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下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可以辟者 生于忧   难与共
B.所识穷乏者我  优劣所   自其乐
C.道之人弗受    阵和睦   一目十
D.蹴尔而与 藏书家   求不得
【小题2】翻译文中三处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翻译:生命是我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有胜过生命的,所以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理解:这是作者从正面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应该舍生取义。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不只是贤人有这种重义之心,人人都有,只是贤人能不丧失罢了。
理解:孟子认为人人都有重义之心,人们不应丧失这种重义之心。
C.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翻译: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就可以保全生命,得不到就要饿死。
理解:这句话强调一碗饭、一碗汤虽关乎生死,而下文行道之人和乞丐都拒绝接受,可见面临生死的考验,人人都会不失本心。
【小题3】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阎进、谭嗣同“舍生取义”的表现各是什么。

(链接材料一)

阎进,隶宣武。建炎①初,遣使通问,进从行既至云中府,金人拘留使者散处之,进亡②去。追还,留守高庆裔问:“何为亡?”进曰:“思大宋尔。”又问:“郎主③待汝有恩,汝亡何故?”进曰:“锦衣玉食亦不恋也。”庆裔义而释之。凡三亡乃见杀。临刑,进谓行刑者:“吾南向受刃,南则我皇帝行在④也”行刑者曳其臂令面北,进踊身直起,盘旋数四,卒南乡⑤就死。

——《宋史·忠义四》

(链接材料二)

余是夕宿于日本使馆,君竟⑥日不出门以待捕者。捕者既不至,则于其明日入日本使馆与余相见,劝东游,且携所著书及诗文辞稿本数册家书一箧托焉。曰:“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今南海⑦之生死未可卜,程婴杵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遂相与一抱而别。初七八九三日,君复与侠士谋救皇上,事卒不成。初十日遂被逮。被逮之前日,日本数辈苦劝君东游,君不听。再四强之,君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卒不去,故及于难。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注释:①[建炎]南宋皇帝宋高宗赵构的第一个年号。②[亡]逃跑。③[郎主]历史上北方少数民族对自己君主的尊称。④[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⑤[乡]同“向”,面向,朝着。⑥[君]指谭嗣同。⑦[南海]指康有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内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18 11:43: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亲戚
(3)母
(4)与民
【小题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之”与“戒之曰”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A.多助之至B.亲戚畔之C.往之女家D.丈夫之冠也
【小题3】为下面两句断句,每句仅限一处。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子未学礼乎
【小题4】翻译下面句子。
(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小题5】试简要分析正反对比论证在(甲)(乙)两文中的运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之;禄厚者,怨归之。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尤病诸。”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注①仆:对自己的谦称。②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③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④吾志益下:我的心志越在于下层。⑤尧,舜其尤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必先其心志(__________
(2)入则无法家士(_________
(3)仆之(_____________
(4)官大者,主之(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故天将降大任于人也/不知木兰女郎
B.舜发于畎亩中/此谓也
C.所以动心忍性/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孙叔敖曰:不
【小题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可以免于患乎?
【小题4】阅读甲乙两文后,回答下面问题。
(1)甲文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
(2)乙文中,孙叔敖所持的观点与甲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对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成:保守成就。③草昧;此指开创国家。④忽:不注意,不重视。⑤及此言:说到这个道理。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行乱其所为  拂: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入则无法家士 拂: (4)征与吾共天下 安: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
【小题3】(甲)文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小题4】(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