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庄子》,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庄周梦蝶这一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这段文字的译文为: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很生动逼真的一只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突然间醒过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是我庄周。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呢?
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可叫作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这是齐物论的最后一则寓言,从这则寓言中我看到了庄子精神修养的三层意境。第一个意境:周是周,蝶是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周与蝶为形躯所限隔,生命互不相通。
而人与外界是否能融和交感?其间是否有必然的关系存着?这是哲学上的老问题。如果以认知的态度来研究,西洋历代有不少哲学家都持相反的见解。然而,这一见解如果掉到不可认知的范畴时,人与外界的隔离便无法克服了。
第二个意境:周不是周,蝶不是蝶——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庄子不像西方的哲学家一样,他不从认知的立场去追问,他却以美感的态度去观赏。在观赏的同时,发出广大的同情,将自我的 情意投射进去,和外物相互会通交感,而入于凝神的境界中,物我的境界消解而融合。浑然成一体。这是以美学的感受来体会,绝不能以科学的分析来理解。庄子透过美感的经验,藉化蝶的寓言来泯除物我的隔离,使人与外在自然世界,存在一大和谐的存在体。
在感官经验里,人因形躯物累的限定,生命精神得不到自由,故周只是周,蝶只能是蝶,是突 破不的,也不能相知的。在梦中,形躯物累消解了,纯然是精神生命的活动。在这里生命精神飞扬 奔放,是生命精神自我展现的世界。所以,周可以是周,蝶可以是蝶,不管是周梦蝶还是蝶梦周,彼此都消除了经验感观的形躯物累,顿然升越到精神互摄生命交感的意境中,这就是生命的玄理,有无限性。是故周可以是蝶,蝶可以是周。这是彼此都忘了自己,我忘了我是周,他忘了他是蝶,周与蝶才能一体俱化。此为精神修养的飞越历程。
第三个意境:周更是周,蝶更是蝶——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经历了山不是山,水不是水 的“物化”修养,在这一层面偏重了“精神”的修养,这时候的山水是精神上的山水,而不是感官 经验所对了物理山水。有了庄周不是庄周的精神提升,此时庄周就可以更是庄周了。因为此时的庄周,不但拥有庄周自身的生命精神,同时也涵盖了蝴蝶的生命精神。 当我们通过自身的修养容受他人时,我们的生命气象就不断的超越扩大;我们不再是自己一个人活着,而是和我们感通的人一起活着,我们关怀朋友,我们生命中就有朋友;我们关爱家庭社会,我们生命中就扩及家庭社会。经历了庄周忘了自己是庄周而以为是蝴蝶,蝴蝶忘了自己是蝴蝶而以 为是庄周的精神涵养,就顿然发现庄周仍是庄周,蝴蝶依然是蝴蝶,然而此时的周与蝶是交感互摄的。是故,在成长的过程中,当我们放开自己形躯的局限,忘掉自己的存在,而与万物感通相知,可以使自己更是自己。
——摘自中国论文联盟网《‹庄子›读书心得》
【小题1】对作者在庄周梦蝶中“庄子精神修养的三个意境”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个意境庄周透过美感的经验,藉化蝶的寓言来泯除物我的隔离,使人与外在自然世界存 在一大和谐的存在体,精神可以互摄,生命可以交感。 |
B.第二个意境庄周与蝴蝶互为障隔,人与外在自然世界不能融和交感。 |
C.第三个意境此时的庄周就更是庄周,放开了自己形躯的局限,偏重于精神修养。 |
D.庄周提出它与蝴蝶之间谁梦见谁的问题时, 经历了庄周忘了自己是庄周而以为是蝴蝶,而蝴 蝶忘了自己是蝴蝶而是庄周的精神涵养,就顿然发现庄周仍是庄周,蝴蝶依然是蝴蝶,此时的 庄周无法放开形躯达到精神修养的境界。 |
A.庄子不像西方的哲学家以美感的态度去观赏自然外界,而是以认知的立场去追问世界,以科 学的分析来理解世界。 |
B.庄周梦蝶的哲学意义在于其哲理性可以演变为情感性。人们很自然地将关爱他人、关爱社会、 思乡恋国、恬淡闲适等多种人生感悟和体验以及哲学道德思考融入其中并借以表达。 |
C.庄周与蝴蝶必定是有区别的,人与外界的隔离是无法克服的。 |
D.因为庄周经历了庄周不是庄周的提升而更是庄周,所以此时的庄周,不但拥有庄周自身的生 命精神,同时也涵盖了蝴蝶的生命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