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一场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的战争。但是,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为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所折磨。这场战争中损失的财富和伤亡的人数是前所未有的。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人们期待着战争的爆发B.战争引起无产阶级革命
C.战争引起民族解放运动D.战争带来的灾难超乎人们预想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1941年,邱吉尔在广播中说:“我的思绪回到了若干年前。那时,俄国军队是我们抗击同一不共戴天的敌人的盟军,他们坚忍不拔,英勇善战,帮助我们赢得了胜利。”请选出“若干年前”英俄两国曾经共同抗击过的“敌人”
A.法国和德国B.德国和日本C.德国和奥匈帝国D.美国和土耳其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斯塔大里阿诺斯指出,人类自已创造的这场前所未有的大灾难的缘起,包括欧洲主要国家“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互冲突的联盟体系和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愿望”。材料主要指明了一战的
A.背景B.经过C.结果D.性质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1917年7月19日,德国国会以212对126票通过了《和平决议》;在奥匈帝国,1917年11月21日,受人尊敬的、年迈的皇帝费兰西斯·约瑟夫去世,年轻皇帝查理继位,他开始了秘密议和。同样在英国,前外交大臣兰斯多恩侯爵写了一封公开信,预言若不采取某种方法结束冲突,西方文明将崩溃。由此可见,促进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因素是
A.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作战B.交战各国发生革命运动
C.同盟国力量受到严重的削弱D.交战各国厌战情绪高涨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各国对参加一战的理由表述不一,奥匈帝国要为皇储复仇,德国坚称进行的是防御战,俄国要为斯拉夫民族不受日耳曼人奴役而斗争,英国是不能容忍强国不顾国际信义蹂躏弱小国家,法国则将参战高度升华为拯救文明和自由。对各国参战理由的评价,合理的是
A.各国参战理由令人信服B.只有奥匈帝国具备了正义性
C.说辞掩盖不了帝国主义扩张野心D.各国忽视了参战的经济诉求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下列与罗曼。罗兰这一记载相符的是
A.“一战”B.“二战”C.朝鲜战争D.“冷战”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回顾2015年,巴黎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无疑是令人揪心的一幕。然而在一百多年,普林西普制造的萨拉热窝事件,并未达到他企图挽救民族危机的目的。这一事件留给我们的深刻教训是
A.个人恐怖手段并不是解决政治问题的良策
B.恐怖主义不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C.恐怖活动是解决国际争端的一种有效手段
D.恐怖主义可以推进人类发展进程,是文明交流的方式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19世纪末,当人们开始换种眼光看待世界时,科学解释以雄辩的事实大声质问《圣经》的真实性,上帝创世论更多地成了故事般的讲述。”材料中的“科学解释”指的是
A.诺贝尔发明炸药B.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C.达尔文的进化论D.美国研制出原子弹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贝多芬在日记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生活是这样美好,活他一千辈子吧!”这部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和艺术上成熟的作品是(   )
A.《向日葵》B.《人间喜剧》
C.《英雄交响曲》D.《物种起源》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有这样一段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其中“吸引了世界”是指(   )
A.改良了蒸汽机B.发明了耐用白炽灯泡
C.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D.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