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桃花源记》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B.《桃花源记》和《大道之行也》两文反映的都是古人对“大同”社会的向往与追求。前者侧重于叙述和描写,后者侧重于议论。
C.兼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兼葭》)诗句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而缠绵悱侧的思想感情。
D.“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两句诗以滩头水畔的一对一唱一和、相亲相爱的睢鸠鸟来起兴,引出女主人公的一片情思。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2-22 02:01: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资治通鉴•唐纪

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行乱其所为 乱:
于虑     衡:
③创业与守成难 孰:
④征与吾共天下 安: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3)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有何相似之处?

同类题3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鰷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而飞____
(2)请其本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小题3】《北冥有鱼》运用想象和____(修辞手法),描绘了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____时气势壮美的形象。《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写了惠子和庄子在濠梁上游玩,并就庄子能否知道“鱼乐”展开辩论,展现了两人不同的____,同时表现了他们思维的敏捷。在辩论中,庄子认为的“鱼乐”其实是他内心____的一种折射。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①?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①时日害(hé)丧:这太阳什么时候毁灭呢?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⑴杂然而前  ⑵太守  鸿雁麋鹿  ⑷予及偕亡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字与“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不知人之乐”中加点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往来不绝者B.溪深鱼肥C.贤者后乐此D.民欢乐之
【小题3】(小题3)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颓然乎其/间者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C.不贤者/虽有此D.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
【小题4】(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⑵贤者亦乐此乎?
【小题5】简答题。
⑴请找出(乙)文中能体现(甲)文“太守之乐”的真正原因的句子。   (2分)
⑵(甲)文作者被贬滁州知州,自号“醉翁”。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自身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子曰:“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小题1】请把选文第一则补充完整。
子曰:“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
(2)博学而志______________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上节选内容涉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这三个方面。
B.选文第二则写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其中,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境界最高。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的是要善于向周围的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学习。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中的“择”字的作用非常重要,它说明了学习的关键在于他人身上,只有“择其善”去“其不善”,自己才能有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