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清朝沿用明朝的教育制度,以四书五经为教材,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这样培养的人才越来越不适应近代中国的需要,一些开明官员主张改革教育,洋务运动期间创办了新式学堂,1871年到1875年,以容闳、詹天佑、严复等为代表的早期赴欧美留学生开启了近现代留学教育的先河,这是最早的一批公费留学生。1875年洋务派又选拔了四批学生分赴英,法德等欧洲国家学习军事航海技术。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

材料二 从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主要内容有: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戊戌变法时期,作为“新政”创办了京师大学堂,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日本成功现代化为中国带来极大的鼓励,1896年到1918年出现留日高潮,这时期有以邹容、陈天华,鲁迅,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有三至四万学生东渡日本,他们关心政治成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力和思想解放运动的领袖。

材料三 戊戌变法失败后,科举制度依然存在,科举考试又恢复了八股文,大学堂的学生,每到科举考试时期,纷纷请假赴考,这样国家得不到急需的军事外交和科技人才,洋务派大臣,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学校。清政府迫于形势,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新式教育体制并于1905年废除了沿用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

(1)根据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动手绘制表格,从时期、内容、作用三方面对我国教育近代化进程进行总结
(2)举出两例留学生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
(3)综上探究,写出你汲取到的关于社会发展的一条经验。
当前题号:1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近代以来大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1909年,张某乘坐火车,行驶在中国人自已设计修筑的铁路上
B.1911年,王某通过《申报》获得了武昌起义的消息
C.1912年,李某赴京参加了科举考试重
D.1913年,赵某穿着中装参加了一个重要宴会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中的图片,提取相关历史信息,完成下列表格。
图片序号
历史信息
危害
图1


图2

是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摧残给中国人留下永久的创伤
图3
列强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2)材料二中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近代化探索中的哪一事件?概括指出它们失败的共同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和探究,你认为导致近代中国落后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当前题号:3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对于被迫签订的条约,咸丰的态度是“自古要盟不信,本属权宜”,表示不必严格守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恭亲王奕沂提出办理中外交涉,要“以守约为主,以践言为先”。这种变化客观上说明清政府(   )
A.追求平等外交放弃华夷观念B.半殖民地化程度已大大加深
C.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立场D.外交政策正逐步走向近代化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该学者讲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
A.李自成起义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D.戊戌变法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王老师以“筑梦前行”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学习任务。
任务一(设计方案体会中国精神)
(1)下面是“传承民族精神”为主题的两条游学线路,请你选择其中一条,并简述理由。

线路一:浙江南湖“红船”→贵州遵义会址→陕西延安七大会址

线路二:广州虎门海滩→山东甲午战争纪念馆→山西平型关大捷遗址

任务二(情境再现——唤起中国的党醒)
(2)你从下面的情境中提取到哪些历史信息?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十四年的侵华战争中,日本帝国主义犯下罄竹难书的法西斯暴行。期间中国国民党一方面坚持抗战,另一方面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磨擦事件;***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人民选择了***,是时代的要求和历史的必然。抗日战争改变了中国社会政治力量的对比,为建立新中国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有利条件。

任务三(读图说史—体会近代工业)

(3)图一可看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是什么?“黄金时代”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4)图二中的阻力有哪些?
任务四(见证历史—坚定中国道路)
(5)2019年,见证了伟大的新中国诞生70周年。你还知道近代史有什么事件,今年是周年纪念(一例)?面对未来,你希望祖国如何发展?
当前题号:6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阅读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历史事件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怎样的意义?
(2)请你为图二这幅油画命名。你如何总结长征精神?
(3)图三中战役指挥者是谁?写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抗击日军侵略的两次著名战役。
(4)图四的人物是谁?请简单介绍一下他的英雄事迹。
(5)图五的人物在1936年与杨虎城共同发动的“兵谏”行动被称为什么?
(6)图六中的人物是谁?甲午中日战争后他提出了什么口号?
当前题号:7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世博会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见证“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上海,也见证了古今中国的沧桑变迁。关于上海的历史你知道多少?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下面四幅图片中哪一个是上海世博会的会徽(写出图片序号即可)

(2)上海是近代中国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强迫中国开放上海的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这个条约的签订对近代中国杜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利?
(3)上海也是中国近代化起步的见证者,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分别是什么
(4)近代中国,报刊传媒与近代出版业蓬勃发展,加快了信息传递与科学知识的传播,深刻影啊着大众的生活,试举出一例近代在上海创办的最著名的报纸或出版机构。
(5)上海还见证了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几件重大历史事件,请你试举两例并加以说明。
当前题号: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拥有土地是几千年以来中国广大农民的梦想和追求。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指出:“现时主要的是要用‘平民式’的革命手段来解决土地问题,发动千百万农民自下而上地解决土地问题”,并规定十一条农民暴动的口号:“没收大地主及中地主的土地,分这些土地给佃农及无地农民……解除民团、团防等类的武装与其他地主的军队,而武装农民.”

——刘勉玉等《土地革命战争吏》

材料二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是一种过渡改良的土地政策,一方面,通过减少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来改善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另外一方面,要求农民自觉交租交息,以缓解地主阶级对土改政策的抵触,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争取地主阶级对抗日战争的支持。

——《解读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土地制度》

材料三 亿万获得土地、粮食、房屋的农民,以“保田参军”为口号,踊跃加入解放军。在物资、人力等各方面保障上,解放区农民对前方的供应也鼎力而为,粮食、棉布、军鞋等各种物资源源输入军队~蒋家王朝在大陆生存的最后一个机会.就这样在暴风骤雨般的土地改革之下化成了泡影。

——《北京日报·土改风暴》

(1)根据材料一,说出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如何领导农民解决土地问题。
(2)材料二中,抗日根据地实行了怎样的土地政策?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政策?
(3)中共在解放区实行了怎样的土地政策?材料中,亿万农民获得土地、粮食、房屋的法律依据是什么?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4)综合以上材料,归纳中共调整土地政策的原因。
当前题号: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冯子超在《中国抗战史》中这样评价某战役的胜利:“顶多不过是使日本占领徐州作为征服中国的初步计划受到一个重大的打击,延缓一些时候罢了。”该战役是(  )
A.淞沪会战B.台儿庄战役C.平型关大捷D.第三次长沙会战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