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史
- 中国近代史
- +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 鸦片战争
-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
- 左宗棠收复新疆
- 甲午中日战争
-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近代化的探索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与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 经济、社会生活及科技与文化
- 中国现代史
- 世界古代史
- 世界近代史
- 世界现代史
(1)下面四幅图片中哪一个是上海世博会的会徽(写出图片序号即可)

(2)上海是近代中国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强迫中国开放上海的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这个条约的签订对近代中国杜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利?
(3)上海也是中国近代化起步的见证者,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分别是什么
(4)近代中国,报刊传媒与近代出版业蓬勃发展,加快了信息传递与科学知识的传播,深刻影啊着大众的生活,试举出一例近代在上海创办的最著名的报纸或出版机构。
(5)上海还见证了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几件重大历史事件,请你试举两例并加以说明。
(1)黄海海战为国捐躯的是
(2)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组织游击队的民族英雄
(3)淞沪会战中出现的两位民族英雄
(4)盘踞在东北的奉系军阀的首领是
(5)在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
(该试题不完整,可能会影响作答,建议补全)
(1)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是________
(2)抗击日本的甲午中日战争过程中黄海海战中牺牲的将领是________
(3)九一八事变后,他受共产党派遣到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他是________
(4)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实行复辟帝制的是________
(风云变幻的北京)
材料一 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见证了历史风云。近代史上的北京曾饱受列强欺凌,三次沦陷;北京人民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1)图一中联军所犯的滔天罪行是什么?图二所示事件后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图三中事件发生后不久,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这次合作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材料二 如图

(2)图一事件为哪一运动拉开了序幕?图二事件最能体现运动性质的是哪一口号?与图三相关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哪一战役的胜利?
(百年沧桑的上海)
材料三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一年后,《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复兴之路》(上)
(3)材料三中这场“文化启蒙的运动”标举的两大口号是什么?材料四 中共一大与中共二大的召开地点都是在上海。作为中共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开的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中共一大是在哪年召开的?中共二大召开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材料五 大上海镜头回放:①上海招商局架设电话线,开通了第一部电话;②上海创办了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A ;③上海创办了近代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申报》;④上海最早创办了文化出版机构新文化运动的刊物《青年杂志》;
(5)将上面材料中A处补充完整:A:
材料一 1839年6月的这场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
——摘编自《安德鲁·翰德森致拉本特函》
(1)材料一中的“这场禁烟运动”指的是哪一个事件?中国被迫接受的“条件”写在哪一条约里?这些条件对中国社会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材料二 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早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耻辱的印记。我,没有到过圆明园。但,我感到灼伤的痛楚,我听见你在低泣。
——张晋松《我没有到过圆明园》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发生在哪一战争中?在这场战争前后攫取好处最多的是哪个国家?材料三

(3)指出材料三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主要战役有哪些?(两例即可)根据所学知识,阐述材料三两幅图片反映的史实之间的关系。
材料四 1900年,西方列强悍然发动了共同侵略中国的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空前屈辱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4)材料四中“共同侵略中国的战争”是指什么战争?慈禧太后的言论说明了什么问题?(5)通过阅读以上材料和解决问题,你有什么感想?
A.抗击侵略 | B.对外交往 | C.民族关系 | D.反清斗争 |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荒处。
——摘编自《天朝田亩制度》
(1)据材料一,请分析《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的依据。材料二 荣毅仁的前辈荣宗敬、蒙德生于1912年创办上海福新面粉厂,至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面粉厂12家,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的三分之一左右。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析推动荣氏企业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材料三 1926年9月,***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中写道: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快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是什么?1927-1937年,***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材料四 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使得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翻身农民积极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和物力保障。
——选自部编版历史教材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放区“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怎样的根本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