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题)
A.共享经济曾是一个颇受追捧的概念,然而近两年随着大大小小企业陆续爆出“退押金难”,押金成了消费者最关心的话题。 |
B.为期 40 天的春运平稳有序结束。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2019 年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近30亿人次。其中铁路发送旅客 4.1 亿人次,增长 7.4%;道路发送旅客 24.6 亿人次,下降 0.8%; 水路发送旅客 0.41 亿人次,与去年持平;民航发送旅客 0.73 亿人次,增长 12%。 |
C.记者据悉,雁荡山将于 2019 年 5 月 1 日起试行“景区联票制”,即一票折扣游览指定组合景 区,既实惠又方便。目前纳入联票制的景点有灵峰(日、夜)景、灵岩、大龙湫、方洞、三折 瀑、羊角洞、雁湖、显胜门。 |
D.首届龙舟世界杯落户宁波,按照中国皮划艇协会龙舟委员会主任杨卫红的说法,“回归故乡就是龙舟世界杯的主旋律”。龙舟比赛尽管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推广,但宁波却有更悠久的历史渊源,甚至有史料说明,宁波是中国竞渡龙舟的最早起源地之一。 |
2.句子默写- (共1题)
(1)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2)_____,_____。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王勃《滕王阁序并 诗》)
(3) 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转轴拨弦三两声,_____。(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4)匪我愆期,_____。____,秋以为期。(《诗经·氓》)
(5)凤兮!凤兮!何德之衰?______,______。(《论语》)
3.诗歌鉴赏- (共3题)
A.日月阳阴两均天,玄鸟不辞桃花寒。从来今日竖鸡子,川上良人放纸鸢。——长卿 |
B.老去何堪节物催,放灯中夜忽奔雷。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张元干 |
C.暑退秋澄气转凉,日光夜色两均长。银棉金稻千重秀,丹桂小菊万里香。——左河水 |
D.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元好问 |
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
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
疑有碧桃千树花。
注释:笙是一种由多根簧管组成的乐器,其形参差如凤翼,其声清亮如凤鸣,故有“凤吹”之称。【小题1】第一句写笙曲超凡绝俗,“凤吹”运用比喻写笙声的______,“彩霞”侧面烘托笙声的__________。
【小题2】赏析“疑有碧桃千树花”的妙处。
4.文言文阅读- (共7题)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 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A.这一段是诗人对琵琶女演奏的具体描写,全段都用正面描写的手法表现琵琶女技艺的高超。 |
B.诗人连用急雨、私语、珠落玉盘等一系列精妙的比喻,用视觉形象、听觉形象联合起来通比 音乐,使得琵琶女的弹奏非常具体形象。 |
C.诗人用旋律的变化写先“滑”后“涩”的两种音乐意境。“间关”之声如“莺语花底”般轻 快流利;“幽咽”之声如“泉流冰下”般悲抑哽塞。 |
D.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样的感受描绘出了一个余音袅袅、余意无 穷的音乐境界。 |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 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 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修禊:举行驱除不祥的祭祀、沐浴、采兰等活动 |
B.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
C.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品类:物品,物类 |
D.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怀抱:怀里 |
A.引以为流觞曲水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
B.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因为长句 |
C.及其所之既倦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
D.当其欣于所遇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
A.本文是一篇记游抒怀之作,开篇以简净雅洁的文字点染兰亭周围优美的环境,描摹暮春融和 的天气,叙述贤者高雅的活动,意境开阔,感情乐观。 |
B.第一段以描写为主,叙写高雅脱俗的情怀、美好自由的心灵、流觞咏诗的欢乐,让人在清澈 明朗、生机盎然的时空中感受生命的情趣和审美的愉悦。 |
C.第二段以抒情、议论为主,引出“死生”这一人生重大问题,抒发人生无常、情随事迁的伤痛 之感。先感慨人生的短暂,接着列举生活方式的不同,最后总结生命殊途同归。 |
