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2题)
1.
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 (填序号,下同)。
(2)实验室可用氧化钙固体与浓氨水在常温下混合制取少量氨气,为了得到平稳的氨气流,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 。
(3)用G装置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燃烧结束后取出燃烧匙,立即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并振荡,若将集气瓶倒转,发现玻璃片被“吸住”而不掉下来(如甲图),其原因是___________ 。
(4)为完成上述实验,用10ml量筒量取6ml氢氧化钠溶液,读数时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最低处应与乙图中_____ 处(填“a”或“b”)刻度线保持水平。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
(2)实验室可用氧化钙固体与浓氨水在常温下混合制取少量氨气,为了得到平稳的氨气流,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3)用G装置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燃烧结束后取出燃烧匙,立即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并振荡,若将集气瓶倒转,发现玻璃片被“吸住”而不掉下来(如甲图),其原因是
(4)为完成上述实验,用10ml量筒量取6ml氢氧化钠溶液,读数时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最低处应与乙图中
2.
某同学用一定质量分数的Na2CO3溶液做“Na2CO3+CaCl2=2NaCl+CaCO3↓”的实验。其五次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哪几次反应碳酸钠有剩余_____(填序号) 。
(2)表中X的值是______。
(3)试计算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

(1)哪几次反应碳酸钠有剩余_____(填序号) 。
(2)表中X的值是______。
(3)试计算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
2.选择题- (共20题)
3.
日常生活中,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倡导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的实践活动,以下是他们交流时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 )
A.一个小铁钉受到的重力约为5N |
B.成年人正常步行5min通过的路程约为360m |
C.一般洗澡水的温度约为75℃ |
D.一名中学生的体积约为0.5m3 |
4.
糖尿病患者老陈需要每天注射激素X,但在注射后有时会再补充适量的糖,以避免出现心悸、颤抖等症状。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
A.X为胰岛素,有时会造成血糖过度增加 |
B.X为胰岛素,有时会造成血糖过度降低 |
C.X为甲状腺素,有时会造成血糖过度增加 |
D.X为甲状腺素,有时会造成血糖过度降低 |
5.
归纳和演绎是重要的科学方法。下列归纳或演绎合理的是( )。
A.有机物是一类含碳化合物,所以、都是有机物 |
B.硫酸、盐酸电离时都能产生,所以电离能产生的化合物是酸 |
C.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金属都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水是氧化物 |
6.
小浩准备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某气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锥形瓶里加入少量MnO2粉末,分液漏斗里盛放过氧化氢溶液,可以制取氧气 |
B.锥形瓶里加入大理石,分液漏斗里盛放稀硫酸,可以制取二氧化碳 |
C.当发生装置中液体与固体混合产生了气泡,立即开始收集气体 |
D.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槽里取出后倒放在实验台上 |
7.
如图表示化学反应中溶液的颜色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X是稀硫酸,a可能是紫色石蕊试液 |
B.若X是稀硫酸,b可能是氧化物 |
C.若X是稀盐酸,c不可能是单质 |
D.若X是稀盐酸,d不可能是紫色石蕊试液 |
8.
不用其它试剂鉴别:①NaOH ②MgSO4 ③Ba(NO3)2 ④FeCl3 ⑤KCl 五种溶液,则被鉴别出来的物质先后顺序是( )
A.④②③①⑤ | B.②③①④⑤ | C.④①②③⑤ | D.③④①②⑤ |
9.
酸溶液中都含有大量H+,因此不同酸表现出一些共同性质。下列关于盐酸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酸的共同性质的是( )。
A.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 |
B.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水 |
C.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 |
D.能与锌反应生成氢气 |
10.
将下列物质同时加入到水中,能大量共存且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FeCl2、NaCl、KNO3 | B.CaCl2、HCl、NaNO3 |
C.K2CO3、Mg(NO3)2、NaOH | D.Ba(OH)2、NaCl、(NH4)2SO4 |
11.
下表是固体甲和乙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 0 | 20 | 40 | 100 |
甲溶解度/克 | 0.173 | 0.165 | 0.121 | 0.017 |
乙溶解度/克 | 13.3 | 31.6 | 63.9 | 246 |
A.2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
B.10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会析出晶体,但溶液仍饱和 |
C.20℃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D.20℃时,100克乙物质加入10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50% |
13.
我国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 |
B.一个丙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 |
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3:1 |
D.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 |
14.
叶绿素的化学式为C55H72O5N4Mg,推测叶绿素中的()
A.镁元素可能是植物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的 |
B.氮元素可能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 |
C.氧元素可能是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 |
D.氢元素可能是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从空气中吸收的 |
15.
如图甲所示,在一只薄塑料袋中装水过半(未满),用细线扎紧袋口,用弹簧测力计测得其所受重力为10N;再将这个装水的塑料袋浸入烧杯内的水中,如图乙所示,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为4N时,袋内水面与烧杯中的水面相比(不计塑料袋和细线的重)( )


