔扎克 |
历史证明:科技创新是引领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但也会产生消极影响。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煤的大规模开采和使用……释放出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物质。18世纪末期,伦敦上空多次出现烟雾现象,造成植物枯死,晾晒的衣服变黑,即使白天也需要人工照明,甚至还造成许多居民患病或死亡。
(1)材料一结构图揭示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历史发展间的关系。其中“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最有代表性的是英国,请问英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请写出材料二中图一的发明者、和图二相关的新能源、图三使用的动力机名称
(3)材料三表明英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
(4)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要实施科技创新应注意哪些问题?

(1)火车的发明者是谁?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以什么机器为动力机?
(2)汽车的发明者是谁?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以什么机器为动力机?
(3)飞机的发明者是谁?
(4)两次工业革命极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新时代,请问这两个“时代”分别指什么?
(5)两次工业革命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A.甲线为英国;乙线超过甲线的原因是第一次工业革命 |
B.乙线为美国;乙线超过甲线的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
C.甲线为美国;乙线超过甲线的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
D.乙线为英国;乙线超过甲线的原因是第一次工业革命 |
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为工业革命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泰晤士河为时尚。…河中有许多巨大的轮船,正喷发出呛人的浓姻。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已经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上所有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大工业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平民百姓有机会享受过去帝王将相也想象不到的文明,舒适生活。但是,工业化逐渐而且不可挽回地改变了大自然,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最突出的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二难局面。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基本条件。
(2)材料二中轮船主要使用什么动力机?此项成就的发明家是谁?
(3)依据材料三,归纳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材料中“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二难局面”提出你的对策。
材料二 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说过:“我们的宪法(1787年宪法),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整的大厦;它是根,而不是完美的藤。”
材料三 一百多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宣言》。这项很重要的法令像一盏希望的航灯出现在千百万黑人奴隶面前
材料四 美国实现新政期间,通过一项法令,规定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
(1)材料一中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写出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民主制度。
(3)根据材料二、三、四,简述美国在发展与完善民主法制的历史进程中是如何保障人权的。
(4)请你根据实际,为我国治国理政提出3条合理化的建议。
材料一 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
——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
材料二 近代法国史学家薛纽伯曾说: “旧时的法律是贵族的,它把人分成一些不平等的阶级……现在社会是德谟克拉西(民主)的,它已使一切人在法律之前平等。”
——摘自 [法]薛纽伯 《现代文明史》
材料三“机器人革命”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说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机器对人的体力劳动的替代,“机器人革命”则推动了机器对人的脑力劳动的替代……由于机器的功能延伸和对人的替代,单一生产中对人的需求量相对下降;随着机器复杂度的增加,实际上对产业工人在多领域的技能和编程、系统处理等方面的知识提出了更高要求。
——摘自人民日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
(1)材料一中的“古学复兴”指什么?梁启超认为其意义是什么?(2)材料二中薛纽伯认为“现在社会”法律对人的意义是什么?并以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欧美国家颁布的法律文献及其内容予以说明(任举一例)。
(3)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使人得到解放的?“机器人革命” 对人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一19世纪中期,英国凭借机器的力量,成为“世界工厂”,逐步形成以英 国为代表的欧洲主导世界的局面;后来居上的美国在 20 世纪大半时间主导全球;随着中国、俄罗斯、日本和欧盟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目前世界 正处于“群雄竞起的时代”。
材料二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 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 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
材料三 读下图,然后回答相关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19 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原因 是什么? 美国在 20 世纪初“主导全球”的国际关系格局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19 世纪中期的日本“救亡、变革”的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 对该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图一 1933 年后美国失业率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图 2 中 A 段农业 方面实施的措施是什么?B 段经济发展与哪一政策有关?C 段苏联经济发展的 重点产业是什么?苏联采用什么经济体制保障 C 段经济的发展?
(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大国崛起的看法。
材料一将这些“权利”用书面形式汇聚于一纸,而且作为人民与国王之间的“契约”出现,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权利法案》因此成为“英国宪政”中最奠基性文件之一。它为现代英国政治制度的形成打下一个基础。
——摘编自钱乘旦、徐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通过改革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
俄国各界纷纷指责影响工业化进程的封建农奴制度,在社会的巨大压力下,1861年,在俄罗斯施行了近五个世纪的农奴制被废除了。
——摘编自《大国崛起》
材料三1933年3月,罗斯福上任后,实施新政。参、众两院通过《银行紧急法案》;5月通过《农业调整法》,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业危机;5月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6月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成立“全国复兴署”,明确劳工的权利,整顿危机中的美国工业。
——摘编自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指出“契约”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契约”的重大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日本和俄国改革的相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罗斯福新政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政的影响。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能否帮助美国彻底摆脱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