D.首段叙事写景后落在“乐”字上,是为后文述说世事流逝的感慨、转出“痛”字,联系古今事,引出了“悲”字作铺垫。 |
材料一: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材料二: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注释:“倍”同“背”,乖戾的意思。【小题1】材料二“出辞气”即讲究言辞语调,孔子的弟子各有所长,《论语》先进篇以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区分,其中宰我、_______ 属于______。
【小题2】指出两则材料的修身要求的不同,并分析上述材料的现实意义。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 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 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归有光《杏花书屋记》)
A.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就不必小心谨慎,行大礼就不必推辞礼让。 |
B.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大鹏)愤怒地起飞,它的翅膀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
C.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至于天地之间,万物各自有主,如果不是属于我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让人取用。 |
D.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我活着愿意献出生命,死后也愿意结草报恩。 |
5.现代文阅读- (共4题)
(甲)《报任安书》全文情感真切,有时奔放激荡,豪情满怀;有时荡气回肠,如泣如诉。(乙)开始写受辱的痛苦时,说自己如果服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这抒发了他对社会不公的愤慨之情;写自己选择忍受侮辱时,说“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 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这表现了受辱的痛苦,悲切郁闷之情溢于言表。 然后写出他为了完成伟大的巨著《史记》,“就极刑无愠色”;“虽被万戮,岂有悔哉?” 又表现了他豪迈激荡的情感。(丙)最后再一次回想自己受辱的痛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好像看到了他悲痛欲绝、神情恍惚的表情。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泣如诉 | B.服法 | C.溢于言表 | D.再一次 |
A.甲 | B.乙 | C.丙 |
蔷薇谷(节选)
曹文轩
一
她平静地走向悬崖…… 末春,蔷薇花开了,红的、白的、黄的、深紫的、粉红的,花光灿烂,映照着峡谷。刚经一场春雨,花瓣上还沾着亮晶晶的水珠,湿润的香气,从峡谷里袅袅升起,在空气里流动着。 太阳渐渐西沉,在幽暗的远山背后,它向天空喷射出无数光束,犹如黄金号角在天边齐鸣。后来,它终于沉没了,橘红的流霞染红了整个蔷薇谷。几只投林的倦鸟在霞光里扇动着翅膀,样子剪 纸似的。近处的山顶上,几只觅食的狐狸,也正返回沟壑间的巢穴。
霞光渐淡,天地间渐转成灰白色。寂寞的山风,已轻轻地吹来。 她垂下眼帘,只听见风声在耳边流过…… 一个老人沉重的咳嗽声阻止了她的行动。她回过头来,见老人在暮色里站着。她看不清他的脸,但能感觉到他的目光——一对真正的老人的目光。“要跳,到别处跳去,别弄脏了我的这片蔷薇!”老人只说了一句。
她哭了,哭得很文静,含着温柔的忧郁。她用令人爱怜的目光一直望着老人。她感觉到老人在用目光呼唤她:“跟着我。”
老人转身走了,她跟着。他们之间被一根无形的线一拉一扯地牵着,走向峡谷。幽静的小径穿过蔷薇丛,一间茅屋出现在月下。老人不回头,推门进去,不一会儿,油灯亮了,老人的身影变得像一张十分巨大的船帆,投在墙壁上。 她走进阴暗而温暖的小屋,坐在凳子上。她双手合抱,安静地放在胸前。她的眼睛一直跟随着老人。她的神态很像是一只翅膀还很娇嫩的雏鸽,迷途了,被收留它的主人用柔和的灯光照着。 老人在她面前的小桌上摆上吃的,就去里屋支铺。支好了,老人抱来被子,又把身上披着的棉衣脱下加在被子上,对她说:“夜里,有风从山谷那头来,凉。”他走出茅屋,坐到一块岩石上,烟锅一红一红地亮,仿佛夜在喘息。
深夜,她听见了山风从静静的蔷薇谷流过的声音。风声里,舒缓地响起老人的歌声。那歌没有唱词,只是一种调子,在寂寥的山谷里,像湖上的水波,往漫无尽头的远方慢慢地荡开去……
四
太阳仿佛突然坠落下来。而在离地面很近的空中便又刹住了,无声无息地燃烧,露出一副要把地面上的最后一滴水珠也烤干似的狠劲。天铁青着脸,30天里没飘过一丝云。干旱疯狂地笼罩着大山。方圆几十里,很难找到一瓢水。远处,那口活泉也已干涸,不再有流水的音响。空气干燥得似乎能磨擦出蓝色的火花。
她有点恐惧了,常用焦渴的眼睛瞧着头发蓬乱的老人。
“别怕,这些蔷薇还没有死呢!”蔷薇依然顽强地在峡谷里生长着,叶子竟然绿油油的,一些很细的枝条,向空中坚挺,一簇簇五颜六色的花,硬是从容不迫地开放着。于是,她真的不怕了。隔几天,老人就从十几里外的河里挑回一担水。对于这些水,老人自己用得十分吝啬。渴得实在熬不住了,他就从灌木丛里采几个酸果放在嘴里咀嚼着。但,每天早晨,他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极其慷慨地盛半盆清水放在门口的石桌上——给她准备的洗脸水。
望着清凉的水,再望望老人爆皮的嘴唇,她固执着不肯洗。老人却毫不动摇地坚持:“洗完脸才能去学校!”
