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阅读理解
莫高窟
莫高窟对面,是三危山。《山海经》记,“舜逐三苗于三危”。可见它是华夏文明的早期屏障,早得与神话分不清界线。那场战斗怎么个打法,现在已很难想像,但浩浩荡荡的中原大军总该是来过的。当时整个地球还人迹稀少,哒哒的马蹄声显得空廓而响亮。让这么一座三危山来做莫高窟的映壁,气概之大,人力莫及,只能是造化的安排。
公元三六六年,一个和尚来到这里。他叫乐樽,戒行清虚,执心恬静,手持一枝锡杖,云游四野。到此已是傍晚时分,他想找个地方栖宿。正在峰头四顾,突然看到奇景:三危山金光灿烂,烈烈扬扬,像有千佛在跃动。是晚霞吗?不对,晚霞就在西边,与三危山的金光遥遥相对应。
三危金光之迹,后人解释颇多,在此我不想议论。反正当时的乐樽和尚,刹那时激动万分。他怔怔地站着,眼前是腾燃的金光,背后是五彩的晚霞,他浑身被照得通红,手上的锡杖也变得水晶般透明。他怔怔地站着,天地间没有一点声息,只有光的流溢,色的笼罩。他有所憬悟,把锡杖插在地上,庄重地跪下身来,朗声发愿,从今要广为化缘,在这里筑窟造像,使它真正成为圣地。和尚发愿完毕,两方光焰俱黯,苍然幕色压着茫茫沙原。
不久,乐樽和尚的第一个石窟就开工了。他在化缘之时广为播扬自己的奇遇,
远近信士也就纷纷来朝拜胜景。年长日久,新的洞窟也一一挖出来了,上自王公,
下至平民,或者独筑,或者合资,把自己的信仰和祝祈,全向这座陡坡凿进。从此这个山峦的历史,就离不开工匠斧凿的叮当声。工匠中隐潜着许多真正的艺术家。
前代艺术家的遗留,又给后代艺术家以默默地滋养。于是,这个沙漠深处的陡坡,浓浓地吸纳了无量度的才情,空灵灵又胀鼓鼓地站着,变得神秘而又安详。
(1)照样子写词语。
浩浩荡荡:    
空灵灵:     、
(2)写出反义词。
稀少——    恬静——   神秘——
(3)填上适当的词语。
( )的莫高窟    ( )的马蹄声  
( )的锡杖    ( )的才情
( )的幕色 ( )的沙原
(4)乐樽在三危山看到了什么样的奇景?
    
    
(5)莫高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6)中国拥有古老灿烂的文化,有许多文化遗迹,你知道有哪些吗?写上几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1-22 03:10: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完成阅读训练

永定土楼

近几年来,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以千计的专家、学者慕名前往闽西永定县,参观考察被称赞为“中国古建筑奇葩”的闽西土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汉斯.安德烈先生参观了土楼后赞美道:“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永定土楼,特别是圆形住宅,以悠久的历史,宏大的、(精美 精巧)的结构,独特的风格扬名于世。优美而壮观的永定圆楼,(掩藏 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有如从地下冒出来的自然生长的巨大的“蘑菇”,又如自天而降的黑色“飞碟”,环形的屋顶飘浮在烟雾中。 仅以永定县苦竹乡井头村的深远楼为例,楼里三圈,直径80米,周长250米。外圈四层,房子260间;中圈二层,房子60间;里圈一层,房子8间。共有房子328间,里头住80户500人。尤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偌大一座城堡式的高大建筑,不用一根钢筋,一包水泥,一块砖石,全以一担担黄土堆积而成,自明清迄今,始终完好如新。

永定圆楼由于土墙环拱,既能防潮,又能保暖隔热,冬暖夏凉,易于防卫,便于管理。

闽西土楼为什么能历久不毁  成为我国古建筑艺术的一个奇葩呢   究其奥秘 原来它以黄土为主要原料 佐以沙 石灰 拌掺少量红糖 糯米和木屑 竹条等 经过反复揉打 研舂 碾压 然后夯打土墙 并以木料为梁 瓦片为顶盖 因而异常坚实牢固

