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阅读说明文,完成练习。

蚯蚓又叫“蝴蟠”“地龙”。这类默默无闻的环节动物,身体细长,在潮湿、疏松的土壤里,穿行自如。一旦碰上坚硬的石块或树根,它们会很快地转向,绕道而过。那么,它们是怎么知道前方有障碍物的呢

有人说,蚯蚓有眼睛,它们是靠两眼来辨别方向的;也有人说,环节动物比昆虫低等,它们的组织还没有分化出眼睛。据动物学家研究,蚯蚓由于长期生活在地下,头部已经退化,并没有眼睛。那凸起在它头部前面的,是它的嘴巴,叫作口前叶,没有视觉作用,仅仅是用来索取食物和挖土钻洞的。

蚯蚓(   )没有眼睛,(   )它的触觉器官却很发达,包括表皮感觉器、口腔感觉器、光线感觉器等,对前进中所接触的物体和环境都能敏感地反应出来。

科学家曾经对蚯蚓的触觉做过这样两个实验:一个是在蚯蚓行走的路上放一块铁皮或一块砖头,当蚯蚓的皮肤接触到这些物体后,它立即转向避开;另一个是把蚯蚓放在光线强弱不同的地方,结果蚯蚓向弱光处行走。这说明蚯蚓确实是用触觉器官代替了眼睛的功能,而且对光线的强弱很敏感,遇到强光就会本能地躲避,这证明它完全适应土壤生活。