那张细腻的、白皙得没有一丝杂色的脸,每天早晨如果不能保证清洗,对老人来说,心里是通不过的。只有当她额头上的头发挂着水珠,面孔因清水的滋润而变得活泛、纯净、散发出潮湿的气息时,他才会感到可心。
为这事,有一天老人发火了,差点没把盆子里的水泼进蔷薇丛中。他在嘴里不断地嘟囔着:“姑娘家不洗脸,姑娘家竟不洗脸……”
她一边洗,一边把眼泪滴在水盆里。又过了些天,她放学回到蔷薇谷,老人显得很富有,并且夸大其词地说:“这些天,攒了很多水,今天,我又挑回满满一大担,你洗个澡吧。”老人蹒跚着,向峡谷口走去。 她没有违背老人的意愿,脱去衣服,赤着身体,用瓢把凉丝丝的水从头顶上倾倒下来。水像柔润的白绸拭擦着她的身体,十分惬意。夜晚的大山,显出一派静穆。浴在月光里,她显得几乎通体透明。她低头看看自己,觉得自己长大了,长得很好看,心里感到莫名的害臊和幸福。一瓢,一瓢,她尽情地挥霍着老人给她准备好的清水。她觉得自己的心都是湿润的。她忽然觉得想唱一支歌,就唱了。声音仿佛也被清水洗濯过了,纯净如银,在峡谷里响起来。这个已在世界上不知存在了多少年的峡谷,第一次接受着一种发自少女心灵深处的声音的抚摸,四周变得格外安宁。 老人倚在岩石上睡着了……
【小题1】分析选文第四部分第一段描写的作用。【小题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他走出茅屋,坐到一块岩石上,烟锅一红一红地亮,仿佛夜在喘息。
(2)她觉得自己的心都是湿润的。她忽然觉得想唱一支歌,就唱了。声音仿佛也被清水洗濯过了,纯净如银,在峡谷里响起来。
【小题3】分析文中的对比手法。
【小题4】小说以“蔷薇谷”为题涵义丰富,试作探究.
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 想作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 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我之爱北 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 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 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 一思念中有个北平,只是说不出而已。
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象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啊! 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象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不但是辜负了北平,也 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 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不出来!
A.作者以爱母亲又说不出来类比自己对北平的感情,指出言语是不够表达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 |
B.作者之所以把对北平的爱比作对母亲的爱,是因为母亲给了作者生命,北平给了作者精神生命。 |
C.作者真爱北平而又说不出的原因很多。一是因为这种爱像爱母亲一样语言不足以说出;二是这种爱是枝枝节节的,每一个细小事件中有“我”,“我”的每一思念有北平,难以说出;三是这 种爱像音乐与图画,已溶在血液里,化在性格脾性里,而“我”又不是诗人,永远说不出。 |
D.作者在文中反复说“我说不出”“只是说不出而已”“可是我说不出来”,手法上运用了 反复的修辞,结构上前后照应,情感上突出强调了对北平的真爱。 |
读完《庄子》,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庄周梦蝶这一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这段文字的译文为: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很生动逼真的一只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突然间醒过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是我庄周。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呢?
