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B.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清如淀。
C.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D.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6-17 10:51: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陶琰,字廷信,绛州人。父铨,进士,陕西右参议。琰举成化七年乡试第一,十七年成进士,授刑部主事。弘治初,进员外郎。历固原兵备副使。练士卒,广刍粟。历九年,部内晏如。迁福建按察使,浙江左布政使。正德初,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迁刑部右侍郎。陕西游击徐谦讦御史李高。谦故刘瑾党行厚赂欲中高危法琰往按直高瑾怒假他事下琰诏狱褫其职又罚米四百石输边。瑾诛,起左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准、扬诸府。六年,转南京刑部侍郎。明年,贼刘七等将犯江南,王浩八又入衢州。进琰右都御史,巡视浙江。至则七等已灭,浩八听抚。会宁、绍濒海地飓风大作,居民漂没万数。琰出帑金振救,而大筑萧山至会稽堤五万余丈。奏设兵备道守要害,防浩八党出没,遣将击斩其渠魁。遂城开化、常山、遂安、兰溪,境内以靖。复命总督漕运,七疏乞归。世宗嗣位,起故官。凡三督漕,军民习其政,不严而肃。琰性清俭,饭惟一疏。每到官及罢去,行李止三竹笥。寻加户部尚书。嘉靖元年召拜工部尚书。其冬,改南京兵部,加太子少保。未浃岁,屡引年乞体。加太子太保,乘传归,有司岁时存问。又九年卒,年八十有四。赠少保,谥恭介。子滋,以进士授行人。谏武宗南巡,杖阙下,谪国子学正。嘉靖初,历兵部郎中。率同官伏阙争“大礼”,再受杖,谪戍榆林。兵部尚书王时中等言,琰老病呻吟,冀父子一相见,乞改调近卫。不许。十五年,赦还,卒。”
(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谦/故刘瑾党/行厚赂/欲中高危法/琰往按/直高瑾怒/假他事下琰诏狱/褫其职/又罚米四百石输边
B.谦故刘瑾党/行厚赂/欲中高/危法/琰往按/直高瑾怒/假他事下琰诏狱/褫其职/又罚米四百石输边
C.谦/故刘瑾党/行厚赂/欲中高/危法/琰往按/直高/瑾怒/假他事下琰诏狱/褫其职/又罚米四百石输边
D.谦故刘瑾党/行厚赂/欲中高危法/琰往按/直高/瑾怒/假他事下琰诏狱/褫其职/又罚米四百石输边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是明朝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各部最高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B.员外郎,我国古代官职之一,郎中、员外郎为六部各司正副主官,明朝的员外郎已是闲职。
C.太子太保与太子太师、太子太傅都是东宫官职,太子少保与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则是其副职,后来这些只是荣誉称号。
D.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例如,诸葛亮《出师表》“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琰才学过人,屡任要职。乡试第一,考中进士后先在刑部任职,后任户部、工部和兵部的尚书。
B.陶琰治政有方,政绩卓著。所到之处,物阜而民丰,兵强而粮足,盗贼为之归顺,社会因而太平。
C.陶琰体恤民情,造福百姓。临海地区遭遇飓风,他拿出私有钱财救济灾民,并修筑堤岸五万多丈。
D.陶琰为官清廉,严于律己。他虽居高官,但每餐只一个菜,每次上任和离职,行李只有三个竹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练士卒,广刍粟。历九年,部内晏如。
(2)奏设兵备道守要害,防浩八党出没,遣将击斩其渠魁。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汪廷珍,字瑟庵,江苏山阳人。少孤,母程抚之成立。家中落,岁凶,粥或不给,不令人知。母曰:“吾非耻贫,耻言贫,疑有求于人也。”力学,困诸生十年,始举于乡。成乾隆五十四年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嘉庆元年,直上书房。母忧归,服阕,补原官。廷珍学有根底,初为祭酒,以师道自居,教学者立言以义法,力戒摹拟剽窃之习。及官学政,为学约五则以训士:曰辨涂,曰端本,曰敬业,曰裁伪,曰自立。与士语,谆谆如父兄之于子弟。嘉庆十六年,授礼部侍郎。复直上书房,侍宣宗学。道光三年,宣宗释奠文庙礼成,诏曰:“礼部尚书汪廷珍,蒙皇考简用上书房师傅与朕朝夕讲论非法不道使朕通经义辨邪正,受益良多。朕亲政后,畀以尚书之任,尽心厥职,于师道、臣道可谓兼备。加太子太保。子报原,以员外郎即补用,示崇儒重道之意。”四年,南河高堰溃决阻运,上以廷珍生长淮、扬,命偕尚书文孚往勘,劾河督张文浩、总督孙玉庭,谴黜有差。疏筹修濬事宜,交河督办理。七年,卒,上震悼,优诏赐恤,赠太子太师,入祀贤良祠,命大阿哥赐奠,赐银千两治丧,谥文端。江苏请祀乡贤,特诏允之。廷珍风裁严峻,立朝无所亲附。出入内廷,同僚见之,莫不肃然。大学士阮元服其多闻渊博,劝著书,廷珍曰:“六经之奥,昔人先我言之,便何以长语相溷?读书所以析义,要归于中有所主而已。”服用朴俭,或讥之,笑曰:“大丈夫不以曲学阿世为耻,而徒畏鲰生之讥乎?”后进以文谒,言不宗道,曰:“斯人华而不实,何以立朝?异日恐丧所守。”后皆如所言,人服其精鉴。

