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材料二: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注释:“倍”同“背”,乖戾的意思。
【小题1】材料二“出辞气”即讲究言辞语调,孔子的弟子各有所长,《论语》先进篇以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区分,其中宰我、_______ 属于______。
【小题2】指出两则材料的修身要求的不同,并分析上述材料的现实意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17 10:51: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下列各项中,对有关名著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三国演义》的情节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184)起,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晋统一三国止,前后将近一百年。作者罗贯中围绕以刘备为代表的蜀国、曹操为代表的魏国和孙权为代表的吴国,展开了三方角逐的宏大场面,表现了他“拥刘反曹、恢复汉室”的政治倾向。
B.《红楼梦》中的贾府是一个典型的贵族大家庭,包括荣国府、宁国府两支。作者曹雪芹对这个贵族家庭饮食起居各方面的生活细节都进行了真切细致的描写,表现了这个钟鸣鼎食的诗礼之家“树倒猢狲散”的没落过程。而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无疑是作者悲悼的主要内容。
C.《论语》成于众手,它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记述者以孔门弟子为主,也有孔门以外的人。《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意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D.《家》描写了觉慧、觉新、觉民三兄弟在爱情婚姻上的不同遭遇。他们的爱情或者刚萌芽就为旧礼教所扼杀,或者屈服于包办婚姻而酿成悲剧,或者反抗家长的干涉争取自由结合,这种种遭遇,在当时有各自不同的代表性,表现了当时青年人的不同生活道路。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四牡

四牡騑騑,周道倭迟。岂不怀归?王事靡盬,我心伤悲。

四牡騑騑,啴啴马。岂不怀归?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翩翩者鵻,载飞载下,集于苞。王事靡盬,不遑将父。

翩翩者鵻,载飞载止,集于苞杞。王事靡盬,不遑将母。

驾彼四骆,载骤骎骎。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

注①騑騑:马不停地走而显得疲劳。②倭迟:道路迂回遥远的样子。③啴啴:喘息的样子。④骆:黑鬃的白马。⑤鵻:一种短尾的鸟。⑥苞:茂密。⑦栩:柞树。⑧杞:构杞树。⑨骎骎:形容马走得很快。⑩谂:想念。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章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王事靡盬”与“岂不怀归”这一矛盾展现了人物“我心伤悲”的感情世界。
B.“将母来谂”是全诗的关键句,揭示了诗人“怀归”和“伤悲”的根本原因,也表现了连年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
C.马儿气喘吁吁地在迂回悠远的道路上奔跑是缘于“王事靡盬”,“我”的“伤悲”和“不追启处”也是因为“王事靡盬”。
D.鵻自由自在地上下翻飞,随意栖止,与“我”和“我”的马儿不停奔波形成对比,加深了“我”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小题2】这首诗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举例并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