【小题1】在文中的括号内填入适合的关联词。
【小题2】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蚯蚓是一种昆虫。(______)
(2)蚯蚓害怕强光。(______)
(3)蚯蚓靠嘴巴来辨别方向。(_______)
【小题3】科学家做的实验中,蚯蚓靠什么避开铁皮和砖头?它又是靠什么躲避强光?(    )
A.表皮感觉器、嘴巴口前叶B.口腔感觉器、光线感觉器
C.表皮感觉器、口腔感觉器D.表皮感觉器、光线感觉器
【小题4】科学家做的两个实验证明了(    )
A.蚯蚓喜欢潮湿疏松的土壤。
B.蚯蚓的触觉器官代替了眼睛的功能。
C.蚯蚓碰上坚硬的石块和树根,会很快地转向。
D.蚯蚓的嘴巴是用来索取食物和挖土钻洞的。
【小题5】画横线的句子在短文中起 作用。文中还有哪句话跟它的作用一样?请用横线画出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4-08 11:03: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理解
北京天坛
天坛位于北京天安门的东南。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原名“天地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的地方,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在北京北郊另建祭祀地神的地坛,此处就专为祭祀上天和祈求丰收的场所,并改名为“天坛”。
天坛的建筑设计十分考究。“圜(yuán)丘”“祈谷”两坛同建在一个园子内。圜丘坛在南部,是皇帝举行祭天大礼的地方。祈谷坛在北部,是祈求丰收的地方。依照古人的思想观念,认为天地的结构是“天圆地方”,因此天坛围墙平面南部为方形,象征地象,北部为圆形,象征天象,此墙俗称天地墙。
天坛的主体建筑是祈年殿,每年皇帝都在这里举行祭天仪式,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祈年殿呈圆形,直径32米,高38米,是三重檐亭式圆殿,宝顶鎏(liú)金,碧蓝琉璃瓦盖顶;殿内九龙藻井极其精致,富丽堂皇,光彩夺目。大殿结构十分独特,不用大梁和长檩(lǐn),檐顶以柱和枋(fāng)桷(jué)承重,中央的四根立柱高19.2米,代表一年中的四季,外围两排各有12根柱子,分别代表十二月和十二时辰。大殿建于高6米的三层汉白玉石台上,使大殿产生出高耸云端的巍峨气势。
斋宫在西天门内,是皇帝祭天前沐浴斋戒的地方。正殿月台上有斋戒铜人亭和时辰牌位亭。铜人手持斋戒牌,传说是仿照唐代名臣魏征的形象铸造的。东北角的钟楼内高悬着明成祖永乐帝在位时制造的一口太和钟,皇帝祭天时,从斋宫起驾,开始鸣钟,到皇帝登上圜丘坛,钟声即止。祭祀典礼结束时钟声再起,洪亮的钟声为祭祖典礼大壮声威。
天坛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它不仅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也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珍贵遗产。
【小题1】判断对下面句子的理解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铜人手持斋戒牌,传说是仿照唐代名臣魏征的形象铸造的。”在这句话中,去掉“传说”一词不会影响句子的表达。(____)
(2)天坛包括“圜丘”“祈谷”“祈年殿”“斋宫”。(____)
【小题2】找出第2自然段的中心句,用“  ”画出来。
【小题3】祈年殿的结构十分独特,主要体现在     三个方面。
【小题4】认真阅读本文,相信你一定能画出北京天坛的总体布局。(能画出大体格局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认真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生机勃勃的太阳花
一天清晨,大阳花开了,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下边,闪出三朵小花。一朵红,一朵黄,一朵淡紫色。乍开的花儿,像霞那么艳丽,像宝石那么夺目。在我们宁静的小院里激起一阵惊喜,一片赞叹。
三朵花是信号。号音一起,跟在后边的便一发而不可挡。大朵、小朵,单瓣、复瓣,红、黄、紫、蓝、粉一齐开放。一块绿色的法兰绒,转眼间,变成缤纷五彩锦锻。.连那些不爱花的人,也经不住这美的吸引,一得空暇,就围在花圃跟前欣赏起来。
从初夏到深秋,花儿经久不衰。一幅锦锻,始终保持着鲜艳夺目的色彩。起初,我们以为,这经久不衰的原因,是因为太阳花喜爱阳光,特别能够受住烈日的考验。不错,是这样的。在夏日暴烈的阳光下,牵牛花偃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富贵的牡丹,也早已失去神采。只有太阳花对炎炎赤日毫无保留,阳光愈是炽热,它开得愈加艳丽,愈加热情,愈加旺盛。
但看得多了,才注意到,作为单独的太阳花,其生命却极为短促。朝开夕谢,只有一日。因为开花的时光这么短,这机会就显得格外宝贵。每天,都有一批成熟了的花蕾在等待着开放。曰出前,它包裹得严严紧紧,看不出一点要开的意思,可是一见阳光,就即刻开放。花瓣从熟睡中苏醒过来了,徐徐地向外张开笑脸,由微笑,到哈哈大笑。 这样一个开花的全过程,可以在人注视之下,迅速完成。此后,它便贪婪地享受阳光,尽情地开去。待到夕阳沉落时,花瓣儿重新收缩起 来,这朵花便不再开放。第二天,迎接朝阳的将完全是另一批的、成熟了的花蕾。
这新陈交替多么活跃,多么生动!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太阳花在开花的时候,朵朵都是那么精力充沛,不遗余力。尽管单独的太阳花,生命那么短促,但从整体上,它们总是那样灿烂多姿,生机勃勃。
开完的太阳花并不消沉,并不意懒。在完成开花之后,它们将腾出空隙,把承受阳光的最佳方位,让给新的花蕾,自己则闪在一旁, 把生命延续给未来。待到秋霜萧杀时,它已经把银粒一般的种子悄悄地撒进泥土。第二年,冒出的将是不计其数的新芽。
大阳花的欣赏者们,似在这里发现了一个世界,一个科学的、公平的、友爱的世界。他们像哲学家那样,发出呼喊和感叹:太阳花的事业,原来是这样兴旺发达,繁荣昌盛的呵!
太阳花给予的启迪,无疑是有益的。
1.解释词语。
生机勃勃——
启迪——
2.照样子,填空。
牵牛花 偃旗息鼓
美人蕉

太阳花 开得愈加   ,愈加  ,愈加  
3.品读句子,回答问题。
花瓣从熟睡中苏醒过来了,徐徐地向外张开笑脸,由微笑,到哈哈大笑。
这句话用了什么方法?用相同的方法写一个句子。
4.“太阳花给予的启迪,无疑是有益的”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