【小题1】给最后一自然段加上标点。
【小题2】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词语。
【小题3】用横线标出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
【小题4】根据意思在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______)
(2)不可想象,不能理解。(______)
(3)形容数量非常多。(______)
(4)没有损坏,没有残缺 ,好像是新的一样。(______)
【小题5】文章第二自然段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有“√”选出来。
A.举例子(  )B.打比方(  )C.列数字(  )D.作比较(  )
【小题6】史蒂汉斯.安德烈先生为什么说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短文。

泉城

①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了。

②珍珠泉在泉城路北。泉池约一亩见方,清澈见底。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好像一串串珍珠。在阳光的映照下,那珠串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它们拎(līn)到了水面上来。

③五龙潭在旧城的西门外,由五处泉水汇注而成,所以人们称它“五龙潭”。在龙潭的周围还有月牙泉、悬清泉、古温泉等,组成了五龙潭泉群。

④黑虎泉的源头在悬崖下的洞穴中。泉口是用石头雕成的三个老虎头,泉水便从“老虎”的口里不断地喷出来。水声喧腾,昼夜不息。

⑤趵突泉名列七十二泉之首,位于西门外的趵突泉公园内。一个开阔的方形泉池,差不多占了太半个公园。池里的水很清,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泉池正中有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咕嘟咕嘟”地从泉底往上冒,如同三堆白雪。

⑥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

【小题1】读完短文,我知道短文主要写了济南七十二泉中的__________、五龙潭、_______和趵突泉。如果不认识“趵突泉”的“趵”字,可以用_______查字法查字典,先查__________,再查____________。
【小题2】短文中用了很多四字词语,先抄写其中的四个,再选择其中的一个,说说词语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读读下面几句话,回答问题。
①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好像一串串珍珠。
②泉口是用石头雕成的三个老虎头,泉水便从“老虎”的口里不断地喷出来。
③泉池正中有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咕嘟咕嘟”地从泉底往上冒,如同三堆白雪。
④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
(1)用“○”圈出三个描写泉水流动的字。同样是描写泉水流动,为什么用的词语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句中第二个“老虎”不是真的老虎,所以要加上引号;第③句中的“咕嘟咕嘟”是表示声音的,一般也要加上引号;第④句中,“泉城”已经成为济南的代称,所以也要加上引号。那么,读下面三个句子,在合适的位置加上引号。
① 教 室 里 很 安 静 ,只 能 听 见 哗 啦 哗 啦 翻 书 的 声 音。
② 那 只 先 出 来 的 幼 龟 ,原 来 是 龟 群 的 侦 察 兵 。
③ 罪 恶 的 子 弹 还 威 胁 着 娇 嫩 的 和 平 之 花 。

同类题5

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成语在汉语家园中具有独特的魅力,在人们口头和书面表达中具有不竭的生命力。成语有威力,它能“一语破的”。如“千钧一发”——情况危急,“鸡毛蒜皮”——事情琐碎,“鹤立鸡群”——才貌出众。

成语有几个:一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下来的,如“趁热打铁”、“家常便饭”、“提心吊胆”、“欢天喜地”等;二是来自古代寓言,如“坐井观天”、“狐假虎威”、“自相矛盾”、“亡羊补牢”等;三是来自历史故事,如“草木皆兵”、“完璧归赵”、“夜郎自大”、“纸上谈兵”等;四是出自古代诗文中的语句,如“唇亡齿寒”、“水落石出”、“乘风破浪”、“满城风雨”、“学而不厌”等。

成语以四字格为基本格式,也有非四字格的:三个字组成的成语,如“恶作剧”、“耳边风”;五个字组成的成语,如“何乐而不为”;六个字组成的成语,如“敢怒而不敢言”;七个字组成的成语,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多个字组成的成语,如“鞍不离马,甲不离身”。

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字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小题1】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
【小题2】文中讲到了成语的哪几种? 
______________
【小题3】成语都有哪几种格式?
______________
【小题4】写出你所熟悉的八个成语。
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