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可叫作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这是齐物论的最后一则寓言,从这则寓言中我看到了庄子精神修养的三层意境。第一个意境:周是周,蝶是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周与蝶为形躯所限隔,生命互不相通。
而人与外界是否能融和交感?其间是否有必然的关系存着?这是哲学上的老问题。如果以认知的态度来研究,西洋历代有不少哲学家都持相反的见解。然而,这一见解如果掉到不可认知的范畴时,人与外界的隔离便无法克服了。
第二个意境:周不是周,蝶不是蝶——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庄子不像西方的哲学家一样,他不从认知的立场去追问,他却以美感的态度去观赏。在观赏的同时,发出广大的同情,将自我的 情意投射进去,和外物相互会通交感,而入于凝神的境界中,物我的境界消解而融合。浑然成一体。这是以美学的感受来体会,绝不能以科学的分析来理解。庄子透过美感的经验,藉化蝶的寓言来泯除物我的隔离,使人与外在自然世界,存在一大和谐的存在体。
在感官经验里,人因形躯物累的限定,生命精神得不到自由,故周只是周,蝶只能是蝶,是突 破不的,也不能相知的。在梦中,形躯物累消解了,纯然是精神生命的活动。在这里生命精神飞扬 奔放,是生命精神自我展现的世界。所以,周可以是周,蝶可以是蝶,不管是周梦蝶还是蝶梦周,彼此都消除了经验感观的形躯物累,顿然升越到精神互摄生命交感的意境中,这就是生命的玄理,有无限性。是故周可以是蝶,蝶可以是周。这是彼此都忘了自己,我忘了我是周,他忘了他是蝶,周与蝶才能一体俱化。此为精神修养的飞越历程。
第三个意境:周更是周,蝶更是蝶——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经历了山不是山,水不是水 的“物化”修养,在这一层面偏重了“精神”的修养,这时候的山水是精神上的山水,而不是感官 经验所对了物理山水。有了庄周不是庄周的精神提升,此时庄周就可以更是庄周了。因为此时的庄周,不但拥有庄周自身的生命精神,同时也涵盖了蝴蝶的生命精神。 当我们通过自身的修养容受他人时,我们的生命气象就不断的超越扩大;我们不再是自己一个人活着,而是和我们感通的人一起活着,我们关怀朋友,我们生命中就有朋友;我们关爱家庭社会,我们生命中就扩及家庭社会。经历了庄周忘了自己是庄周而以为是蝴蝶,蝴蝶忘了自己是蝴蝶而以 为是庄周的精神涵养,就顿然发现庄周仍是庄周,蝴蝶依然是蝴蝶,然而此时的周与蝶是交感互摄的。是故,在成长的过程中,当我们放开自己形躯的局限,忘掉自己的存在,而与万物感通相知,可以使自己更是自己。
——摘自中国论文联盟网《‹庄子›读书心得》
【小题1】对作者在庄周梦蝶中“庄子精神修养的三个意境”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个意境庄周透过美感的经验,藉化蝶的寓言来泯除物我的隔离,使人与外在自然世界存 在一大和谐的存在体,精神可以互摄,生命可以交感。 |
B.第二个意境庄周与蝴蝶互为障隔,人与外在自然世界不能融和交感。 |
C.第三个意境此时的庄周就更是庄周,放开了自己形躯的局限,偏重于精神修养。 |
D.庄周提出它与蝴蝶之间谁梦见谁的问题时, 经历了庄周忘了自己是庄周而以为是蝴蝶,而蝴 蝶忘了自己是蝴蝶而是庄周的精神涵养,就顿然发现庄周仍是庄周,蝴蝶依然是蝴蝶,此时的 庄周无法放开形躯达到精神修养的境界。 |
A.庄子不像西方的哲学家以美感的态度去观赏自然外界,而是以认知的立场去追问世界,以科 学的分析来理解世界。 |
B.庄周梦蝶的哲学意义在于其哲理性可以演变为情感性。人们很自然地将关爱他人、关爱社会、 思乡恋国、恬淡闲适等多种人生感悟和体验以及哲学道德思考融入其中并借以表达。 |
C.庄周与蝴蝶必定是有区别的,人与外界的隔离是无法克服的。 |
D.因为庄周经历了庄周不是庄周的提升而更是庄周,所以此时的庄周,不但拥有庄周自身的生 命精神,同时也涵盖了蝴蝶的生命精神。 |
6.材料作文- (共1题)
两支火把,奉火神之命到世界各地去考察。两支火把中有一支没有点燃,另一支是点燃的,发出很亮的光芒。过了不久,两支火把都回来了,而且都向火神提交了它们的考察报告。
第一支火把说,整个世界都陷在浓郁的黑暗中,他觉得眼前的世界情况很坏,甚至已坏到了极点。
第二支火把的报告却恰恰相反,他说他无论到哪里,总可以找到一点光明,所以,他认为这个世界是十分有希望的。
听了这两个不同的报告,派他们出去考察的火神就对第一支火把说:“也许该好好地问一问自己,有多少黑暗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以上文字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论述类的文章。(要求)①选好角度,自定立意。②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 800字。
7.语言表达-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3道)
文言文阅读:(7道)
现代文阅读:(4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