A.比烧杯中的水面高 | B.比烧杯中的水面低 |
C.与烧杯中的水面相平 | D.高低无法判断 |
16.
一根铝导线的电阻为R,现在要使它接入电路中后电阻大于R,可采取的措施有( )
A.减小这根导线两端的电压或者增大通过它的电流 |
B.用长短粗细都相同的铜导线代替铝导线接入电路 |
C.将这根导线拉长后接入电路 |
D.将这根导线对折后接入电路 |
17.
金属单质x与非金属单质Y发生反应2X+Y=X2Y。实验研究小组进行两次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得数据如下表,则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
实验序号 | X的用量/克 | Y的用量/克 | 生成X2Y的质量/克 |
1 | 5.4 | 1.6 | 6.4 |
2 | 9.6 | 4.8 | 12.8 |
A.2:1 | B.3:1 | C.27:5 | D.27:8 |
19.
图是关于浮力知识的应用实例,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图A中浸没在水中的潜水艇在下潜过程中所受浮力逐渐变大 |
B.图B中巨轮之所以能够浮在水面是因为用空心的办法增大了排开液体的体积 |
C.图C中液体的密度越大密度计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
D.图D中气球是利用填充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的原理上浮 |
20.
如图,闭合开关S,当滑片P向b端移动时,下列有关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条形磁体对水平地面压力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


A.磁性减弱,压力减小 | B.磁性减弱,压力增大 |
C.磁性增强,压力减小 | D.磁性增强,压力增大 |
21.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20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30Ω.开关S闭合后,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左端滑到右端,电压表、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是( )


A.0~24V 0~0.12A | B.6~3.6V 0.2~0.12A |
C.6~3.6V 0.12~0.3A | D.6~2.4V 0.3~0.12A |
22.
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A带正电,B不带电,用金属棒把A、B连接起来后如图,则()


A.A中正电荷通过棒流向B,使B中的两金属片带同种电荷张开 |
B.B中负电荷通过棒流向A,使B中的两金属片带异种电荷张开 |
C.金属棒中电流方向从B流向A,B带正电荷 |
D.金属棒中电流方向从A流向B,B带正电荷 |
3.填空题- (共6题)
23.
2018年5月13日,我国首艘001A型国产航母开始海试,标志着我国在航海及军事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建造航母用到了钛合金,构成金属钛的粒子是___________ (填“原子”“分子”或“离子”),工业制钛有一种反应为:TiF4 + 2H2SO4 =4HF + 2X +TiO2,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
(2)航母外壳用涂料覆盖,是为了防止钢铁材料与__________ 接触而锈蚀。
(3)为了探究航母材料中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其中能达到目的是__________ (填序号)。
(1)建造航母用到了钛合金,构成金属钛的粒子是
(2)航母外壳用涂料覆盖,是为了防止钢铁材料与
(3)为了探究航母材料中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其中能达到目的是
A.稀盐酸中加入足量铁粉后,再加铜粉,最后加入锌粉 |
B.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后,再加入CuCl2溶液 |
C.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铜粉后,再加入铁粉 |
24.
将浓盐酸、氢氧化钠、石灰水三种物质的溶液长期存放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变化而减小的物质是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因发生化学变化溶液质量增大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
25.
A、B、C、D、E分别是常见的酸、碱、盐.已知A是含钠元素的化合物,E是蓝色沉淀,它们之间有如下关系:
(1)2A+B═C+2H 2 O
(2)C+D═BaSO 4 ↓+2A
(3)D+CuSO 4 ═BaSO 4 ↓+E↓根据上述信息,推断A,C,D的化学式:
(1)2A+B═C+2H 2 O
(2)C+D═BaSO 4 ↓+2A
(3)D+CuSO 4 ═BaSO 4 ↓+E↓根据上述信息,推断A,C,D的化学式:
A.________ | B._________ | C._________ . |
26.
水平桌面上放有甲、乙、丙、丁四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容器内分别盛有等体积的液体.其中甲、乙、丁容器中的液体密度相同.图甲将小球A放在甲容器的液体中,小球A静止时漂浮;图乙将小球A用一段不计质量的细绳与乙容器底部相连,并使其浸没在该容器的液体中;图丙将小球A放在丙容器的液体中,小球A静止时悬浮;图丁将小球A放在丁容器的液体中,用一根不计质量的细杆压住小球A,使其浸没,且不与容器底接触.则四个图中容器对桌面压强最大的是__________,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最小的是_________;物体A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


27.
一个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木块,细线的一端跟木块底部相连,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如图甲所示(容器高比细线与木块边长之和大得多),现向容器中慢慢加水,如图乙所示.用
表示木块受到的浮力,用h表示容器中水的深度.则图丙可以正确描述
随深度h变化的关系图象.(g取10N/kg)

(1)当
=4N时,木块处于_____(填“漂浮”、“悬浮”或“下沉”)状态.
(2)木块的密度为多少?_____
(3)整个加水过程中,木块只受浮力和重力时,容器中水的深度h变化范围?_____



(1)当

(2)木块的密度为多少?_____
(3)整个加水过程中,木块只受浮力和重力时,容器中水的深度h变化范围?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选择题:(20道)
填空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