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清朝沿用明朝的教育制度,以四书五经为教材,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这样培养的人才越来越不适应近代中国的需要,一些开明官员主张改革教育,洋务运动期间创办了新式学堂,1871年到1875年,以容闳、詹天佑、严复等为代表的早期赴欧美留学生开启了近现代留学教育的先河,这是最早的一批公费留学生。1875年洋务派又选拔了四批学生分赴英,法德等欧洲国家学习军事航海技术。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
材料二 从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主要内容有: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戊戌变法时期,作为“新政”创办了京师大学堂,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日本成功现代化为中国带来极大的鼓励,1896年到1918年出现留日高潮,这时期有以邹容、陈天华,鲁迅,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有三至四万学生东渡日本,他们关心政治成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力和思想解放运动的领袖。
材料三 戊戌变法失败后,科举制度依然存在,科举考试又恢复了八股文,大学堂的学生,每到科举考试时期,纷纷请假赴考,这样国家得不到急需的军事外交和科技人才,洋务派大臣,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学校。清政府迫于形势,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新式教育体制并于1905年废除了沿用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
(1)根据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动手绘制表格,从时期、内容、作用三方面对我国教育近代化进程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