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是( )
A.“师夷长技以自强”B.“师夷长技以制夷”
C.“自强”“求富”D.三民主义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一次次列强的侵略,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中国的苦难岁月,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9年6月的这场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

——摘编自《安德鲁·翰德森致拉本特函》

(1)材料一中的“这场禁烟运动”指的是哪一个事件?中国被迫接受的“条件”写在哪一条约里?这些条件对中国社会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材料二  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早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耻辱的印记。我,没有到过圆明园。但,我感到灼伤的痛楚,我听见你在低泣。

——张晋松《我没有到过圆明园》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发生在哪一战争中?在这场战争前后攫取好处最多的是哪个国家?

材料三  


(3)指出材料三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主要战役有哪些?(两例即可)根据所学知识,阐述材料三两幅图片反映的史实之间的关系。

材料四   1900年,西方列强悍然发动了共同侵略中国的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空前屈辱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4)材料四中“共同侵略中国的战争”是指什么战争?慈禧太后的言论说明了什么问题?
(5)通过阅读以上材料和解决问题,你有什么感想?
当前题号:2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它是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它是
A.戊戌变法B.义和团运动C.护国战争D.新文化运动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某历史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把关天培血战虎门、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壮烈殉国的资料归纳在一起,他们确定的研究主题是
A.抗击侵略B.对外交往C.民族关系D.反清斗争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洋务运动的口号是
A.“废除二十一条”B.“民主与科学”
C.“自强”“求富”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历图是小王同学的听课笔记摘录。据此可以判断,该同学的学习内容是()
A.虎门销烟B.金田起义
C.洋务运动D.武昌起义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近代湘籍著名的教育家有
A.丁玲、周立被
B.程潜、陈明仁
C.齐白石、田汉
D.杨昌济、徐特立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都能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潜心筑梦。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7月30日晚,会议刚开始不久,一位陌生的中年男子突然闯入会场,言语慌张,形迹可疑。代表们随即分散离开。十几分钟后,法国巡捕就包围并搜查了会议地点。……第二天,代表们在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继续开会。

(1)材料一指的是哪一次会议?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材料二:


(2)材料二中的图画反映的是哪个历史事件?这个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材料三: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修铜一带停留,便向平浏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云沉,霹雳一声暴动。

——《西江月·秋收暴动》

(3)材料三反映的是***领导发动的哪一次武装起义?在起义失败后,他率军建立了哪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材料四:长征开始后,广大干部、战士眼看第五次反“围”开始以来,红军迭次失利,现在又几乎濒于绝境,这与前四次反“围剿”胜利发展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照。他们由此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以***为代表的正确领导贯彻执行错误的军事指挥方针的结果。

——《***历史》第一卷

(4)材料四中“觉悟到”的问题是在哪次会议上解决的?会后,***领导红军在长征途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军事胜利,请你举出两例。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五: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5)在抗日战争时期,***曾与国民党合作建立统一战线的名称是什么?你认为国共两党应该怎样相处才更有利于中国革命的发展?
当前题号: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一位民主人士评价说:“……大捷,其估价不仅在于双方死亡的惨重,而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日军……锐气挫折。”其称赞的是(  )
A.淞沪会战B.台儿庄大捷C.百团大战D.平型关大捷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的关系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诸君知道中国的革命,有了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只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所以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1924年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材料二:1927年3月,蒋介石来到上海,与帝国主义列强、江浙财阀和上海流氓头子,举行一系列会谈。蒋介石还与汪精卫密谈"分共”。经过一系列活动,蒋介石完成了发动反革命政变的准备,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请回答:
(1)如何理解材料-中提及的“只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孙中山是如何改变这一局面的?材料中创办学校的目的是什么? 
(2)蒋介石最终发动了哪一场政变使国共合作分裂? 根据材料二,概括蒋介石在政变后建立的政府性质。
(3)国共两党从合作到破裂对国民革命产生怎样的影响?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当前题号:10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