(节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生,古代对经考试进入各级学校学生的统称,在明清两代常常代指秀才。
B.一甲二名进士,明清两代进士分三等即“三甲”, 一甲第二名又称为“探花”。
C.祭酒,古代飨宴时长者酹酒祭神的长者,后用作官职,这里指国子监的长官。
D.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因《乐》失传,又称《五经》。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汪廷珍从小家庭贫寒,遇上灾年连粥都吃不上,但他母亲却从不开口求助;这种成长环境使汪廷珍养成了严格自 律力求勤俭的性格。
B.汪廷珍作为学官,一方面对学生以“学约五则”严格要求,严禁剽窃之风;另一方面,又像父兄一样对学生施以诚恳耐心的教育和引导。
C.道光三年,皇帝借祭祀孔子的机会封赏了汪廷珍和他的儿子汪报原,这既显示了皇帝对儒学的尊崇,也彰显了汪廷珍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D.一位后辈带着精心写成的文章拜谒汪廷珍,他认为这个人华而不实,进而预测这个年轻人将来为官操守成疑,事实证明了汪廷珍的预见。
【小题3】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多划4处)
蒙 皇 考 简 用 上 书 房 师 傅 与 朕 朝 夕 讲 论 非 法 不 道 使 朕 通 经 义 辨 邪 正
【小题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亲政后,畀以尚书之任,尽心厥职,于师道、臣道可谓兼备。
(2)服用朴俭,或讥之,笑曰:“大丈夫不以曲学阿世为耻,而徒畏鲰生之讥乎?

同类题5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及进士第。知州夏竦以为有宰相器。预修《天圣编敕》,擢群牧判官,因转封言:“旧制不以国马假臣下,重武备也。今日圣断乃异于昔,臣窃惑焉。若是,则清强者沮矣”。久之,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遗诰:章惠太后议军国事。籍请下阁门,取垂帘仪制尽燔之。又奏:“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
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籍言:“祖宗以来,未有美人称教旨下府者,当杖内侍。”诏有司:“自今宫中传命,毋得辄受。”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反坐言宫禁事不得实,以祠部员外郎罢为广南东路转运使。又言范讽事有不尽如奏,讽坐贬,籍亦降太常博士。寻复官,徙福建转运使。自元昊陷金明、承平,破五龙川,边民焚掠殆尽,籍至,稍葺治之。戍兵十万无壁垒,皆散处城中,畏籍,莫敢犯法。使部将狄青将万余人,筑招安砦于谷旁,数募民耕种,收粟以赡军。元昊遣李文贵赍野利旺荣书来送款,籍曰:“此诈也。”乃屯兵青涧城。后数月,果大寇定川,籍召文贵开谕之,遣去。既而元昊又以旺荣书来,会帝厌兵,因招怀之,遣籍报书,使呼旺荣为太尉。籍曰:“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今其书自称宁令或谟宁令皆其官名也于义无嫌。”朝廷从之。
仁宗不豫,籍尝密疏,请择宗室之贤者为皇子,其言甚切。徙定州,召还京师,上章告老,寻以太子太保致仕,封颍国公。薨,年七十六。时仁宗不豫,废朝、临奠皆不果,第遣使吊赙其家。赠司空,加侍中,谥庄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今其书自称宁令或谟宁令|皆其官名也|于义无嫌
B.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今其书自称|宁令或谟宁令皆其官名也|于义无嫌
C.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今其书自称宁令或谟宁令|皆其官名也|于义无嫌
D.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今其书自称|宁令或谟宁令皆其官名也|于义无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指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根据成绩分为三甲,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B.群牧判官,是主管国家公用马匹的机构群牧司的判官。
C.致仕,指的是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嫔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庞籍不畏权贵。庞籍在担任群牧判官时,力阻章慧太后垂帘听政,烧掉垂帘礼仪制度,面对后宫干政,要求杖打内侍,拒绝听从命令。
B.庞籍长于吏事。仁宗执政初期,庞籍劝谏皇帝使用人才应当辨明奸邪和正直,防止朋党,提拔近亲大臣,要听取众大臣的意见,不要只听信于执政大臣。
C.庞籍治军有方。庞籍为解决数万士兵军用物资问题,招募百姓就地耕种,以供军粮,戍兵纪律严明,虽分散驻扎在城中,却无一人犯法违禁。
D.庞籍足智多谋。庞籍识破了元昊的外交手段,断定李文贵带着野利旺荣的书信投诚是欺骗,并在青涧城驻扎军队,抵挡敌人大举进犯。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
(2)时仁宗不豫,废朝、临奠皆不果,第遣使吊赙其家。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