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历史

题干

《作坊中的日本》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进化,乃至超越。”对日本在19世纪60年代“消化进化”的重要事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国家将土地分给农民并收取赋税
B.这一重大事件最终改变了日本的社会性质
C.倡导“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D.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4-11 09:45: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的有机组成部分,给日本社会带来了震撼和反思。
材料一 学者宋成有在《新编日本近代史》中介绍:1872年太政官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自天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饮食结构也在变化,幕府时代禁食的牛肉被称为“开化的药铺”、“文明的药剂”,“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以不食牛肉为不开化”,牛肉火锅店里顾客盈门。一群群年轻人聚在店里边大嚼牛肉,饮用葡萄酒,边用蹩脚的英语谈论时事,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时尚。
材料二 日本当代思想史研究家松本三之介说:(1888年日本某学者认为)一国文明之进步,必基于国民本来之元气和性格,绝不是仅凭一朝一夕的模仿和虚饰就可以得到解决的。然而,我国开国以来只是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之外观,而不考究泰西文明能有如此今日之所以然。一味心醉于泰西文明之结果,便产生了崇拜泰西文明之风潮。此风潮破坏了作为国民独立之根基的国民性格,虚饰了一国之文明。
(1)根据学者宋成有的介绍,概括指出日本文明开化的特征。
(2)根据材料,说明日本人在“文明开化”进程中,对吸收外来文明的态度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据材料,指出有些日本人“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这一错误的实质。

同类题4

关于世界经济发展的研究性学习。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学习角度一:科技促进工业发展
材料一 大西洋两岸部分国家工业产量比例示意图

——(摘编自《大国的兴衰》)

 
(1)两次工业革命分别是何时开始的?据材料一,指出在工业化进程中首先领先和后来居上的国家。
学习角度二:政策影响农业发展
材料二 俄国1861年改革后,一位官员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列宁则指出:“臭名远扬的‘解放’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
材料三 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实行粮食税,农民纳税后的余粮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

——(摘自北师大版《世界历史》九下教材)

材料四  1927年年底,联共(布)十五大通过了“逐步开展农业集体化”的方针。1929年苏联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全盘集体化政策”,开展了大规模农业集体化运动。
(2)依据俄国1861年改革的有关内容,指出材料二中两种认识的基本依据。分析材料三四请分别对前苏联时期这两种农业政策作出正确评价。
学习角度三:改革促进经济发展
材料五 日本明治维新期间,改革领军人物之一的大久保利通提出:“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摘编自大久保利通《殖产兴业建议书》)

材料六  1933年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
(3)材料五中大久保利通认为决定“国之强弱”的根本是什么?明治维新使日本经济发生了怎样重大转变?据材料六分析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时面临的危机是什么?他是怎样领导美国走出危机的?
(4)结合上述研究学习,试总结你对发展经济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